父亲酒壶年仅80岁的父亲,一日三餐,手里拿着的小酒壶晃悠着,活着一只精致独特、遥飞归巢的小白鹭,跳鸟沉稳、优雅、敏捷!那是一个包含着铭刻在心中的沉重记忆的水壶。充满了酒、“神、甜、苦、辣”的陈杂酱香。诗,是连接大人和过来人心灵共鸣的诗。书籍,脾脏繁荣的家族基因赋予了追逐梦想的家族代码。
1940年腊月,父亲出生在那地无三尺平、家无三日粮、路有脚掌宽,山峦叠起一线牵、沟壑纵横不见天的山坳坳里。扎根深山一辈子,在打柴放牧、饥寒交迫中熬过童年;深耕沃土一辈子,中年翻山越岭含辛茹苦、沐风栉雨负重前行;鞍马劳顿一辈子,虽今寿登耄耋,依然砥砺前行,实干的“冲劲”不减当年!岁寒松与柏 孝悌昭日月
父亲淳朴憨厚,长相也憨厚,笑起来双眉舒展、双眼眯缝、嘴角上翘,脸上漾着波纹,憨态可人!父亲六年高小文化,十六岁,就是生产队的主劳力,拿一类“工分”,十八岁当上乡村小学教师。缺衣少食的六十年代,为了照顾好日渐衰老的爷爷、奶奶,父亲忍痛放弃教师岗位,回到山里伺奉长亲。勒紧裤带,保证爷爷一日三餐不断酒;用尽最后一寸布票、最后一斤粮票、最后一两肉票,保证老人吃饱穿暖;把困苦留给自己、微笑奉献长辈,求得老人颐养天年。
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外婆离异孤独,我们四姊妹相继面世。瞻养三位老人、哺育四个儿女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了父亲肩上,他与妈妈同舟共济、同心同德。新鲜的、营养的、香甜的、脆软的,留给三位老人;头茬蔬菜和水果、头锅的红薯糖、头布的水豆腐,先让老人尝;炖好的鸡鸭鱼,送到餐桌上。真诚所至金石开,孝感天地岁悠长!端饭递水、穿衣洗身二十多个春秋轮回,爷爷、外婆都以85岁以上高龄寿寝,就在生活富足的当今也不多见!
扛得起风雨 经得住平凡
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哥哥、姐姐读高中,我和弟弟初中、小学,学费及家庭开销越来越大、举步唯艰。父亲正值壮年,同龄人外出打工做生意,发家致富,日子天天好起来。唯独父亲与山与水相依相偎,同母亲、儿女相守相望,饲养家禽家畜,种植蔬菜水果,辟山垦地、砌窖烧碳、挖掏药材、编箩织篓、捕鱼捉虾。屋里屋外有事做,晴天雨天有活干;夏天汗如雨,冬天满头霜;昼间忙耕播,夜间忙打场。儿女求学成长季,父亲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阴雨天;没有“囫囵”觉、像样的衣衫;很少喝上一顿惬意的酒、吃上一餐安逸的饭。门板上、屋墙头和账薄里,密密麻麻记录的一笔笔收入与开支,瘪腹的酒壶、黝黑的脸庞、深陷的皱纹、厚糙的老茧,见证了一位铮铮硬汉的儿女情怀,印证了父亲为儿女学习加油、成长施肥、灵魂添香的甘愿付出!
付诸平生韶光 赢得芳华满树
梅花香自苦寒来,最是书香能致远!父母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辛勤培育,一家人的共同奋斗、努力拚搏,我们四姊妹中,有两名解放军军人、两名新时代大学生,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都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稳定的收入,居住在地级以上城市,工作在各自的岗位,建功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父亲用心用力用情为儿女“扛”起的责任、“铸”成的幸福,永远都是后生们阔步前行的动力源泉。党徽、军徽,熠熠生辉;山美、水美,人更美。
情洒桑梓地 善为勇担当
父亲脾气温和,1.70米的个头,长年留着平头、短发齐耳,皮肤黝黑、额堂敞亮、臂膀宽厚、手指粗壮、步履稳健利落,敦厚十足。任大队干部期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坚信“人定胜天”,修三线、建水库、挖池塘、种植经济林、养猪放羊,农林牧渔齐开张,逐步增加大队经济收入,带领村民活出灵魂。靠山开荒、傍水屯田、填沟垦土、筑坝储水,逐步扩大耕种面积,改善大队吃“统销粮”的落后面貌,引领村民活出热情。串家访户宣传政策,田间地头鼓舞士气,街坊邻里化解矛盾,促社会和谐保大队平安,让村民活得安宁。担任生产队长,父亲一马当先加宽山路,后又建成水泥公路,积极改善出行条件;号召大家屋前屋后裁水果,种黄花菜、药材,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组织大家修筑储水池,将山泉引进家门口,利用水能建发电站,提前山外十几年结束“煤油灯”的历史。建榨油厂、磨粉房、烤烟房等,对油桐、油茶及红薯、烟叶等经济作物进行深加工,丰富钱袋子,激发大家“靠山吃山”、创业致富的热情,当好先锋官,做好吹哨人。
万事不避难 尽责只为义
父亲性格迂直忠厚,说话不紧不急,一字一句“透”着慈祥,声音爽朗“黏”着温馨,音调洪钟“扬”着和蔼,动情处语速加快“吐”着真诚,把所思所想全部写在那张古铜色的脸上。虽然山路崎岖,县、镇、乡各级干部到村里蹲点帮扶、督导工作,都会到我家喝酒吃饭,去去来来不亦乐乎!就连在屋路边歇脚的陌生人,父亲也能把他请到家里,喝上几杯尽兴而归。舅舅、姑姑及邻里妯娌,柴火、木料、竹杆等,让他们尽力气挑;辣椒、西瓜、板栗、柑橘等蔬菜水果、山中特产,满框给他们送;锄田翻地、耙田插秧、打禾收稻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至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体力劳动的大型项目,乡镇和村干部点名由父亲组队、带队和领队。村里头的红白喜事、集体活动,大家都邀请父亲主持,管理经费账目,他也乐于为村民的事操心费神、挑灯熬夜、忙内忙外。面对子女们的劝导和担忧,父亲总是平和地说:“他们找别人不放心,大家伙信任我,我做得来就帮帮吧。”
疾风知草劲 农林冲宵汉
父亲终生以“大地”为琴“山”作弦、“风雨”为词“苦”作曲,在大山里演绎着平凡的人生。岁月的洗礼、大山的锤炼、苦难的磨砺,乍看父亲手脚有点笨拙,可做起事来灵巧自如、绝活频出。诱捕野蜜蜂,带回家中训养,酝制出纯香清甜的蜂蜜,让周围人钦佩不已。果树嫁接,眼睛眯瞄、剪刀舞动,叉接难差分毫。削竹破篾做箩框,工艺娴熟、经磨耐用,集市上的抢手货。烤制的烟叶、烘焙的黄花菜和干笋等,鲜嫩金黄,以及红薯干、红薯粉、薯粉条,倍受客商青睐。抠挖而成的地窖、碳窑和瓦窑,已成为家乡独特亮丽的风景。炒茶籽、磨茶粉、压茶饼、榨茶油,一道道工序轻车熟路、游忍有余,水分少茶油香,已是家乡的热卖。还有下地笼捕鱼、种植药材、把握时令育种栽苗、打草鞋等“把式”,也为父亲完成女子培育的任务,提高家庭生活品质,提供了坚强的技艺保障。
人勤地不懒 双肩扶平沧桑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知父亲一年四季翻过多少座山,爬过多少个坡、跨过多少道坎、种过多少地、挑过多少担。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家里堆积如山的农副产品、手工制品,全靠父亲肩挑背驮到市场。每次都是凌晨四点起床,一手拿手电一手抓扁担,步履蹒跚地挑出山外,上船过水库,下船再挑到集市换成钱,一担去一担回,爬山涉水五十里,到家放下扁担拿锄头,年头到年终。父亲完全靠体力、忍耐与坚持,不仅保证了儿女成长所有费用,先后扩建和改建了原住房,新砌楼房两套,购买红砖瓦房两栋。这是父亲留给后人无所谓无的物质财富,更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财富,也是父亲“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写照!
一句话一辈子 一件事代代情
2020年,爷爷离开我们四十四年,家乡变化翻天覆地,村落早已湮没在社会变革的潮流,村民早已安居于繁华的山外。为了兑现爷爷临终前的遗言————守护好祖辈留下的那块宅基地。父亲倾晚年之积攒,尽暮年之余力,在老地方按原结构、老式样改建了那栋老旧砖瓦房,完成唠叨了几十年的心愿。那宽敞坚固配以现代元素的新楼房,父亲捧壶举杯的畅饮,妈妈清脆苍劲的山歌,我仿佛读懂了父亲————守住的是那山那水那片地,坚守的是家风、家训与家德。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笑一颦慈父情
父亲的一言一行令人归于正道,寓著修身、立志、立德之意。早已到了含饴弄孙、深杯酒满、如吟如歌的年龄,虽已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可父亲借籍习惯不了城里生活,其实是不给儿孙添麻烦,担心影响大家工作学习。七老八十,仍然穿沟绕梁,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修建养护乡村公路,维护管理油茶“扶贫”基地,热心公益事;帮助侄儿侄孙建设家园,热情为街坊邻里排忧解难。我们每次回家,见到的是父亲肩上扛锄头,一身汗、满腿泥;吃到的是应时果蔬、山里野生的植物与干果;喝到的是用水泵引到家的山泉水和自泡的药酒;听到的是深情满满的问候与自强不息的故事。回城时,后备厢里、行囊里塞满垂涎已久,且在城里买不到的“山珍”和、“土货”,装满发自肺腑的千万叮咛和温柔缠绵的祝福,让我们常常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进入体内。这是一种吸引、一种感激,更是一种鼓励!无论是留学国外、大学毕业,还是正在向高一级学府迈进的娃娃们,面对这位爷爷、姥爷、太爷肃然起敬,在成长路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不断实现新跨越!
心愿一杯中 把酒祝东风
悠悠时光里,耕读韵味长;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父亲虽无大山之伟岸,但有大山之胸怀;虽无山花之绚丽,但有百花之芬芳。迟迟暮年,壮心不已;年轮如斯,岁月不老。但愿父亲道德纯粹的坚守、耿直勤劳的秉性、崇善尚美的追求,持续为我们全家,乃至全村注入新活力,谱写新诗篇,交响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