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称香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之一。
中山是广府粤菜的发祥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特色美食,今天就一起来分享一下。
石岐乳鸽
石岐乳鸽是广东中山市非常著名的一道特色菜,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用乳鸽制作的菜肴。它可以盐焗、红烧、卤水、白切等。每种做法都非常好吃。特别是红烧乳鸽,鸽子肉又嫩又入味,紧致有弹性,皮是脆的,骨头都是香酥的。
沙溪扣肉
沙溪扣肉人称“沙溪三件宝”之一,是沙溪传统名菜。不管是在当地的大排档还是高档的饭店基本上都能看到这道菜,这道菜品尝起来鲜嫩酥滑,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因此这道菜也被当地人尊称为“菜王”。这道菜式首先讲究选料,所选猪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为首选。制作时最花工花时间是漂油,即原大块肉清水煮熟后,用特制的“钉板”把有猪皮的一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后加配料腌制再红烧,直至肉面变黄而皮色和瘦肉部份变红,然后切件,每件夹一块已熟的粉葛或香芋或用青菜或梅菜垫底,排好上钵隔水炖约一小时即可。扣肉味肉香滑虽肥而不腻,特别猪皮部份,其味更佳。
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是广东非常有名的一种鲩鱼,鲩因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这种鱼带有韧性,耐煮不烂,吃着清香脆口,中山人喜欢把它烫熟之后,蘸着酱油吃,这样吃着脆嫩鲜香。
小榄菊花肉
小榄菊花肉是广东中山一带的一道传统名菜,虽说这道菜看起来似乎很腻口,但真正吃起来却是爽口不腻的,反而有种清香可口的感觉。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中山的传统送礼佳品。 当地的大多数老人都会使用其来舒缓胃痛,认为其有一定的养胃效果。
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是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特产,是一道非遗特色美食,还曾多次上过央视,运用的都是最传统的制作工艺,选料精,制作巧妙,做出来的腊味看着色泽鲜明红亮,肥肉晶莹剔透,闻着清香醇厚,咬上一口,甘香酥软,瘦肉爽脆,咸中带甜。
黄圃腊味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黄圃民间小食作坊的主人王联盛利用当地原料,加上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经过一路发展,黄圃腊味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经过多种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广式腊味的典型代表。
白灼猪肚粉肠
白灼猪肚粉肠是广东中山沙溪镇上的一道传统美食。猪肚粉肠的炮制最考验一位厨师的手艺,如果漂水不好又不会烹饪,不仅猪肚粉肠吃起来韧得无法下口,而且猪肚粉肠的臊味难除。当年,沙溪的一位民间厨师对此颇伤脑筋,于是常常琢磨着怎样使猪肚粉肠吃起来更易嚼,味道更香。现今的沙溪人,在烹制这道菜时,首先将猪肚洗干净,然后再以生粉拌过,用汤水煲后再漂清待用。将猪粉肠洗干净后,用粥煲,直至觉得不韧为止,这样处理过的粉肠不会有臊味,而且久放不会变黑,有一种米香味。
三乡濑粉
三乡濑粉是广东省中山三乡镇的一道传统名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由工厂批量生产的中山三乡濑粉,是广东省出口五大皇牌米粉之一。该小吃相传是创制于清代嘉庆年间,形状又圆又长,滑韧,还有种天然的清甜口感,可以做成汤濑、炒濑、焖濑、干捞濑、炸濑等。
蕉蕾粥
蕉蕾粥是广东中山的一道传统小吃。蕉蕾,顾名思义,就是香蕉的花蕾。中山到处都有香蕉树的身影,靠山吃山,中山人很早就有食用香蕉花蕾的习俗。蕉蕾煲粥,再佐以拆出来的鱼蓉,即成一道美味可口的蕉蕾鱼蓉粥;佐以鸡肉拆成的肉丝,即成蕉蕾鸡丝粥。如此种种,既利用了香蕉花蕾开胃消滞、清热降脂的药膳功效,又加入各式肉类,营养好吃,开胃清热下火,一举多得。
芦兜粽
中山芦兜粽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属于广东省端午节食俗。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子,别有风味。故此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历数百年而至今天,宾馆酒楼的茶市,每到农历四五月,仍有保留着切件芦兜棕供应给茶客,甚至在酒楼门前装饰宣传,色纸飘飘,大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