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哈尔滨红场,一个网民走廊饱得9分,”。哈尔滨红场是正宗的东北特产,东北所有的孩子都在家宴上吃和油炸花生放在一起的切片红场。所有去哈尔滨旅行的人都拿着一包包装在口袋里也掩盖不了香气的红场回家。所有有东北人的大学寝室,开学的时候都会吃室友带来的家乡特产贺鸿章。
"哈尔滨风味红肠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哈尔滨红肠吃过一口,有很重的大蒜味道。
所以,就再也没有吃过,因为家里大蒜一类的从来不吃,只是夏天偶尔会买个大蒜头烧茄子时放两瓣,烧好会先把大蒜头捡出来扔了。
这个烧茄子放大蒜头的事,我一直都很纳闷为什么要放大蒜头,很小的时候我就问过外婆,她说是她妈妈就这么教的。
我试过不放,也没有什么区别,后来我还是一直坚持这个习惯,觉得可能茄子里的有什么不好的属性需要大蒜来对冲吧!就像吃螃蟹一定要放生姜一样。
一说的红肠,就勾起了往事的食物的记忆。
70年代中期第一次吃到,那时叫香肠,动物肠衣,卤味的。后来在80年后出现的用塑料包裹的红肠,铺天盖地的在我们穷苦人民的盘子上面出现了,但口味大打折扣。
第一次吃是上海产的,后来安徽一个叫火车拉出来的城市里面也有卖的,都在副食品店,但量不多。后来听老人说,当年与老毛子关系恶化的时候,安徽成车皮的副食品冷冻车发往苏联。有各式各样的罐头,熟肉制品,其中也有香肠。质量不好的就留下来,转内销了,也叫出口转内销。
为什么安徽的副食品出口量那么多呢,一是安徽有一个当时非常先进的加工工厂,二是安徽有一个大型的副食品中专冷冻仓库----在六安,三是安徽是农业大省,没有粮食哪里来到副食品。当时那个叫肉类联合加工厂,是由上海市一手扶持生产建设的,什么叫联合加工厂?就是凡是猪身上的一切都开发出来了,成商品状销售,而且还是统购统销的。
后来,安徽人开发出了出一套自己的副食品配方,一直是畅销产品,后来国企改制改没了。
每次家里来人,就带我一块去老化工局对面的路口一家副食品店买熟食,熟人的老师傅会往我嘴里塞一块香肠。那个美啊!还吐出来,,慢慢地回味。那时没有蒜蓉味的。那就是香肠。真不是一般人吃得上的东西。
哈尔滨红肠确实好吃,也是东北普遍衰落的历史里几乎极少见得活力生机勃勃的企业,红肠和格瓦斯就是东北今天全国能见度最大的东西,食品来源于俄罗斯技术,而后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东北得企业可以研究一下哈尔滨红肠的经验,看看是不是可以振兴东北的过程里能借鉴一下。
世界上最好吃的香肠,我最喜欢土耳其的蒜肠,跟哈尔滨红肠有一拼很类似,但是土耳其香料更多,好像叫SUJUKE。
这个肠那个肠,听你们吹得天花乱坠。为什么我从来都是一口下来,满嘴都是淀粉味? 心底其实不想吃第二口。是有什么秘诀吗? 比如我 其实也不懂得享受啤酒。
淀粉味的香肠肯定不是正宗的,好香肠不用淀粉。不是秘诀的秘诀就是要买到好香肠。
啤酒的话,我一开始也不习惯,后来尝试各种品牌风格的啤酒,麦芽汁浓度低得太淡,高浓度的又太苦。最终锁定在麦芽汁浓度12%的中浓度啤酒,而且必须是矿泉水酿造的,每喝一口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麦香,如果这时候还嫌味道苦的话,可以适当加点糖或木糖醇。国内的啤酒很少用矿泉水酿造的,找的话要费一番心思,进口啤酒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可以尝试。
如果不喜欢酒精和苦味的话,可以选择格瓦斯,也是可以体验麦香的。但是最浓香的鲜酿格瓦斯我只在哈尔滨买得到。
有四川朋友说,可拉倒吧,四川熏腊肠,才是最好吃的肠。
我湖北朋友说自然晒出来了腊鱼腊肉腊肠有话说,腊肉特别是现在这个季节炒菜苔,各种青菜,太好吃了。腊鱼腊肠做饭的时候放在蒸锅里,饭熟菜熟,吃饭嘴里香喷喷,嚼劲实足,在嘴里越嚼越香。
其实,照我说,很多人特别喜欢吃的一种广西特色美食——猪血肠,比其他红肠腊肠好吃得多了。
猪血肠煮熟了,起锅切片,蘸着酱料吃——酱料用葱花、胡椒、酱油、米醋等配成。
猪红肠
或者可作二次加工,把血肠放入油锅,煎至肠衣焦黄,起锅切成小块,还是蘸着酱料吃,其味更香甜可口,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