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灾荒年景,据史料记载,仅仅在西汉年间,因灾荒而饿死的人口就接近总人口的一半。而在近代历史上的1942年,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地先后发生了旱灾和蝗灾,仅河南全省,就有150万人死于饥饿或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为了应对灾荒,老百姓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吃树皮、草根,吃麦秸淀粉等,用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当这些“可以吃”的东西吃完之后,无奈的老百姓又开始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其中,观音土就是老百姓寻找到的“新型食物”来源之一。于是,许多饥民都吃过观音土。不过,到了后来的时候,人们是再也不敢吃观音土了。并因此总结出了一句农村俗语:饿死不吃观音土,穷死不卖牛皮鼓。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句俗语。
一、饿死不吃观音土
观音土,又名高岭土,也被称为膨土岩、白泥、皂土、陶土、甘土、斑脱石等。观音土中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生产陶瓷制品以及粘土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观音土中除了含有矿物质之外,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然而,在过去闹饥荒的年代里,树皮、草根都被老百姓吃光了,人们是再也寻找不到可以饱腹的食物了,于是,便开始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在久寻新型“食物”来源无果的情况下,有人想起《天工开物·陶埏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因这段话中的“粳米”和“糯米”本就是粮食,所以,便误以为这两种土就能够当食物来吃。于是,人们便四处寻找“粳米土”和“糯米土”食用,殊不知这两种土统称为观音土。
人们吃了观音土之后,虽然会有饱腹的感觉,但这种观音土是不会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而且,在吃了以后还会出现腹胀和难以大便的现象。如果食用的量不大,不至于致命;如果大量食用,就会因腹胀和无法排便而死亡。因此,到了后来的时候,人们都知道了观音土的“厉害”,是再也不敢因饥饿而去吃观音土了。于是,便有了“饿死不吃观音土”的说法。
二、穷死不卖牛皮鼓
牛皮鼓就是利用牛皮做的鼓。这种鼓在古代时常常用于鼓舞士兵的士气,后来,也在各种婚丧嫁娶宴会上做伴奏助兴,成为音乐文化的一支,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皮鼓的鼓面是牛皮做的,而牛皮中是富含营养成分的。一旦遇到了灾荒年景,有牛皮鼓的家庭便会将鼓面切下来蒸煮,用以代替食物食用,虽然这种牛皮并不好吃,但总比吃观音土强得多,最起码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民间便有了“穷死不卖牛皮鼓”的说法,用以应对灾年之需。
以上所述,就是这句民间俗语的意思。不过,这种现象仅仅存在于过去,而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