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建明
一架架银燕从头顶呼啸而过时,人们仰望蓝天欢腾着,一颗颗燃烧的心随之一起飞翔起来……这就是成都双流人的今天。一个以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为契机的新发展实践,让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重新焕发诱人的魅力。
我第一次被这片土地吸引,是在飞机降临机场之前的几十秒。“快看底下……熊猫!大花球!还有马群……油菜田!”不知谁在机舱内突然惊喊了一声,于是几乎所有乘客的头斜向了机舱窗口,一双双眼睛贴在那里,往机身下的一片花团锦簇、马儿奔跑的大地看去。“有湖,有人在划船呢!”“看看,还有小火车……那花圃好大、好艳呀!”
“先生一定是好久没有来成都了吧?双流机场这儿的空港花田已经网红两三年了呀!”空姐对我说。原来是这样!
因为对“空港花田”的兴趣,让我做了一次对机场所在地双流的探访,而正是这一次的探访,又让我深深地爱上这块正在腾飞的土地。
双流是成都机场名,但它更是一块久已存在的古老土地,为成都市的“南大门”。古时的双流曾叫广都,与新都、成都齐名于川西平原之上,历史上统称它们为“川地三都”。将广都改叫为双流,据说是古时有一位官爷来此巡视,了解到境内有府河与江安河流经此地,滋润了这片富饶之地,于是激情澎湃,便取县名为“双流”,意思是:“二江合地”、源远流长,富足世代社稷。千百年来,双流也确实因穿流于此的府河、江安河等河流的滋润而富足一方,成为天府之国的名县。乡镇企业红火时,双流也有不俗表现,跻身全国百强县。
然而,作为一个内陆的农业小县(后改为市属区级单位),如何有突破性的发展,曾经长久地困扰过双流。
“大家想一想:时下双流有啥最好的资源?什么最出名?”
“啥?除了机场,估计全国人民没几个人知道双流在哪?双流有什么嘛!”
“对啊!双流有机场,双流紧挨着机场,这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双流要发展,要大发展,就得紧紧贴着机场,跟着飞机一起腾飞。”
紧贴机场,与飞机一起腾飞——进入新时代的这一场“双流往何处走”大讨论,让这片沉默已久的热土,再次沸腾起来。
“双流一旦飞起来,我们就是一流!”这是句口号,但更是一种行动。双流人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选择了建设首个“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奋斗目标,开始了他们腾飞的梦想和浪漫——
“虽然飞机和飞机场不是我们的,但我们可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地方编织锦绣花田、拓展迷你公园……”不错,这个主意好!说干就干!
机场降落的地方原来是片丘陵,经过规划师和园艺师及当地村民的“耍来耍去”,万亩大的一个“空港花田”就这样建了起来,它依浅丘而建,层层叠叠,参差错落,不开山、不毁林,保护水源,纯粹地科学地利用了地貌的优势,将原先一片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丘地,变成了以农业、文旅为体的新型航空产业。那里有山有水,更是有百种花卉植入的“花世界”“花乐田”。园艺师和农民们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形,选择不同花种,将万千不同的花色聚在一起,在阳光下,宛若花的海洋。那些用集栽花坛组成的巨幅图案和景致,则是专门让“天上的人”看的——那些来到成都的乘客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总会被底下的万顷花海波涛所吸引、欢呼,尤其看到花坛上的那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更是被感染和感动了。
“你还是去花田亲自体验一下吧!”双流人的话正合我意。那天去空港花田,恰巧是一个晴好天气,又逢周末,到达花田门口,若不是临港社区的小黄书记引入,恐需排队数十分钟。我似乎一下体会到了双流人所说的“航空经济”概念了。
小黄说:“我们不卖门票,但收服务的钱。”见我不太理解,他便解释:比如游客在花田里喝咖啡、学骑马、乘小火车和临离开时带一盆鲜花回家,在此吃一顿饭之类的要花钱,其他的看景、赏花什么的,是不用花钱的。“我们只希望客人来了耍得开心,越开心我们越高兴,因为社区的村民们也就能赚得越多。”看得出,小黄是个热心且精明的人,他说自“空港花田”建起后,农民们多数将土地流转给了集体,集体再把土地租赁给专业开发公司和文旅单位经营。农民们一方面获得旱涝保收的分红,另一方面种草养花开餐饮等,围绕“空港花田”的旅游产业赚另一笔丰厚的收入。
“我们这里还是长寿村呢!社区有好几位百岁老人,年龄最大的老寿星已经122岁了。”听小黄一说,我大吃一惊:“122岁?”“你不信我就带你去见见老寿星。”“走。见122岁的老寿星,这比见大熊猫还稀奇!”我执意要去探个究竟。
“到了到了!”在机场附近一片被绿荫掩蔽的丘坡前,小黄指着里面的几个农民院子说。随后带我进了一户门牌上写着“云华社区9组51号”的院子。
“有北京来的客人看望朱婆婆来了呢!”小黄边喊边跟院子内的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打招呼,这是老寿星的儿子。
“来客人啦!请妈出来一下子嘛!”老寿星的儿子朝里屋吆喝。只见一位穿着大红色棉衣的老太太在她儿媳妇的帮助下,自个儿推挪着一副小滑轮架子蹒跚地向我走来。“这就是朱婆婆。”小黄将我介绍给老寿星。站在她身旁的儿媳妇解释:老太太前些日子摔了一跤,不然完全可以自己走动。
122岁啊!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长寿的人。老寿星的儿子为了证明母亲的年龄,特意让我看他母亲的身份证。
老寿星的眼睛很有神,我伸过去握着她的手,热乎乎的。看上去也就90岁的样子,尤其是穿了一件红棉衣,格外精神。“婆婆您好漂亮呀!”我按照当地人的称呼,对她说。哪知老寿星羞涩地摆摆手,发出“呵呵……”的欢快声。她的耳、目、脑子都很健康,这绝对是奇迹!
从老寿星家出来,问小黄这里的长寿秘密在哪?小伙子竟然告诉我:“因为飞机呀!飞机每天从我们头顶上飞来飞去,对老年人来说不会患痴呆症嘛!”我听了笑得直不起腰,便反问他:“那对你这样的年轻人,飞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会是啥情况嘛?”
“兴奋!每天兴奋着想干点啥事!要不,我们怎么在搞航空经济嘛!”小黄简直就是个幽默大师。
回到空港花田,又是另一番震撼:你置身的是花的海洋、动物的世界和人群的欢乐天地,这里有田野的万千景致,有游乐场和动物园里所能看到的诸多奇观,最主要的是游人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架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的巨大震撼力与欢乐感。这种情景的体验十分难得,因为每一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时,整个花田就像在演绎一出“情景剧”,且这样的情景剧又几乎一分钟上演一次。你在那里是这样体验的:先远远地看到天幕上一个像鸟儿那么小、声音像蚊子“嗡嗡”叫着的黑影向你缓缓过来,随后那“鸟儿”飞得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一直到震耳欲聋,而巨大的机身也向你头顶俯冲过来,距你和大地也仅百米,那般震荡、那般冲击、那般情景尽管只有几十秒,但所带给你的是惊心动魄和奇妙无比,所以万顷花田中每当一架飞机在人们的头顶上方飞过之后所发出的欢呼浪潮,是那样的山呼海啸、那样的欢畅震荡!
空港花田的设计者精明之处还在于在花田中除了设置了许多游乐项目外,还建了像空中咖啡厅、书吧和婚庆坪等场所,你设想一下:坐在与蓝天白云接壤的玻璃房顶上,喝着咖啡、拉着小提琴,再欣赏和感受头顶一次次呼啸而过的奇景,你会是怎样的兴致?
而这,只是双流航空经济最简单、最表层的一种形态,包括其他没来得及体验的“一起飞起来”的绿地公园。
当地干部介绍说:近些年,他们根据双流机场的特点,大力开发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建设了与机场功能相配套的7个口岸,即自贸区、保税区、航空动力小镇、航空文化产业园、航空博物馆、空港云科技园等,“我们发现,所谓的航空经济、航空产业,其实是一本永不褪色、天天翻新的黄金账本:有人只看到飞机载客是赚钱机会,可在我们双流人心目中,飞机的起落皆是商机,起飞时它带着我们的豪情与希望,降落时它带给我们的是收获与圆满,这两种情形下的延伸思考就是经济,就是航空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就是滚滚而来的黄金源流。”
眼前的这个看起来并不大的院子,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航空经济”课——
看上去也就三四十岁的万毅是这个院子的主人,他说:“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技术我们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有了双流的这个飞机发动机维修车间,意味着我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一般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那么现在我们在发动机维修产业这一块又能获得多少收益呢?“当然十分丰厚!”万毅是位年轻又帅气的技术型高管,他是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这家公司是由中方和法美合资的CFMI公司共同组成的。它的维修生产能力为年300台发动机,如果维修生产能力达到满荷,就可达年千亿的产值!
一个200亩的小“院子”,产值可达千亿元!难怪双流人紧盯着“航空经济”后时时刻刻激情满怀!
造先进的飞机发动机是世界级难题,而维修发动机同样是极为高端的技术。“我们的技术队伍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万毅指着庞大的车间,告诉我,这里的500多名工程师,基本上是中国人,这里的博士、高工多得很,高级技工占了近一半。“我们的技术能力一点不差,外国发动机制造者和飞机制造者都对我们十分放心,甚至在有些方面以我们现在的标准来制订国际维修标准。”
“现在我们是一年30亿元的产值,到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50亿元。”万毅的话,更让我明白了双流为什么要搞航空经济和建设航空经济之都的缘由了。原来,它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双流发展现象,实际上在他们面前就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彭德富,双流的一位普通居民,今年68岁,现住东升街道长兴社区。他的老宅基就在现在的双流机场,老地名叫双石桥。老彭说他这几十年经历了4次搬家。
“头一回听说我们家那里要建飞机场,我就连做梦也在想着:这回机场一修,我一家的生活也要跟着飞起来喽!”彭德富说。
“1958年,我们家第一次搬到机场外面,从过去住的草房子换成了瓦房,我觉得日子就像从土里飞到了天上。第二次搬家是1990年,这回是机场扩建,我们家从3间房,变成了5间房,我就觉得像坐上了飞机那么舒坦。”他说。
“第三回搬家是1999年,这回我全家一下都搬进了楼房,感觉就像坐上了头等舱,牛啊!再后来我就天天盼,盼着啥时候飞机场越建越大,一直大到我也能有架飞机开开该多好啊!”彭德富越说越激动:“你还别不相信,我这么一畅想,后来第四次搬家还差不多真的实现了这个梦想呢——”
“前几年机场再次扩建时,我也就有了第四次搬家,这回一下搬到了双流城里,一共给了三套房,一套我跟老伴住,一套给了儿子一家,还有一套出租了,一年有一万多元纯收入!你说我的日子是不是跟飞机似的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呀!真是好日子呀!”彭德富一家的好日子随机场的发展而一步步“飞”起来。
其实,整个双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如今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广大百姓的生活也都“飞”了起来。去年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237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七。正是机场的巨大牵引力,使得双流区域经济在近年通过加强与航空产业衔接,效益翻倍。
“航空经济是什么?它给予了我们如同第一次钻进飞机肚子里产生的那种好奇感,从它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无限多的精彩:从经济形态看,它包括了航空运输经济、航空工业经济、航空服务经济、航空知识经济和航空信息经济等等。这是以前的传统经济形态中全然没有的。再从空间场域看,它在空间范围上不局限于某一个机场,应适当扩大到一个省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来认识和看待其经济形态,因而它一定是国际化的经济形态,所以完全可以让一个区域的整个社会层面实现腾飞,实现我们不易想象得出的速度。”站在已经呈现“中国航空经济之都”风貌的“十四五”蓝图面前,双流的干部激情满怀。
是的。双流虽不大,但它已经起飞。
起飞的它,壮观又美丽。(何建明)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