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照片
张继丹饼干店总经理齐佩静
兰州是移民城市,有着包容的心。她热爱北方的炎热和激情,接受南方甜美的糯米和温柔。她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周围的南疆北朝。
在兰州人的味觉记忆里,总有一些抹不去的回忆。随着城市的升级和快速发展,一些老店从我们身边消失了,但那些坚守的人,依然为我们守护着熟悉的味道。就像老兰州人曾经爱吃的上海糕团,在岁月的行进中,南关十字上海糕团店已经不在,但店里的品种都被张掖路甜食店引进、传承了下来,丰富着兰州人的味蕾。
2020年1月20日,张掖路甜食店被兰州市商务局认定为首批“金城老字号”。
创建
创建于1956年,主营元宵、油锅盔、粽子等
“张掖路甜食店创建于1956年,当时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兰州本土的元宵、油锅盔和粽子。”张掖路甜食店总经理池佩菁说。
池佩菁1985年到甜食店工作,至今已36年,是目前店里最老的职工。
她记得,刚上班时张掖路甜食店的位置在张掖路和永昌路交叉路口西南角的拐角处,大约40平方米。1998年,张掖路改造时原址拆迁,被安置到目前所在的张掖路169号,面积也增加到了60多平方米。
在60多年的经营发展中,张掖路甜食店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池佩菁作为甜食店发展的见证人,亲身经历了甜食店的创新、发展、壮大。在她的带领下,张掖路甜食店不断地推陈出新,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经营各种甜食及小吃,主要有元宵、油糕、麻团及各种粥等30多个品种。在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张掖路甜食店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先被甘肃省商业联合会授予“特色名店”的称号;紧接着又被评为兰州市饮食“甲级餐馆”;2007年获得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质量信誉双保障实施单位”;2010年荣获“甘肃省特色餐饮企业”;2020年1月,被兰州市商务局认定为首批“金城老字号”。
融合
1996年,增加了糕团系列30多个品种
“1996年,我们增加了糕团系列30多个品种,深受市民喜欢。”池佩菁说。
那一年,老兰州人熟悉的南关十字上海糕团店停业,张掖路甜食店聘请了原糕团店的师傅,老师傅现场制作,毫无保留地给甜食店的职工传授配料及制作工艺,使得这些南方糕团得以传承下来。
追根溯源,上海糕团店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于上海虹口区的“和兴斋”。后与虹口区其他糕团店一同合并为“糕团联产处”。
上海糕团店的创办人,并在该店担任了26年主任的陈海源,当时是“和兴斋”的学徒工,他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于1956年8月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兰州,与一同来兰的“老德胜”“荣发斋”共27名工作人员一起在中山路创办了兰州首家江南小吃店——上海糕团店。开张伊始,生意十分兴隆,赤豆糕、定胜糕、寿桃等产品,深受顾客青睐,尤其深受上海支兰同乡的赞誉,他们说没想到,能在兰州吃到糕团,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
1996年,听闻上海糕团店要停业,池佩菁邀请糕团店的老师傅加盟张掖路甜食店。经过一年多的师带徒,张掖路甜食店原汁原味地传承了上海糕团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兰州人的味觉记忆得以保留。张掖路甜食店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中,融入了兰州市民的生活。
记忆
每年元宵节前,兰州街头上演真人版“贪吃蛇”
“贪吃蛇”是一款大家熟悉的游戏,但在兰州,每年的元宵节前,张掖路上总会上演真人版的“贪吃蛇”。为了能吃上地道的手工元宵,从甜食店向东到永昌路和张掖路十字处的区域内,顾客自发排起了两支“S”形的百余米长队,蔚为壮观。
杨丽红也是甜食店的老员工了,她1994年到甜食店从服务员做起,现在是前堂销售的负责人。她说,“我们的元宵是有名的陇上小吃,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良、不掺加任何添加剂,将西北的粗犷揉入到南方汤元的细腻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兰州风味,兰州人百吃不厌,并扬名陇原,成为甘肃的一种特色小吃。逢年过节,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尤其在正月十五前,可以说是一袋难求,很多老年人天不亮就来排队。”
这个见证了张掖路历史变迁的“老字号”甜食店,卖的是糕团和元宵,品的是兰州人的记忆与情怀。
访谈
留住兰州人的味觉记忆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南京的两位老人,每次来兰州必来甜食店,吃完还要带一些回去。池佩菁说,这对老夫妇她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老人说,不来甜食店就像没来过兰州。在老人心里,张掖路甜食店是他们对兰州的独特记忆。
兰州是中国的几何中心,张掖路甜食店又处在兰州的繁华商业中心。近几年,随着兰州打造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兰州,感受西北风情,品尝金城美食,张掖路甜食店成了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池佩菁每天能听到天南海北的口音。去年开始,甜食店顺应市民需求,推出了低糖元宵、低糖麻团,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而随着网红打卡地的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家“老字号”,品味兰州味道。未来,张掖路甜食店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丰富市民的餐桌,既留住兰州人的味觉记忆,又要让外地游客持续来打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文 马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