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义军
每年初夏,天开始黑了,空气变得又闷又粘,只要青梅成熟,毛毛雨就不停,整个庐江地区一下子就来到了黄梅雨季。
“嗻螺(知了)叫,割早稻。嗻螺唏,吃梅鸡。”耳畔依然回荡着儿时母亲对我说的话,那可是儿时可望而不可即的美食。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布衣乞丐,对于美食的追求从不马虎。美食的产生往往还和地域、气候等息息相关。
在我的家乡庐江,就有黄梅天给男童吃“梅鸡”的习俗。据坊间传闻:男童在黄梅天吃清炖的“梅鸡”,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讲究的要进梅吃一只,出梅再吃一只。那什么是“梅鸡”呢?在庐江,人们习惯把黄梅天里当年孵化还未开叫(未打鸣)的仔公鸡,称为“梅鸡”。
在入梅前的那几天,家家户户女主人,都会到菜市场买一两个有精神头的“梅鸡”回来。选“梅鸡”一般只选六七两重,罕有八两、一斤以上的。买回来的梅鸡先宰杀,放血烫毛、破肚洗浄,然后将挑断双腿筋脉的爪子弯曲收起来,以免在蒸制过程中张牙舞爪,破坏了“梅鸡”羞赧的模样;再将葱姜、冰糖放入肚内,一般是不放盐的,口味特别重的也是放极少的盐,据说盐放多了会影响滋补的效果,后再放在大锅内隔水用旺火蒸半小时,即可出锅。
刚出锅的梅鸡色泽清亮、汤色醇厚、酥烂味甘、满齿留香。
吃梅鸡还是有讲究的,要一个人完整的吃一只才会有效果。一般是家里的男孩或家里成年劳动力才可以吃,据说这样可以更好地摒除体内潮晦湿气,强壮身体增添活力,从容迎接和面对随之而来的农事大忙。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你是男孩,身子弱,吃“梅鸡”最补。”我很喜欢听母亲说这句话,那是因为留下了我对来年的期许。不知是自己的身子弱,还是“梅鸡”滋补只是一个传说,我的身子骨也没见壮实起来,倒是越发的高挑了,15岁初中毕业时,身高就已经达到了179厘米,瘦得像根电线杆子。
暂且不去深究它的效果怎么样?也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吃了,但是在那物质匮乏的过去,那绝对是一个奢侈的滋补佳品。又到梅雨季,无论身居城市或乡村,各种美食层出不穷、随手可淘的今天,你还记得那个黄梅天吃“梅鸡”的习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