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和王东兴、吴妍登等人再次登上井冈山,离开前主席,叮嘱吴妍登必须开具三张发票。
把钱和粮票拿到吴莲登酒店财务室,找到了会计雷良照,让他拿到钱和粮票,开发票。
雷良昭不能接受:
“如果我得到这笔钱和食物权,我将如何面对毛主席,如何对待井冈山的老百姓!”
吴连登向他解释原因后,雷良昭开了3张发票,发票号码如下:
“00006482、00006483、00006484”
他写贷款人的时候,吴连登提醒了他。
“贷款人用首领吧!”
雷亮含着热泪,仔细地在付款人的一个格子上写下“首长”字样。
毛主席为什么非要交在井冈山玩期间产生的吃饭旅费?
吴良登如何说服雷良昭接受金钱和食物票?
这个有原因和结果吗?
故事要从1965年5月中旬开始。
第一,告别胡志明,再次游览井冈山
1965年5月中旬,越南主席胡志明来到长沙,找到毛主席,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支援越南抗争。
与胡志明结束相关会议后,毛主席高兴地对胡志明说。
“我要带着老魔杖回到井冈山去看老地区的人民群众。但是圆了我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
当时胡志明提议用精巧的拐杖来交换毛主席。
主席说:
“我不能改变,你的太华丽了,还是用我的‘乞讨棒’最好!”
毛主席举起自己的魔杖,向胡志明详细地讲述了这根魔杖的历史。
“在辗转延安的时候,警卫看到我走路不方便,就砍了柳条,我一直用西柏炮。后来前线部队从敌人那里抢走了一根好手杖给了我。我认为那是老爷写的,没必要。1953年,杭州的保镖在山上砍下这根竹杖,我用了现在。”
5月21日上午11时,毛主席在湖南省委书记张和平和他的夫人唐茂兰等陪同下,从招待所乘车来到火车站,主席的专列于12时50分到达株洲。
图|毛主席
接着,议长等人乘坐一辆行李车,晚上7点到达了茶陵,打算在这里休息一晚。为了不给当地带来麻烦,主席的生活用品是王东兴等人带来的。
第二天,毛主席到达茶陵的消息,为什么当地县委书记知道了,第二天茶陵县书记找到了王东兴。
“毛主席来茶陵,要提前迎接我们。我们会安排好的。”
“主席害怕惊动当地群众,妨碍你们的工作,我们这次只是经过茶陵去井冈山。”
“我能见毛主席吗?单击
"我必须向主席报告。"
毛主席知道现任委员会书记想见见自己,就说。
“当然,来一次茶陵也不容易。38年前经过这里的时候,我们仍然被敌人追着跑!那一年,在茶陵吃饭和生活都成了问题,现在不一样了。”
主席接见了茶陵县政府的所有领导人,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拍摄结束后,毛主席说:
“这次不能再呆了。我们还得赶路。谢谢你们的款待。”
主席一行开车于5月22日上午抵达江西省永信县,在永信县招待所吃午饭。
饭后,永新县领导问主席。
“主席,午饭吃得习惯吗?单击
“这顿饭比当年吃得更好。因为有培根、鸡、鱼和蔬菜,所以做得很好!”
于是,议长乘坐的行李车又向井冈山方向驶去。天黑前找到了井冈山山腰的八角层,这是主席当年工作的地方。主席没有要求下车,只是让司机呆一会儿,让他远远地看着。
车马上到了黄阳溪,主席下车走到山顶,他激动地指着附近一座重岩层的山峰,对同伴说。
“当时我们利用黄羊界的地形与敌人游击,把敌人赶出了山。为了减少伤亡,我们还在附近修建了一些工程,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主席奇怪地问王东兴。
“东兴同志,这里为什么没有那个工程的遗迹?”
王东兴按照主席所指的那个方向去查看了一下,回来对主席说。
"那里还有很多军事战壕和大炮!"
m=ar;x-expires=1698413436&x-signature=YAaoef3JyXAbp3TFeV3ERong1Vs%3D&index=2" width="640" height="599"/>图|毛主席在黄洋界
毛主席前去观看遗址,他摸着架在黄洋界哨口的大炮说:
“这挺大炮还是南昌起义军带上来的,当时打了3发炮弹,只有最后一发没有哑火。战士们都说前面两发受潮了,第三发没有,其实不是这样的,第3发也受潮了,只是前面两发帮忙加热了炮管,给第3发的打响创造了条件,所以前两发也是有功劳的。”
工作人员一起站在黄洋界,俯视着下面险要的地势,为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深感敬意。
太阳开始下山,主席他们的车却突然打不上火。司机赵师傅检查一圈后,发现是水箱烧开了,附近又没有水源,他建议主席换一辆车。
主席摇着头说:
“不要慌,不就是水箱烧开了嘛!加点冷水就好了。要是没水,可以把给我喝的水,先拿给汽车喝嘛!”
赵师傅照办了,主席的饮用水一倒进水箱,汽车马上可以发动起来了。
5月22日下午5点左右,毛主席他们来到井冈山茨坪,在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下榻。
主席坐在宾馆休息时,幽默地说:
“还是机械化快,当年敌人前堵后追,我们就靠两条腿死命地逃。这1000多里地,愣是走了半个月才走完,如今坐汽车两天就到了。”
茨坪宾馆修建不久,坐落在青山翠竹之中,非常幽静,毛主席住在宾馆的115号房间。
5月23日下午,汪东兴来到主席房间:
毛主席对他说:
“请你帮忙办两件事。”
“主席,您说吧。”
“第一件事,草拟一个电报给中央、周总理发过去,告诉他们我已安全到达井冈山。这里交通不畅,如果没有要紧事,不要送文件上来;第二件事,安排工作人员,还有和我们一起来的湖南的同志,分批次参观一下井冈山,最好请熟悉那段历史的同志给他们讲解,让这些年轻人增加一些历史知识。另外,你找时间参观一下井冈山博物馆,回来告诉我展览室的情况。”
接着,主席拄着拐杖爬上宾馆后面的小山坡,他高兴地将手中的拐杖举过头顶,语重心长地说:
“这个拐杖是个好东西,平时可以帮我走路,敌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
图|毛主席
主席走到一片荆棘前,工作人员提醒他:
“主席危险,前面没有路了,回去吧!”
“鲁迅说得好,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都是人民走出来的,我不信前面不能走,有山便有路!”
接着,主席用拐杖拨开两边的荆棘,继续向前走。前面正好迎面走来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朝着主席齐声喊道:
“毛主席好!毛主席万岁!”
主席笑着回复他们:
“小朋友们好!”
然后主席回头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
“还是小朋友有活力,喊起口号来,就是比我们有劲。”
5月24日,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同志们分批参观了井冈山。汪东兴去了井冈山博物馆,博物馆离宾馆不远,走路10几分钟就能到。
博物馆分为5个展览厅,向游客展示了毛主席从登上井冈山,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克服困难,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
看完展览,汪东兴对井冈山红军的来历,以及政权的建立,还是不太清楚。晚上陪主席散步时,他问主席:
“主席,井冈山红军是由哪几支队伍构成的?”
“当年井冈山红军由三支队伍构成:第一支是我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二支是井冈山上原来就有的两支农民武装;第三支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
“原来如此!感谢主席指教!”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月25日下午2点左右,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三人,准时来到毛主席住处的会客室。三人一进门,就看到主席笑脸相迎:
“平化同志是酃(líng)县人(今炎陵石洲乡),俊秀同志是永新人,东兴是弋阳人。你们到井冈山的机会都比我要多,情况也要更加清楚。我是38年前来过的,是这里的‘稀客’。现在井冈山大变样了,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张平化说:
“我家虽然离井冈山挺近的,但新中国成立后,我一直在长沙工作,对这里了解不多。”
刘俊秀说:
“我上井冈山的次数比较多,现在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图|汪东兴
汪东兴说:
“我在工作期间,来过井冈山两次。”
主席问他们:
“你们在井冈山这几天感受如何啊?”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这次实地走访旧址,让我们对主席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奋斗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党史、革命史的认识。今天的井冈山变化太大了,和过去相比确实不同了。”
毛主席听完深情地说:
“我离开井冈山38年了,这次重上井冈山,不禁让我回忆起了不少往事,心情非常激动。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没想到一拖就是38年啊!现在我和你们一样高兴,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哪有今天的新中国啊!”
汪东兴问毛主席:
“您为什么选择井冈山,而不是选择其他地方搞根据地呢?”
“井冈山是座好山,地形好,群众基础好。我们上井冈山时,条件艰苦,吃的、穿的、住的都非常简陋,甚至有的同志鞋都没有一双。但几乎没有人抱怨,大多数人还是坚定乐观的。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执行‘保护工商业利益’等政策。在井冈山,我们建立农会、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等组织,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没有井冈山做根据地,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战斗就不可能取胜,所以现在的人都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毛主席亲眼目睹井冈山的变化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两首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三、毛主席离开前要开发票
毛主席到井冈山的第一天晚上,宾馆考虑到主席一路长途跋涉很辛苦,同时为了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好意,晚上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餐桌上摆着茅台酒、名贵香烟和水果。
汪东兴看到后,找到宾馆负责人说:
“主席每天的伙食标准是2块5毛钱,每餐四菜一汤。这些烟酒要是被他看到了,他会生气的。”
结果,宾馆本想破例为主席安排的第一餐,也只能按规定的四菜一汤进行安排。
主席吃饭一般在自己房间吃,每天服务员挎着竹篮子将菜碗端到主席的房间,等他吃完又把碗带回去。
毛主席在井冈山期间吃的菜,是按照他平时的口味做的。主席是湖南人,无辣不欢,每顿饭少不了辣椒。蔬菜则偏清淡,基本上是两荤两素。厨房得知主席喜欢吃小竹笋,特地找人上山采了不少,他吃得很开心,高兴地说:
“好久没吃过小竹笋了,还是小竹笋好吃,我吃这一道菜就够了。”
图|邵式平
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把他的厨师派到了井冈山,专程来为主席做了一道地方特色菜——弋阳鸡。这是主席在井冈山吃到的最好的菜了,可主席只是简单尝了几筷子。工作人员以为主席不满意,就再也没有上过这道菜了。其实他是在坚持“2块5毛”的伙食标准。
主席在井冈山吃的最满意的一道菜是,井冈山的鱼。那天,井冈山光荣敬老院的几位老人,得知主席来了。他们从自家鱼塘里捞了一条草鱼,徒步走到宾馆送给毛主席,要求厨师按照井冈山的做法做给主席吃。
主席吃完连连叫好,叮嘱服务员:
“剩下的菜不要倒了,我下一顿还要吃。”
毛主席在茨坪宾馆的菜谱大致如下:
青椒炒鱼片、弋阳鸡、辣椒炒豆豉、辣椒炒空心菜杆、素炒豆腐、小竹笋炒肉、素炒小白菜、小豌豆炒肉丁……
在井冈山期间,汪东兴多次询问主席:
“晚上休息还好吗?饭菜还合胃口吗?”
主席回答:
“挺好的,山上不冷不热,舒服得很!饭菜也好吃!”
实际上,毛主席在井冈山住的这一段日子里(5月22日到29日),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他让工作人员去参观井冈山,自己却待在宾馆批阅文件。
晚上工作人员回来后,一起散步时,主席一边听他们的汇报,一边为他们解疑答惑。
到井冈山的第二天中午,主席突然指着碗里的米饭,问服务员:
“这米是井冈山本地的吗?现在还种红米吗?”
服务员回答:
“种,还种红米呢!”
“那以后我每天都要吃一顿红米饭。”
“主席,红米饭可不好吃呀!”
他语重心长地对服务员说:
“当时我们红军在井冈山,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百家衣,吃的就是红米饭、南瓜汤,什么苦都吃过,现在就是要忆苦思甜了。”
接着毛主席补充道: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38年前要好太多了。出行有汽车,住宿有楼房,吃饭有四菜一汤,衣服都是崭新的、走起路来大大方方,充满精神气,井冈山一定会更好。但我还是要泼一盆冷水,大家在过好日子时,不要把艰苦奋斗、井冈山的革命精神给丢了。老井冈山人都晓得,过去的斗争是多么艰苦,都晓得无数先辈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精神。井冈山才不愧为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胜利都是用命换来的!”
5月28日下午,毛主席对汪东兴说:
“明天我们要离开井冈山了,我还想见见井冈山的老红军、干部和人民群众,与他们合一张影。”
有警卫员问汪东兴:
“毛主席还没去过博物馆呢!怎么就要走了?”
汪东兴解释道:
“主席这次上井冈山,主要是想看看这里有没有变化。至于那些博物馆、战斗遗址,他不会去看的,因为这些地方宣传的都是他的功绩,他不在乎。”
离开宾馆前,毛主席让吴连登,带着钱和粮票到宾馆财务室,找到会计雷良钊结算这7天的伙食费,并让他收下钱和粮票,开具发票。
雷良钊死活不愿收下:
“如果我收下这钱和粮票,让我们怎么面对毛主席,怎么面对井冈山的百姓啊!以前主席在井冈山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现在他回到这里来看我们,是他对我们的关心,是我们井冈山人民的光荣。再说,山里又没有好好招待他老人家,怎么可能还要他的钱呢?”
吴连登解释道:
“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你不知道的是,主席和我们出来是有严格规定的,这是纪律,我必须遵守。他给我们立了一条规定:
‘凡是首长需要的东西,如果是托地方代办的,都必须在离开前将赊欠的钱款还清,地方如果不收钱,东西就不能拿。’
所以这些钱和粮票你就收下吧,不然我也不好交差。主席平常都是这样严格要求我们按照中央规定办事。中央规定不准请客送礼,不得大吃大喝、公私不分、铺张浪费。不能用任何名义向地方索要东西却不付钱。你们宾馆为主席做饭服务,非常细心周到,这些钱和粮票一定要收下。”
雷良钊面露难色:
“这一次也不能例外吗?”
“毛主席反对的事情,就是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和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索要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后,对这几位工作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同时立刻把他们调离了中南海。为了弥补过失,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接近2万元,派人送到那些地方赔礼道歉。你要是不收下这些钱和粮票,我能离开井冈山吗?这是不得不执行的纪律啊!”
雷良钊只好拿出发票,经常开发票的他,这次竟然不知道怎么填写里面的内容。
图|毛主席与吴连登
他写到交款人时,吴连登提醒他:
“交款人就写首长吧!”
雷良钊含着热泪,仔仔细细在交款人一栏写下了“首长”两个字,开出了三张发票收据:
00006482、00006483、00006484。
收款单位为:
“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
收款人:
“首长。”
收款明细:
“住宿时间7天,每日伙食费2.50元,合计17.5元。交粮票23斤,购米款每斤0.12元,计2.76元。”
发票开具时间:
“1965年5月29日。”
5月29日,在宾馆门前,毛主席会见了这里的干部、老红军和人民群众,并分四批与他们集体合影。
10点,主席的专车启程离开,站在道路两旁的井冈山群众,集体高呼:
“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直到主席的车看不见了,他们才停下来。这天是井冈山人民最难以忘怀的日子,大家都以亲眼见到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而自豪。
图|毛主席
毛主席的吉姆车在江西吉安加完油后,马不停蹄赶到了南昌。南昌是党建军的地方,1964年主席来过。
当年的八一起义距今也弹指38年了,南征北战的将军们有的已是“鬓雪飞来”。人老了,这是规律,是辩证法,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永远是这样。
为此,毛主席在古称洪都的南昌城饱含激情地赋《七律·洪都》诗一首,用作纪念: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 END .
文:苟日新
编辑、排版: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