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59)徽州乡人自己腌的羊角(豆角)
司马光/文
在徽州的乡村,乡民一般种植学名(科普哈,这个字不是锣,而是京豆)的作物,徽州乡下大豆分为两个季节,夏天熟的叫洋角,秋天熟的叫秋角。(季节。)
在我的记忆中,羊角主要是用来炒面的,一直难以忘怀的便是那一碗羊角炒面,不过今天聊的不是羊角炒面,你继续往下看。
种羊角的时候,会用上羊角架(方言说是long,字我打不出来,哈哈),其实就是一些个细小竹竿或者是细的木棍,让羊角的藤顺着羊角架往上爬,这样才能长出长长的羊角来。羊角架要想牢固,得用钢钎使劲往地里钭(dou)进去,而后才能把羊角架插进去。
成熟了的羊角,长长的一条,垂挂下来,因为品种不同也会呈现出多种色彩,譬如红色、紫色、花色等,不过最常见的还是这种青色的。通常一根羊角架上生出来的羊角,就足够一家人吃上很久。古时候,没有冰箱之类的保鲜技术,于是聪明的徽州乡人们,就会把吃不完的羊角腌制起来,形成一道别具风味的特色菜肴——腌羊角。
采摘回来的羊角切成合适长度的一段一段的,然后泡水里洗干净,待水沥干。接着准备好生姜、大蒜,稍微切成小块,那边羊角的水沥干了,置入乡下最常见的木盆中,加入适量的盐,少许的白糖、白醋,再稍微加点白酒。当然,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红辣椒,这样搭配起来的颜色更为好看。
木盆内的一应食材俱全以后,要用手搅拌,这活看上去容易,其实挺有技巧的。稍微用点力气,这样盐分才能充分被羊角吸收,毕竟这时候的羊角还是生的,不用力气的话,盐分进不去,腌羊角就失败啦。彻底搅拌均匀以后,使劲把羊角装进瘩(da)内,压得没有丝毫缝隙,最上面用几块河滩里面捡来的鹅卵石再使劲压上去,这样才能把瘩的盖子盖上。
装进瘩里面的羊角,逐渐开始改变自己的形态,从最初的青色蜕变成一种偏黄的色泽,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内,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耐心的等待,不要去打扰羊角的变化。待到时间充沛以后,启封,瘩内就散发出一种腌制物特殊的味道来。有些人喜欢把腌制的羊角再用水泡一泡,去掉咸味,炒熟了再吃。而我独爱,将腌制好的羊角捞出来,直接入嘴,那才是腌羊角最好的味道。
一盘腌羊角,极其下饭,嚼在嘴巴里面嘎嘣脆,那味道,会有一些酸酸的,甚是开胃。晨起,吃稀饭的时候,几口腌豆角就能下一大碗的稀饭,如今长久待在都市里,愈发怀念这个味道。文末特别鸣谢本文所有图片的提供者——歙县武阳乡政府隔壁成英饭店老板娘,每次我写这些家乡的美食,总是她第一时间自己制作,然后拍照给我路过武阳乡可以去她那吃吃正宗歙县土菜,这腌制的羊角会免费赠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