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也如此践行。
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大明十三省,全部走遍;三山五岳、长江大河,全部游历。
他放弃科举入仕,放弃祖传家业,一心只为游遍大江南北。这一生的跋山涉水,既不是国家受命,亦非经济利益驱使,他曾写道:“长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杳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惟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
一生的艰难行程,让他晚年时“双足俱废”,最后一次出游被迫放弃,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老家。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每一次“科考”,徐霞客都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所见所得所感。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把这些日记整理成书,就一病不起了,于是就出现了节目中他将手稿托付给好友季梦良那一幕。
徐霞客去世后,季梦良不负重托,在王忠纫校定稿的基础上,又遍搜遗稿,分地域加以编集,于崇祯十五年(1642)编成《徐霞客游记》。到顺治二年(1645),江阴屡遭兵火,又发生“奴变”,《徐霞客游记》原稿被“抢散”,部分书稿被焚。后来季梦良又再次整理,《徐霞客游记》遂逐渐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霞客的族孙徐镇汇集各种抄本,参考互订,刊印成书。后世诸本,多出于此。上世纪中期,人们在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此前少见流传的《徐霞客西游记》抄本,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季梦良整理本的重抄本。这个抄本虽然也有残缺,但不像此前流传的抄本屡经文人润色删改,基本保留了徐霞客后期游记的原貌,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今天常见的《徐霞客游记》,基本都是在乾隆刻本和《徐霞客西游记》抄本的基础上综合整理而成的,总计有六十多万字。
曾任宰辅的文震孟说:“霞客生平无他事,无他嗜,日遑遑游行天下名山。自五岳之外,若匡庐、罗浮、峨眉、嵾岭,足迹殆遍。真古今第一奇人也。”
当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说,“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地间亦不可无此书也。”
清人潘耒评价他,说“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为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可补充地理之学。”
徐霞客终其一生,游遍四海,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了像前辈郦道元一样,以双脚丈量山河,用纸笔记录水陆,他做到了。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因为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写下了游历天下的第一篇游记。“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节目最后,主持人带着徐霞客穿越时空,感受到高铁时代真正的“朝碧海而暮苍梧”,这,便是盛世安康之下真正的“俱有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