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北部有一个巨大的地区:——阿里。其面积与日本全国或云南全省相似,但人口只有12万人。地广人稀的原因之一是海拔高。整个地区在4500米以下的地方很少,因此被称为“世界三极”。那么,寒冬腊月里阿里是什么样子的?我在拉萨休息了2天,然后向西开车去阿里首都狮子泉河进行现场访问。
西藏自驾游中比较成熟的路线是川进入清出。沿着318国道经过杜台、八宿、林赛等地前往拉萨。从拉萨向北,经过罗谷、格尔木等地,沿109号国道返回。如果时间充裕,经验充足,拉萨以西的阿里地区其实更有价值。自驾阿里一般顺时针转一圈,阿里大环线——据说是去市值体、LAZ、SAGALA、中巴、马方翁奥、姜仁波齐峰,最后是去狮川江的路。这条路一开始是318国道,后来改为219国道,也就是以前的新疆公路。
回程从四川向东,经过改革、尼玛、班戈、罗木错、唐雄等,被称为黑亚善,现在被称为317国道,互联网被称为对北线。横跨著名的昌塘——,是比Kirksiri、24.7万平方公里大得多的无人地带,福建省2个,Kirksiri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连昌塘的英美都不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作家)。
我沿着青藏公路到达拉萨,享受了一段时间,然后勉强离开,进行了去阿里旅行的旅行。按理说,面对两千多公里的旅程,不要太拖,出发的那天,我睡了个大懒觉,磨蹭到中午,离开不久,看到万达广场,又进去逛了3354元,这里的客人真的很少。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还带着闲心逛商店,而不是逛阿里。(锡德比舍尔斯,Northern Exposure)
这就是我的特点。喜欢随心所欲,不把它当成完成旅行的任务,更不故意“打卡”。
有些人喜欢团体旅行,我和家人都受不了。我们喜欢随心所欲。不一定要游览观光地。只要自己幸福就行。旅行的所有安排都以快乐为导向。例如,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香港,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去,但没有像很多游客那样匆匆游览,而是在酒店吃早饭,不久去了维多利亚湾,看到一家星巴克不错,可以坐在里面欣赏风景,所以一直到中午都在里面。
看到拉萨这个万达广场,环境很好,就跑去麦当劳吃午饭。与丰盛的中餐相比,我特别喜欢西式快餐。尤其是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几乎大多数都以它为主,喜欢快餐店的整洁,其次熟悉菜单。不管是哪个城市,哪个国家,都不需要琢磨什么。
终于离开了拉萨,最初的路段是高速公路。开拓者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有两个明显的优越性。第一个很稳定。即使加快车速,即使外面西北风刮得很猛,车身仍然保持四平八稳,完全没有“漂移”的迹象。纯种美系车的那种特有的平静在它的身上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这个特点与日系的一些近似车型相比差别很大。
第二是车里非差安静。众所周知,上汽通用不止一款车都标配了主动降噪,但开拓者的车里,明显更为安静。我的工具箱里有个噪音仪,拿出来测了一下,80公里—53分贝,100公里—55分贝,120公里—58分贝。这个成绩完全出乎预料,因为,许多车在120公里时的噪音,都在62-66分贝之间。
高速公路上的牌子,虽然写着日喀则,可实际上并未全程通车,走了不足80公里,又回到318国道上。
这段路的南侧,有座山,隐约可以看到上面有盘山公路。它是拉萨到日喀则的老路。对于游客来说,从拉萨到日喀则,应该走老路,而不是像我这样走“新路”。
因为,翻过这座山,能立即看见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再往前走,还能看见卡若拉冰川、江孜古堡、紫金寺,等等。
上述几个地方,我已经去过好几次,这回便省略了。走“新路”的里程约260公里,比老路近90公里,时间也节约许多——走老路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走新路大概4个多小时。
260公里,4个多小时,看起来也不算快。那是因为接二连三地区间测速,尤其是中间有段峡谷,路况虽然不错,车辆也不多,可限速却低至40公里。
一位当地司机说,看到摄像头时把车速降下来,其余路段随便跑,没事儿。我不知道这位司机说的是否属实。但从实际情况看,就连当地运营班车,都在限速40公里的区间测速路段,以六七十公里的速度超车。前年,我坐当地司机的车,从日喀则到拉萨贡嘎机场,2个半小时就到了。可轮到自己驾驶,面对一个接一个探头,还是忧心忡忡,不敢过分超速。
面对此景,不禁感慨:交通管理当中的限速,初衷是好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嘛。可如果仅仅对自驾游司机有约束作用,当地司机深谙其道,不仅不公平,更会造成路面上超车不断,反而不安全。
把无数个限速走完,终于来到日喀则,前不久刚刚来过这里,故没有停留,走高速公路绕过市区,直接前往拉孜。距离拉孜县城还有2公里时,看到318国道5000公里的里程碑。
20年前我第一次走这段路时,5000公里碑在热萨乡,距县城45公里。如今它跑到县城边上去了,大概与国道改造有关。
在西藏所有我去过的县城里,我最喜欢拉孜,一是因为街道整洁,店铺繁荣,二是因为下图中的这间酒店。20年前,我经过这里时,它叫拉孜宾馆,每人20元,没记错的话,当时我的车就停在这棵树下,身后便是客房。
如今,藏式客房已经闲置,几乎沦为垃圾场,但门上的房号,依旧存在。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入住时被告知,每晚9点以后停电,有什么需要充电的,抓点紧。走进客房,极为简陋不说,墙壁还黑乎乎的,有种凄惨之感。门前草坪上坐着几位日本游客,太阳快落山时,他们从卡车上卸下装备,在草坪上搭起帐篷——不知是不是因为看到客房太惨,甘愿露营。
如今,拉孜宾馆已改名为宜必思,房价虽然增加了一个零,但很值得,因为设施不错,挺舒服,也挺温馨。
酒店里的餐厅环境比客房更棒,点了2个菜,又要一瓶啤酒,自斟自饮,很有乐趣。刚才说到,我更喜欢西式快餐,可实际上,如果餐馆环境好,我同样喜欢消费。有人入住酒店后,喜欢到外面用餐,我则不然,因为酒店里的餐厅往往很舒服,也基本上不会被宰(比如三亚)。有一回在西双版纳,我们夫妇俩在酒店的屋顶花园餐厅吃完饭,出去散步,只见一个个路边小馆座无虚席,生意红火,人们坐在小塑料凳上,吸着过往车辆扬起的灰尘,很开心地吃喝。我无意中看到餐单,惊讶地发现,招牌菜的价格,居然与我们刚才在酒店里所点的,完全一样。
次日,早上9点多起身,餐后到对面人民医院做了个核酸,11点出门,接着走。这一路上,每隔1天,我都会在经过的某个县城做核酸,以保证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随时处于48小时以内。在县城做核酸非常简单,因为人少,一两分钟就能搞定。在拉孜的医院里,年轻漂亮的小护士问我做10块钱的,还是做40块钱的,旁边一位大叔——似乎是小护士的同事,瞪着眼说道:当然做10块的,多花那30干嘛?
拉孜县城西边不远处,有个丁字路口,318国道在此左转,直行是新藏公路,也就是昔日的219国道——如今的219国道已改为从新疆到广西,基本贴着国境线,拉孜县与萨嘎县之间的原219国道,现在叫349国道。
那么,拉孜县与萨嘎县之间的219国道在哪?在南边,靠近国境线的地方。沿318左转,离樟木口岸还有100公里时,就能看到它,并能沿着它走到萨嘎。我认为,拉孜与萨嘎之间,应该走219而不是349,因为这一段219的风景很漂亮。
于是,我左转弯,沿318国道南行。30分钟后,途经嘉错拉山口,海拔5200米。这高度与珠峰大本营相同。
过了山口,行驶33公里,是加错乡。这个乡里不仅有加油站,还有一座很漂亮的观景咖啡馆。
因为,左前方的远处,直线距离大约80公里,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过了加措乡17公里,是定日县路口。县城不在国道上,但由于前往珠峰的游客比较多,公路沿线催生出许多餐馆、客栈。公安检查站也设在这里,检查身份证、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
驶过公安检查站7公里,是边防检查站,在此检查边防证。再往前5公里,是进入珠峰的路口。最早,去珠峰大本营的路特别难走,自驾车跑一趟,颇有成就感。大概从2010年开始,路全程新修,昔日的艰难荡然无存,且不允许自驾车到大本营,必须换乘摆渡车,我就再也没去过了。毕竟,往里走得交400元汽车门票,有乘客的话,游客门票是180元。再算上摆渡车的车费,着实不便宜。
驶过珠峰大门,接下来的这段路,里程为210公里,沿途有岗嘎、门布2个乡。人烟比刚才那段路稀少许多,但景色很漂亮,两侧有许多造型别致的山丘。
岗嘎乡有座观景台,除了观赏珠峰,还能欣赏到洛子峰、卓奥友峰和玛卡鲁峰。再往前的门布乡,是大货车在樟木口岸出境的集中地。两个乡都有加油站,其中门布乡是中石化加油站,这儿的油价是8.55元/升,与拉萨相同。中石油与中石化,是旅途中最常见的2个加油站,两者之间,我喜欢中石油,感觉它的服务更好一些。比如,它提供开水,提供室内卫生间,有的加油站还额外赠送免费洗车、饮料、毛巾等。
途中,偶尔能遇到几位牧羊人。这一带的居民同样以藏族为主,可这些牧羊人的肤色,比那曲地区的藏族牧人,黑了许多。
快到318国道5220公里处时,有个路口,右转弯是219国道,继续直行的话,是樟木口岸,就该进入尼泊尔了。
转上219国道,第一个里程碑是4540公里。刚才说到,219国道已经由新藏公路,改为从新疆的喀纳斯到广西的东兴,全程10860公里,号称国道之最。但它的部分路段目前只是规划,等到真的全程修通,我打算从头到尾走一次。
这段219国道,以前是条自然路,百公里之内几乎见不到人烟。不过,这一带属于希夏邦马保护区,故很早就有人在路口收费。不知从何时起,修成了柏油路,收费人与帐篷,也早就消失了。
所谓希夏邦马保护区,是因为途中,路的南侧能看到希夏邦马峰,这是唯一一座完全在我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2002年8月份,就在我第一次走完这段路时,北京大学登山队的队员们来到这儿登山,不幸遭遇雪崩,5名队员遇难。
虽然有了柏油路,但我故意下道,驾驶着开拓者,沿土路行驶,试图找回一些当年的感觉——所获得的,依旧是很平稳。
面对此景,不禁笑话自己,这辆开拓者的性能,与20年前那辆越野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两者差异实在太大了。在土路上,开拓者的悬架表现非常出色,一是减振效果极佳,无论怎样颠簸,车里都很舒服;二是具备很好的贴地性,从而保证了车速与操控。
20年前,我的那辆越野车可没有这样的性能,只能慢吞吞地开,一天走不了多远,看到夕阳西下,就得赶紧扎营。
驶过希夏邦马峰,路的北侧,出现一个巨大的湖:佩古错。夏季时,它显得很漂亮,湖水湛蓝,比眼下的冰封场面好看。
过了佩古错,又翻越2座山。刚进第一座山,路面出现积雪。因为是盘山道,为了避免弯道处打滑,我提前开启了四驱,车很平稳地上山、下山,安然无恙地通过了。事实上,这就是开拓者四驱的好处。
开拓者的驾驶模式分为两驱、四驱、运动、越野。后3个都是四轮驱动,但侧重点不同。由于公路建设越来越好,如今自驾游,越野车那种单纯为通过性而设计的四驱,显得有些浪费。而开拓者这种多用途四驱,或在打滑时派上用场,提高通过性;或在激烈驾驶中掌控车轮,提高稳定性,更加实用。
两座山翻过之后,来到雅鲁藏布江畔,走公路桥,顺利过江。
20年前,同样是在临近黄昏时,当我来到江边,得知渡船已经歇息——当时还没有桥,只有渡船——无奈之下,只得在江边扎营,等到次日上午,渡船开始营业,才得以过江。
过江后,不远处是萨嘎县城。这座县城里的酒店、旅馆、餐馆特别多,给游客带来很大便利。因为,除了国内游客,还有许多印度信者,也会走这条路前往阿里,拜谒神山与圣湖。
吃住方便,加油也方便。这个景象,与20年前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我们在萨嘎县城北侧看到一个加油站,停着四五辆车,便过去排队。不一会儿,前面的货车司机忽然愤怒地向加油站扔石块。原来,加油工宣布停止加油,下班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看见加油工躲进屋子,当我们走过去时,却不见加油工的踪影——难不成屋里有个地道?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这件事儿。
第3天早上起来,仪表显示零下31度,这是此行我所见到的最低温。有一次冬天去漠河,回程经过根河时,遇到过零下32度。根河被誉为我国最冷的地方,而这回比那次只差1度。
在一片冰雪中,继续前行。今天的目标是狮泉河,从萨嘎到那,约700公里。
翻越4979米的查藏拉山与4920米的突击拉山之后,冰雪消失,随后路过了老仲巴与新仲巴。前者紧靠国道,但已经从县城降为小镇,后者离开国道5公里,是目前的县城所在地。游客通常不会进入县城,至多在路口旁的加油站,补充燃油。
刚才说到,20年前,我们在萨嘎县城没能加油,只好继续往前,走到仲巴,当时这座县城里根本没有加油站。幸好出发前,友人给了我一个联系方式,说如果需要,让我去找驻扎在仲巴县的武警部队。结果,我们在这儿不仅获得了汽油,还住了一晚,与几位军官聊了半宿。事实上,早期走318国道,沿途一些地方没有旅馆,我就会向兵站寻求帮助,人家只要没任务,通常也会乐得给游客提供便利。
2002年前后,武警公路部队奉命来到新藏公路沿线,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把一条越野车才能走的路,改造为是个车就能走的平坦柏油路。而他们在上高原的过程中,因为条件简陋,有军人牺牲在了这里。所以,我虽然自驾车来过许多次青藏高原,从不敢忘乎所以,高喊什么我征服了青藏——咱们游客什么都没征服,是人家修了路,咱们沿着路走了一趟而已。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筑路的军人。
仲巴县城附近,有座烈士陵园——20世纪60年代,这一带曾发生过仲巴战斗和强拉山战斗等,在打击叛匪武装过程中牺牲的烈士们,安葬在这里。
过了仲巴县城,继续往西70公里,是帕羊镇。该镇规模较大,旅馆与餐馆俱全,我几次驾车经过时,都曾停车用餐。
过了帕羊镇,又走了70公里,路边出现一条小河,河上架设着一座简易铁桥,旁边有座山叫香筑。
20年前,此处还没有桥,过往车辆都是涉水。当时,我正在琢磨从哪过河最安全,一辆越野车开过来,不假思索地冲入水中,走到一半,陷住了。我拿出拖车绳,将其拉出。
那辆越野车上的乘客,是去神山拜谒的印度信徒。他们过河后,随即在河畔扎营,我与同伴刚才在帕羊镇吃的午餐,到这儿不过70公里,但已走了好几个小时——当时的路都是自然路,我们的车性能不佳,开不快,而且颠的厉害,走一会儿就感觉特别疲惫。于是,我们也在河边搭起帐篷,安营扎寨。
这一回,我在当年扎营的地方,再次摆出桌椅,支起帐篷。当然,我并不打算在这儿过夜,只是用气炉煮了一杯咖啡,犒劳一下自己。
休息片刻,拔营离去,前行33公里,正式进入阿里地区。此处有座马攸桥检查站,出发前办的边防证,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过检查站22公里,是5211米的马攸木拉山山口,这是进入阿里的第一座山。
阿里地区在古代叫象雄,历史上有过一个象雄王国,公元前1500年就有,唐朝时被吐蕃王朝吞并。藏区的许多习俗,比如转山、转湖、风马旗、经幡、石经、玛尼堆等,均源于象雄王国。
翻过马攸木拉山山口,又往前走了80多公里,终于看见纳木那尼峰脚下的玛旁雍错。对于游客来说,到阿里地区最主要的内容,是神山与圣湖,其中圣湖叫玛旁雍错——西藏有3个圣湖:羊卓雍措、纳木错和玛旁雍错,此外还有个神湖:拉姆拉错。
公路是从东岸接近玛旁雍错的,那里还修建了一个观景台。然后,公路沿湖的北岸往西去。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开车围着湖转一圈,80多公里,砂石路面,没什么难度,就是需要时间,大概得小半天左右。
玛旁雍错的海拔是4500多米,每年夏季与秋季,来这儿朝圣的信者特别多,我曾见过印度信者刚到湖边,便迫不及待地一头扎入“圣水”,接受神灵的赐福。因为,除了我国的藏传佛教、苯教认为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印度教也将其视为神圣之所在。
沿着219国道继续前行,忽然感觉前轮抖动,下车查看,原来这一路的冰雪,已经附着在轮圈上,相当于多了个配重块。将其敲掉,一切恢复正常。
在玛旁雍错的东北角,有个叫霍尔的乡。乡内有小型酒店、餐馆、汽车修理店,甚至还有家奶茶汉堡店。
霍尔乡之后不久,路的北侧便能看到神山——冈仁波齐峰。这是我头一回冬季来,感觉神山“胖”了许多,估计是积雪太多。
冈仁波齐峰的外观很醒目,犹如一座金字塔。就高度来说,它只有6600多米,但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均把它视为神山。因而中外信者来此膜拜、转山的,非常多。
表达虔诚的一种方式,是围着这座山,徒步走一圈。山脚下有个巴嘎乡,也叫塔钦,它就是转山的起点与终点,乡里有许多餐馆、旅馆。不过,这次来是冬季,街上见不到几个人,店铺也基本都关着。事实上,转山没什么难度,一圈下来50多公里,藏民以及身体好的游客,一天就能完成。体能一般的人,需要2天。
当我走到这儿时,惊讶地听说就在前几天,刚刚发生了一起山难,几位游客在转山时发生意外,有人遇难。之所以惊讶,在于居然有游客敢在冬季转山。实在不可思议。夏季转山的早晚,还得穿带抓绒内衬的冲锋衣,冬季转山得穿什么呀?对大自然还是有点儿敬畏之心才好,别太自信,别太忘乎所以,别真以为人能胜天。
巴嘎乡距离219国道很近,国道上有加油站,92号油9.82元,95号油10.39元,随后的狮泉河、革吉等,都是这个价儿——昨天在萨嘎加油是8.55元/升,看来阿里地区的油价,比西藏其它地方贵一些。
告别神山、圣湖,沿219国道继续往西,不久有个路口,往南去是札达县,头一回来的话,应该去一趟,因为那里有土林与古格王朝遗址,很值得游览。对于我来说,早已告别游览阶段,每次出行,基本上都是为了享受过程。
从冈仁波齐峰到狮泉河,这段路是245公里,路况非常好,要是没限速,开150公里都会感觉很轻松。不过,这只是梦想,实际上有着长达224公里的区间测速,时速被限制在70公里左右。
这段路的人烟非常稀少,沿途只经过了一个门土乡和一座巴尔兵站。距离狮泉河还有40多公里时,经过了机场路口,它叫阿里昆莎机场,航班通往拉萨、成都、西安等地。不过,我认为阿里的旅游价值是“线”,而不是“点”,所以,还是自驾车一路过来,更为适宜,因为途中处处有风景。
继续往前,翻越狮泉河达坂。站在垭口处,远远地,能看见一座城市,它就是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首府。
20年前我接近狮泉河时,为了找到翻山之路,左右查看,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因为当时的219国道,是一条粗糙的土路,没有任何标志,也没有里程碑,几乎就是一条自然路。每逢山峦,性能差的车,就得走之字形,左右迂回,慢慢往上爬;性能好的车,才能走直线,直奔山顶。
当年我的那辆越野车,性能差得不行不行的,面对这座狮泉河达坂,一挡根本上不去,得挂上低速挡,将扭矩放大,油门踩到底,才勉强爬上去。
这一次,为了重温旧梦,我故意把车开到柏油路旁边的土道上,也就是当年的老路,稍微一给油,车子就轻松地爬到山口——当年我要是能有这么一辆开拓者,该多好呀,不仅特别舒服,开长途一点儿都不累,性能还倍儿棒。广告里说它是全地形,以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人家没吹牛,确实很强。
进入狮泉河镇。狮泉河从市区穿城而过,除了它,阿里地区还有象泉河、马泉河和孔雀河。我第一次到这儿时,镇上只有几千人口,非常小,如今已经变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了,酒店也多了许多。
狮泉河市区非常整洁,吃喝特别方便,尤其是有许多羊肉馆和新疆馆,煮羊肉、烤羊肉、大盘鸡、拌面等非常好吃。这是因为,从这再往北,就是新疆了。对于我来说,我将在这儿折返,从西往东穿越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