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帮助社区囚犯创业和就业工作笔记。
4月1日,关岭自治县八德乡法村罗耀祖公路沿线的山坡上,一群黑山羊争着吃春天的嫩草。
赶羊人是村民李某某,他和老伴是一对有“故事”的夫妻。听说记者来了,58岁的他笑呵呵地招呼记者到家里做客。老李夫妻是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当地石山多田地少,为了生计,种地、养猪、拉货、养羊他们都干过,如今,靠着勤劳的双手,他们一家人生活得踏实而满足。但要说起他们养黑山羊的致富故事,还得从他们申请假释时说起。
2013年,对老李及妻子关某某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他们,主动配合监管,积极接受矫正教育,期盼迎来新的人生,但在重新回归融入社会的道路上他们并不顺利。关某某患病、房屋受损漏雨、生活愈发拮据。于是,他们打算通过创业改变贫困现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县司法局的同志知道他们有“居家创业”的想法后,联合乡政府政法部门来到他们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采访当天,老李在老屋的堂屋里为记者讲述经历。据他回忆,2013年的一天,县司法局、乡政府、司法所有关负责人来看望他和妻子,听说他们想搞养殖,几家单位立即现场办公,请来八德乡信用社负责人,希望能够协调信用社为老李办理小额贷款。他们的创业自新路,从那天开始了。
“当时,我们没有贷款证,要想向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谁也不会贷给我。”老李说,在各单位关怀下,没过多久,他和妻子顺利从八德乡信用社贷款5万元。拿到贷款,他们立即购买了20多头猪在家搞起了养殖。适逢猪价上涨,老李夫妻的辛苦努力很快获得了回报。
2014年,老房子漏水严重,加上两个儿子已到成家年龄,老李和妻子花了17万多元新修了4间平房,以改善居住条件。去年,看准时机的老李又向信用社贷款3万元,加上家中积蓄,已经解除社区矫正的老李和妻子养起了20只黑山羊羊羔,如今,已发展到104头。他说:“可惜今年跌价了,要不可以卖个十七八万,现在大概只能卖十四五万。行情好的话,我想办小微企业,养200多头羊。”
老李回忆道,几年前他家也养过猪,还买过山地车跑运输,没想到因为法律知识欠缺,他和妻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干了违法的事。但国家、政府、社会没有放弃和遗忘他们,而是用法律和真情帮助他们改造。假释期间,作为社区服刑人员,他们生活困难,想做什么都力不从心。县司法局、乡政府送来现金和粮食,帮他家渡过了难关,还帮他们谋发展、想出路。
当天上午,在离老李家不远的关岭自治县司法局挂牌的安置就业基地,记者见到了在那里上班的社区服刑人员杨某某。39岁的他曾因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入狱,获得假释后打算申请外出务工,但手续难办。
据杨某某介绍,就在生活没有着落时,关岭县司法局安排他到建国生态农业公司就业。现在,他每月工资3500元,和他在一起务工的妻子每月工资2500元,他们一家的生活难题已经解决。“工作解决了,收入有了,还能就近照顾到家庭。真的感谢司法局和公司。”
说起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扶,关岭自治县司法局八德司法所所长廖贤洪很有心得,“不仅要从思想上帮助他们认罪服法,更要考虑他们的生计问题,要让他们在心里和精神上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严格监管是一方面。重要的是通过思想上的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一直以来,该所通过安排就业、解决低保、协调生产信用贷款、临时民政救助和协调解决危房补助5种渠道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扶。
而老李夫妻和杨某某在司法局等单位帮助下创业、就业的故事在关岭并非个例。据该县司法局社矫股负责人王可惠介绍,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已建有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就业基地2个,帮助创业和安置、带动就业20余人次。
此外,从全市各县区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扶来看,截止目前,安顺市共计帮助落实低保78人(次),帮助落实承包田420余人(次),指导就业就学339人(次),帮助创业18人(次),协助解决危房补贴16人(次),救助帮扶棉被60余床。这不仅让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也让他们在重新适应社会的道路上有了动力。(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