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几百万的人数被卷入进去,原因是什么?身边关系密切的人都在说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能不好吗?很显然,这事实际上还是“以誉断事”。进而我想到,传销这个行业,以及从传销演绎出的那些种类琳琅满目的泛传销行业,其命脉不是都在一个“以誉断事”吗?
三、批判了的“廉忠仁义智”的虚伪性
韩非子专门批判了儒、道、纵横各家提倡的一些与法对立的思想(韩非并非批判“廉忠仁义智”这几个观念本身,只是就这些概念的内涵同其他诸家的看法不同)。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
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
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
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
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
我认为,其中的“不廉”、“不义”两项,重点是批判道家和杨朱贵己的思想,“不忠”、“不仁”两项,重点是批判儒家。“不智”一项主要是批判纵横家。
【评】:
韩非这些批判的核心依据是同一个,即“以私废公”。从中我们可以间接看出,在韩非这里,“法”是同“公”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公”是“法”的基本属性。法家持“性恶”论,否定了人会自觉为“公”的,那么要确保“公”的利益最大化,就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奉法,因此,凡是不奉法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法家反对的对象。
但当“轻爵禄、离俗隐居”都不能容忍时(有个故事讲,被视为法家始祖的姜子牙曾经杀掉一个人品很好的隐士,理由是他们不爱国,不尊君),就过了!这种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肯定会走向哈耶克批判的“集体主义必将走向奴役之路”。事实上,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所以秦才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三、君恃法才能驭臣
君不过双目、两耳、一心,仅仅依靠这些驾驭臣下必是“日不足、力不给(时间不够、精力不够)”,且君臣是博弈关系,臣下总会想办法伪装自己、投机阿谀、欺瞒迷惑。所以,君臣必须要借助法,才能突破一己之耳、目、心的局限,全面驾驭臣下。
【评】:
我提出要以规则驾驭博弈、驾驭人性,观点实相同也。
四、用法,信赏必罚而已
臣下侵害君主的权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温水煮青蛙中”,就会“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所以要凭借法度和日常的秉公执法来防微杜渐。
用法,最关键的就是信赏必罚,如此才能保持法的威势,也才能震慑为私、为恶的行为。所以,依法治国其实也很简单,举措而已(制定出来推行而已)。君主如果放弃法而用个人意愿治理,其实君和臣之间的区别就不大了。
【评】:
我在《管理:以规则驾驭人性》一书,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规则环”,就是讲规则(也即法)要保持效用,关键在能闭环,闭环的关键就是信赏必罚而已。“规则环”是闭环的(意味着能够撬动人们的利益),人们就会拿法当回事;“规则环”不闭环,人们就拿法当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