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项懿
从“食以果腹”到“健康饮食”,百姓的餐桌或许最能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但要问你最不能忘记的是什么,恐怕是流淌在老路桥街上那永远不变的滋味了吧。
而谈起路桥的餐饮业,路桥金富士酒店负责人黄劲松、郏玉洁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属于路桥最早做餐饮的那批人,近40年来,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我们一直坚守做餐饮的基本准则,实实在在就是我们的经营秘诀。东风来不怕,西风来也不怕。”
走,下馆子去
“我最早是做早餐的,两张桌子、四张凳子,这么一放,早餐店就开门迎客了。”郏玉洁开始说起自己做餐饮的故事,“每天很早起来做馒头,那个时候大家吃的也简单。”
两个月后的一天,郏玉洁在菜市场花了7元钱买了半斤鹰爪虾,打算回家下面吃。结果,一名食客盯上了这半斤鹰爪虾。食客问:“鹰爪虾多少钱?卖给我行吗?”郏玉洁心想:“我没做过这个生意,也不知道怎么开价。”又不好“惹”客人不开心,于是就说:“你看着随便给。”
食客一下子掏出20元,郏玉洁找给他6元。这一来一去,郏玉洁赚了7元。由此,郏玉洁看到了餐饮的利润,萌发了做酒家的念头。
1986年,一家名为蓬莱阁的酒家在下包开业了。当时郏玉洁已经怀孕七八个月,但她顾不上休息,请了一个大厨,自己也跟着学,水潺、梅童,样样都学着来。
就这样过了四五年,进入90年代,蓬莱阁酒家重新装修,开始有了包厢和大厅。四个包厢名字取得很有味道:腊梅厅、修竹厅、幽兰厅、霜菊厅。梅兰竹菊,寓意甚好。两个大厅分别叫做青松厅和翠柏厅,厅里还放着成套的卡拉OK,有人吃着吃着,就拿起话筒唱起来……
“那个时候人们爱吃啊,大鱼大肉,一上就是十几盆,有什么好的都往桌上端,大半夜了还有人光临。”郏玉洁说,野生黄鱼、甲鱼、青蟹等食材都上了餐桌,10个人吃一千多元是家常便饭,3000多元也不是稀奇事。
1998年,鑫都大酒店开业,路桥餐饮业上了一个大台阶。黄劲松和郏玉洁也加入到这个团队当中。从经营一个小饭馆,到管理一个星级酒店的餐饮,郏玉洁深感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经验上的储备不足。
那一年,37岁的郏玉洁只身来到杭州香溢大酒店,开始学习正规酒店的前台管理。“我是去当服务员的,那里的人一看我这么大年纪,还一脸不高兴。但我不管,我就是谦虚、好学、肯吃苦。”郏玉洁说道。
周末,酒店里的服务员想去西湖逛逛,郏玉洁就自告奋勇顶班。杭州的四星级酒店,经常会有外国客人打进电话预定。郏玉洁不懂英语,就把简单的英语对话用汉字标注起来,对着话筒就敢说。
三个月时间,郏玉洁就把四星级酒店餐饮部从领班、主管到服务员的全套管理模式学到了手。 但她还不知足,又自己提出要求到会议室工作。
在此期间,郏玉洁还到菜场里买了面粉、鸡蛋、米面、红烧肉,自己在出租屋里把面粉摊成薄饼,做成食饼筒,带到酒店里给大伙儿吃。 “大伙儿吃了就惊呆了,都说没想到,台州还有这么好吃的食物!”郏玉洁说。但实际上,郏玉洁也是凭着印象,第一次摊食饼皮。
会议室的工作辛苦,要经常翻桌子、搬桌子,一个小伙子这样忙一天,到了晚上也会气喘吁吁。 但郏玉洁没有喊一声苦,坚持了一个月。
杭州之行结束之前,郏玉洁带着路桥的七八个厨师,在香溢大酒店举办了一场“台州美食节”。姜葱猪肝、豉油皇咸肉、黄鱼、带鱼、跳跳鱼……台州的美食征服了杭州的食客。
郏玉洁真正让杭州人认识到,在中国,还有一个叫台州的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佳肴。
创新,才能走得长远
2000年,郏玉洁学成归来,参加了路桥几个知名大酒店的筹建与经营管理。那时,其中一家酒店请来一位香港的厨师长,和一位曾经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里供职的餐厅经理。 但是,郏玉洁发现,一味追求高大上,并不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接轨”。
“就拿上汤来说吧,香港人、广州人,吃饭前喝汤,喝了以后暖胃,吃饭才舒服。可路桥本地人就不这样,我们觉得,吃饭前喝汤,把肚子灌饱了,菜怎么吃得下呢?”黄劲松说道。
按照南方的规矩,本来是吃完一个菜,就撤掉空盘子,本地人接受不了;上点心本来是在菜吃好以后上,本地人不接受,要在吃饭的时候就上;饭菜吃好后,全部撤光盘子,再上水果,本地人接受不了,盘子不能撤,水果盘照上……此类种种,郏玉洁回忆甚多。
总的来说,就是所谓的高标准星级服务到了路桥,有点水土不服,行不通。
还有一些是食材的问题。譬如分鱼剔骨头,东星斑、苏梅都可以,但黄鱼的肉质太细嫩,剔了骨头整条鱼就烂了。 豆面羹要分餐,服务员没有经过训练,豆面怎么都夹不起来,郏玉洁为此还专门开展了培训。 “做酒店的不仅要时时学习,还有就是能承受得住辛苦,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和家里人吃过一顿饭,大年初一也不休息。”郏玉洁说。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升。郏玉洁说: “我觉得,酒店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
“以前吃饭的时候,光着膀子的,穿着短裤的,拖着拖鞋的,比比皆是。前门不让进,就从后门溜进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大家都穿得体体面面的,服务员和顾客打招呼,顾客们也会回应。”黄劲松说。
如今的餐饮,早已经不是吃饱吃好那么简单了。在吃惯了家常便饭后,人们还在追求新鲜感。这就要求厨师不断创新。
“我们到外面去玩,有三个地方必然要去。一是菜场、二是农田、三是好吃的饭店。”黄劲松说,“厨师的味觉是训练出来的。基本上不管是什么菜,我们只要尝一口,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到放了什么佐料,也能琢磨出做法。”
除了借鉴以外,自家的独创必不可少。 2008年教师节,金富士开业。黄劲松、郏玉洁和合伙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饭店。
这时,黄劲松的创新劲头也就一发不可收。筒骨炖糯米山药,让食客们尝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香糯滑口;葱油麻球,走遍全中国都是甜的,只有金富士是咸的;虾姑,除了水煮、椒盐以外,还能烧汤、炒蛋;大闸蟹不清蒸,而是切成四份,和内酯豆腐一起烧汤……各式各样的新菜品,让路桥人不仅开了眼界,还开了脑洞,领略到了这个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
“和现在很多做餐饮的不一样,我们不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动作。我们就坚持一件事,食材要用最好,味道要是最好的。”郏玉洁说道。产地、环境,是食材的第一保证。而除此之外,黄劲松还在工艺上精益求精。 就拿他们的黄鱼鲞来说吧,一定要等到冬至日,温度足够低、天气足够晴、风足够大,全年也就那么三五天,活鱼现杀,四五种调料搓揉进去,风干成鲞。
如今在路桥,金富士自制的黄鱼鲞已经成为一绝,成为逢年过节当地人争先抢购的美味年货。
金富士的酒蒸鲥鱼更无需打任何广告,成为客人必点的一道经典菜。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追踪到了鲥鱼的源头,更在每年鲥鱼的收获季节一口气拿下一整年的量,这样确保了金富士的鲥鱼始终稳定出品。
“要吃得健康,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任何东西吃过量,都不健康,”黄劲松说道,“要不我们每天都吃自己酒店烧的饭菜,怎么不见我们身体不好呢?秘诀就是管得住自己。”
在黄劲松的桌上,一本《黄帝内经》摆放在那里,似乎又在述说着一个新的美食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