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为顾客制作米粉。
记者阳聃甫 摄李明德正在炸制米粉用的锅烧。记者阳聃甫 摄
胜利米粉位置。手机截图
胜利米粉。记者阳聃甫 摄
在桂林瓦窑这一片,胜利米粉这个招牌几乎是周边居民最熟悉的名号了。从最开始的路边小棚子,到瓦窑口的店铺,再搬到现在瓦窑东路上的门店,不少顾客寻着这个招牌一路找过来,就为了吃上这口熟悉的味道。
★推荐理由 就是这口熟悉的味道
米粉店在桂林基本上遍地都是,但是我就是能吃得出是不是胜利米粉的卤水,我一直住在瓦窑这里,吃了他们家的米粉快30年了,店铺的位置也变过几次,我是一路从瓦窑口寻到了瓦窑东路,不为别的,就是想吃这口熟悉的味道。
——家住瓦窑的符先生
★记者探店 熟客认准的就是这个卤味
记者顺着符先生的指引来到了位于瓦窑东路上的这家胜利米粉店。
还没走进店门,卤香味就已经扑面而来。店铺的面积大约40平米,摆放着好几张木质桌椅,老板和老板娘在厨房里忙碌着,时不时也能听到老板扯着嗓门跟外面的顾客聊天。“三两米粉加个卤蛋。”顾客在窗口向厨房里喊一声,老板娘便麻利地取粉、烫粉,转到案板前切肉加料,不一会儿,一碗米粉就送到了顾客手里。
“早上来吃早点基本都要排队。”符先生一边往碗里加配菜一边说,他一般都是上午8点的时候过来,错开上班的高峰期,这时候的老板也稍微得空,能一起聊会天。桂林人对米粉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一碗粉配上几片卤牛肉和锅烧,老饕们还会让老板多拍一粒大蒜,自己根据口味加入酸豆角和葱花等配菜,只需几分钟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早饭。“我一直喜欢在这家吃米粉,不光是卤水香,他们的锅烧也是香脆不腻,卤的牛肉片也是紧实不散的,能感觉到老板在做粉上花费了心思,我也一直认这个味。”
★小店故事 用四十多年做出品牌和口碑
经营着胜利米粉的是李明德一家人,老板李明德已经快70岁了,但是老爷子一直到今天都还亲自操刀,从配卤水到卤肉、炸锅烧,丝毫没有服老的意思。“我做米粉已经40多年了,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有把握的。”
李老爷子年轻时在饮食公司上班,1976年,他就在十字街的广州饭点当茶点厨师。因为职业的关系,他时常会跟着其他师傅到别的饭店开会学习,这一来二往地就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当时国营的大饭店里,只有水平最过硬的老师傅才能当上主厨,我有幸跟好几个大饭店的师傅学习技术,像味香馆的赵大师傅就教过我们怎么配卤,怎么使用本草香料,这些‘真功夫’让我受用一辈子。”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验积淀,1981年个体经营开始出现的时候,李老爷子开起了自己的米粉铺子。“当年刚开始干的时候真只能叫铺子,就是在瓦窑口的街边开的一个小棚,我从198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总共开了41年的米粉店,中间店铺的位置也换过好几次,但是承蒙主顾的喜欢,不少老熟人寻着我胜利米粉的招牌一路从瓦窑口跟到了现在的瓦窑东路。我也见过不少原本吃粉的娃娃,现在带着自己的娃来店里吃米粉。”
李老爷子的手艺得到的认可远不止这些。店铺里的墙壁上张贴着他搜集的各种剪报——1991年,文汇报描写他的米粉手艺;2006年,张艺谋导演来吃粉之后隔天指名要再吃的;2012年,老爷子作为桂林唯一参展人参加湖南卫视中国人的早餐节目录制的……
“开店的这几十年里,我也因为米粉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顾客,香港文汇报驻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过,在战友的介绍下其他省份的军人来过,还有不少看了节目的湖南人也专程来过,我这小小的一个米粉店,都快成了一块包含天南地北的社交场。”
在李老爷子心里,胜利米粉这块招牌就是他最大的财富,每天他依旧早起、做粉,站在大炉子边做卤烧菜。“胜利米粉这个牌子我经营了40多年,也算是积攒下了一些口碑,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品牌和口碑评价延续下去,让喜欢我这个口味的老主顾们能够满意。”记者阳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