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校训:自我完善,后德载体。
《周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税坤,君子导致厚德财报。”天空运行强劲,因此君子要坚决果断,愤怒也要强烈。大地气势厚实、淳朴,君子应能加厚美德,承载万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任教时,曾向当时的清华学生发表过《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生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财富》等话鼓励清华学生。
2、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来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学习勤工俭学,实事求是”。后来,当代学者安思考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无益的事,所有的求真度”。也就是说,把它引向值得提倡的实用九泉文化。
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55周年前夕,通过学校党委全体会议,通过“实事求是”正式确定为学校教训,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字的韩白玉石也屹立在学校东门的中央。
3.中国农业大学的教训:民生有多难,养天下的英才
出自屈原《离骚》的名句:“章太子怡藏着眼泪,哀民有多辛苦”,充满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生苦难”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用“解释”代替“爱”,更有勇气和魄力去承担。
以下句子来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种快乐,但国王不与天下同在。父母都存在,兄弟无故快乐。仰望天空不感到羞愧,也不能享受两种快乐。如果得到天下英才进行教育,三恶也是如此。”获得天下优秀人才进行教育是第三大快乐。
4、中央民族大学校训:美、美、知与行的统一
“美国和美国在一起”一词是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在关于文化意识的著名论述中论述“各自美丽,美人美丽”的。美国和美国在一起,世界是大同。“这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要尊重、欣赏、赞美彼此的文化,反映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和谐精神。
“知行联合”仍然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美国和美国在一起,知识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和睦,知与行”。
5、西南大学校训:包括香港光大,继续
《咸洪光光》,鱼出《周易》第二章《坤》:《昆厚财富,德合武强》。含有红光,品相为咸亨。”意思是包容一切,发扬光大。
有人说:“接着走。”“宋代周熙的《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性之后学习,学习,在斯塞也下了很大功夫。”
张载也有铭文。"为了性季节学,为了万岁太平。"这意味着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未来道路,社会责任感强。
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雄心勃勃,问和近想。
1915年,为了纪念复旦建校10周年,老校长马尚博选定了复旦的教训。
教训来自《论语子张》,扎哈说。“博学虔诚,询问和近距离思考,仁慈在其中。”扎哈说:“读了很多书,广泛学习,坚持自己的抱负,恳切提问,多考虑目前的工作,仁德就在其中。”
老校长马相博希望学生们能读很多书,坚定的抱负,诚恳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工作。
7、南开大学校训:云公平可以改变。
张百龄在1916年9月对学生发表的题为《打破保守、进取努力、建设新中国》的演讲中谈到了自己对《周易》一句的理解。“《易经》是‘天行建设,君子自强不息’。”
1934年,张伯凌老师正式宣布“尹公正是你,日新月异”为南开教训。
用今天的话来说明,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胜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敢地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而奋发向上。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止于完美
陈家庆当年创办学校时提出了“自强不息,教育救国”的理念。
厦门大学第二校长林文庆将教训定为“至至善”。来自于“《礼记大学》”大学的道路、明德、亲民、支线。“大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抛弃人,画新的东西。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后来,厦门大学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定为教训“自强不息,至善至美”。
9、山东大学校训:无尽的学习,气体浩然
“学无止境”的青人方东秀《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止境。”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术的追求,还包括对道德情感和精神领域的追求。
“纪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道,我很能培养我的豪爽精神。"所谓浩然之气,是大义道德创造的正气,反映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服”的高尚品格。
山东大学校训“学习永无止境,志坚浩然”。本着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鼓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旅途中勇敢攀登,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10、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宽容大学
“海纳百川”在《庄子》中是固定词,最早出现在秦代元洪《三国名臣序赞》中李柱汉:“方村的心就像大海的罗百川,其言涉及广泛。”
“宽容队”出自《尚书》。“首尔痊愈得很好。来不及给一部分人准备。必须忍耐,那是有帮助的。有容貌,德高望重。”
两个单词一起使用的是林则徐。“海纳百川,龙年龄大。碧立川步,没有欲望的话,刚刚。“意思应该像大海一样。”
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11、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的。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12、 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诚朴雄伟”是由罗家伦校长提出,“‘诚’就是指要诚笃、诚朴、诚信;‘朴’旨在朴实无华,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雄’是指大雄无畏,指男子要有丈夫气,女子不应有病态;‘伟’则是说要一鸣惊人,做出里程碑意义的事。
后四个字取自古代的前贤名句,“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加上“励学敦行”四个字,是想劝勉师生勤奋学习,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品格与抱负。
13、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立图强,奋发向上。
“弘毅”出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味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14、同济大学校训: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孙子·九地》中写道:“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自此,“同舟共济”遂成为表示协力同心、共渡难关的经典成语。
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著名学说,《传习录》中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即认识事物的道理,“行”即在现实实践中运用道理,两者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16、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
“厚徳”出自《易经》;“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树立法治观念。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意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此处“至”与“致”通),意为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有仁爱亲民、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17、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深含着由“小我”而及“大我”的文化内涵。
最后,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北京大学的校训?
北京大学,没有校训!
长期以来,国际国内著名大学一般都有公认的明确的校训,唯独北京大学没有一致的校训。这也许反应了北大的某种特点,即比较尊重各种不同意见。
不过,关于北大的校训目前有三种提法。
(1)科学、民主、爱国、进步;
(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兼容并包,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