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有的学生那时还尚不明白“父亲”二字的含义。待人至中年,历经人世沧桑多变后,光是看到“背影”二字时,人就已忍不住泪湿眼眶。
父爱从来就毋需多言,它一般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却就如同平静水波里的激流。
伟大英明果决如毛主席,他也有一直放在心尖尖上的小姑娘。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不仅是待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也是他最疼爱的幺儿。
1975年8月,身患“老年性白内障”眼疾的主席双目已不太能视物。即便如此,他每日也会孜孜不倦地翻阅文件,坚持会见外宾。偶有空余,他还会关切子女。
待听到女儿李讷的工作终于有了着落后,他十分欣慰地道了一声“可以了”。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主席的女儿怎么会愁找不到工作呢?其实恰恰就是因为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她从不会搞特权,也不会因父亲的主席身份而时刻彰显自己。
毛主席是亿万人民心中最伟大最可敬的领导,同时也是李讷心中最伟大的父亲。
晚年毛主席:胸中有国,怀中有家
1974年春,本就身体状况不佳的毛主席又添了一项新病,他的眼睛看东西渐渐模糊了起来。对于一位时常要翻阅文件,阅读写文章的领导人来说,视力的模糊是最难忍受的。
秘书张玉凤回忆说,主席一直忍着,挺着,她急忙想给主席请医生,但主席不让她告诉别人他的眼睛模糊了。对于疾病的痛楚,主席向来有着超强的忍耐力。
即便视力不佳,主席也要坚持处理事务。他让张玉凤替他读书、读信、读文件,眼睛虽模糊,但他的思维仍在高速运转,他的心中装着整个中国。
74年年底,毛主席被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方法是有,但不能立即动手术。患病期间,周总理时刻关心着主席的病情,他还把自己用了多年的一副眼镜送给主席试戴。
75年,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在大家面前,毛主席从不展现病痛的悲苦。面对医生时,他还会时不时地说些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来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
久而久之,医护人员们在看见毛主席时,心里就不会再精神紧绷了。此时的毛主席在他们心中,不仅是这个国家的领袖,还更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邻里老者。
对于生死病痛,毛主席一概慨然待之。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他还让秘书张玉凤放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即使身已暮年,躯体病魔缠身,毛主席的胸怀却永远无所畏惧。
手术很成功,毛主席的一只眼睛复明了,但其他沉疴却一直难消。先是讲话困难,再至行动不便,晚间难以入眠。
主席侧卧在床上看文件,想国家,想人民,也想自己散落在四处的家人。他想他的小女儿“大娃娃”,刚出生的时候就那么点大,转眼间就已长大成人。
在听到女儿李讷的工作有了着落后,毛主席心里十分欣慰,他觉得可以了。字句虽然简单,但父爱深沉。
中年得女,幺儿掌上珠
1940年,47岁的毛主席迎来了他最小的一个孩子。作为小女儿,李讷是唯一一个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从婴幼儿时期起,李讷就是在毛主席的怀中逐渐长大的。待大了几岁后,毛主席便拥着她,在延安的土地上教她读书写字。
1949年,9岁的李讷去了北京读书。如果让大家知晓了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势必会得到众多的关注。众星拱月般的关注也会助长一个9岁小姑娘的虚荣心。
为了杜绝这种负面的影响,毛主席便让李讷隐瞒了父母的真实情况,填了医生王鹤滨的信息。
所以在小学时期,李讷的老师同学都不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而李讷自己也得以像其他的普通小姑娘一样快乐地长大。穿漂亮的花裙子,留着齐耳短发,活泼开朗的李讷一直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等生。
到了初中,李讷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大才女”。文学历史诗词,她皆有所涉猎。尤其是诗词,她可是毛主席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
毛主席亲自给她批注圈画了1500多首诗词曲赋,把拳拳的父爱之心倾注到了每一首诗当中。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李讷逐渐成为了一个低调内敛的小姑娘。
她沉醉于读书求学,从不讲究吃穿。高中时期,李讷还一直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专车接送放下学,这种“特权”是毛主席从来都不允许的。
从表面上,毛主席与他的幺女李讷一直保持着一种严父乖女,甚少交流的关系。从延安搬到北京后,李讷见到父亲的时间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
在中南海,毛主席一般会在夜晚翻阅文件,白日里再补觉。这样一来,李讷晚上睡觉,白天上学,几乎就不怎么能见到毛主席了。
虽不常见面,但李讷想了一个绝佳的办法,那就是给父亲写信。在信件中,父女俩对对方的称谓十分有意思。
在毛主席眼中,女儿李讷是他的“大娃娃”,而毛主席则是李讷心中的“小爸爸”。
因种种阴差阳错,李讷有次错过了给父亲当面送生日礼物的机会,于是她便写了一封迟来的祝寿信,让守卫替她交给了毛主席。
“……我愿我最亲爱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您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您呀,小爸爸,我愿您永远活着,和我们在一起。吻您,热烈爱着您的女儿,李讷。”
李讷在信中用二百八十多个文字向毛主席叙说自己对他的爱和崇敬。和这封信一起送给毛主席的,还有两个用丝线和小纸片做的小书签,这是她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
李讷信件中的文字很质朴,但字字却饱含深情。
这封信和那两张小书签令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至此,他们父女俩便开始了书信的交流之旅。
1959年,李讷以十分出色的成绩考进了北大历史系。她上大学期间,恰逢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百姓粮食不够吃。作为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以身作则,紧衣缩食,同时他也严格要求李讷,不可随意奢侈浪费。
李讷因阑尾炎休学期间,毛主席虽不许旁人对她有所优待,但毛主席自己是经常写信勉励女儿的。
“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定,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
这是毛主席鼓励李讷的字句,面对女儿患病,他心里虽十分心疼,但毛主席也不会一味地溺爱纵容女儿,而是殷切地期望她能用坚强的意志对抗顽疾。
毛主席希望女儿能用顽强的意志与疾病做斗争,而他在晚年病重之际,他以己身做则,像对李讷教导的那般,一直在用超脱常人的意志力忍耐沉疴的折磨。
毛主席最女儿李讷的父爱,是最理智最深沉的情感。
人生起起落落,父爱永远相随
1966年,李讷从北大毕业,随后便去了《解放军报》当编辑。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还改了名字。
在旁人眼中,李讷一直是个踏实能干的有为年轻姑娘。待她的身份曝光后,大家都很讶然,同时心底也十分叹服。因为在李讷身上,他们看不出一丝骄矜之气。
吃饭和大家一起坐食堂,出门骑自行车,住报社单身宿舍。下雨下雪天,曾有领导要派车送她回去,但都被李讷给婉拒了。出门坐车,一是毛主席不允许,二来李讷本人也从来不讲究那些虚虚的派头。
1970年,李讷在“五七”干校与一位姓徐的青年建立了恋爱关系。初听到女儿恋爱的消息,毛主席心里虽十分感慨,但也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对于儿女的婚事,毛主席向来都十分尊重他们各自的意愿。不需讲究什么门当户对,只要情真意切,他都一一支持。
李讷结婚时,毛主席给她送了一份特殊的“大礼”——一整套马恩全集。这份结婚纪念礼物实属罕见,但对于他们父女俩而言,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婚后一年李讷生下儿子,并为其取名徐效芝。“芝”那时和“之”可通用,“润之”之“润芝”,她希望儿子能成为像外祖父那般伟岸的人。
对父亲最大的敬与爱,莫过于延续他的血脉与精神上的筋骨。
但李讷生下儿子徐效芝没多久便与丈夫离了婚。离婚后的李讷,工作也经历了多番调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的病情愈加严重了起来。
74至75年间,李讷先后担任了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的病情愈加严重了起来,待听到李讷的工作落实后,他心里欣慰极了。
虽不经常见面,但毛主席一直关心着离婚后的李讷,也一直关切着女儿的生计与工作。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
在这一天,全国人民失去了他们的伟大领袖。而对于李讷来说,她失去了父亲。
趴在毛主席遗体上,李讷痛哭流涕。别了,我永远敬爱的小爸爸。
有些人的躯体虽已不能再次醒来,但他们的精神却通过人民的代代相传得以永存。毛主席去世了,但他永远地活在了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心中,也永远活在了女儿李讷的心间。
1984年,离婚多年的李讷选择了再婚。她与第二任丈夫是在人生的困难时期认识的,无所谓高攀,也无所谓接济,能够相扶相依,就是世间最幸福的情真意笃。
2022年,李讷82岁。每逢建党周年庆和毛主席的诞辰纪念日,李讷都会出席相关的活动。时至今日,她已走过父亲毛主席“历经”的八十年光阴,毛主席未亲自见证的,她都替父亲一一见证了。
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坐着轮椅的李讷亲自去了济南的演出现场。很多老人见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都纷纷感叹,原来主席的女儿是那么地朴素。还有人握着李讷的手,不禁感动地红了眼眶。
透过李讷,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不禁又回想起了那些峥嵘奋进的年月。
除了重大节日李讷会亲自现身后,其他时间她都一直保持着十分低调的生活。她小时候起,她就从来不会用自己主席父亲的身份时刻彰显自己,从前不会,以后也不会。
李讷有一间书斋,里面摆满了各类经史子集和世界思想名著。那一页页泛着墨香的纸张上,有着她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父亲毛主席做的每一处批注,都清晰可见。还有墙上挂着的亲笔题注,李讷多年来也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如同保存父亲对她永不消散的关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毛主席对女儿李讷的爱,渗入了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当中。
父爱如山,沉稳巍峨;父爱如水,平静却汹涌。
结语
身为国家的领袖,毛主席一辈子翻过的山,走过的险,不知凡几。他的伟大之处,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不言而喻。
但对于李讷来说,毛主席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主席,更是她可亲可敬的“小爸爸”。
从毛主席对待李讷的关切,可看出他真实和蔼的一面。伟人也是会沾染世俗凡尘味道的,在李讷面前,毛主席和世间的千千万万个父亲一样,他也会担忧,他也会挂念,他也有他的无奈与欣慰。
文章参考:
李捷 于俊道:《实录毛泽东4:最后二十年1957—1976》
《中华文摘》:《李讷不平静的生活》
《中国纪检监察》:《重温经典:从伟人家书看干部子弟教育观—读毛泽东写给女儿李讷的家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