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子女很多,但他身边最长的时间是他的小女儿利内。
小女儿李讷从小学习优异,勤奋好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李讷却有一件事让她的父母非常忧心,那就是她的婚姻。一、深受父亲影响,喜欢文学的李讷
1940年8月,已经47岁的毛泽东在延安迎来了他的小女儿。毛泽东喜欢《论语》这本书,而他给女儿起的名字也出自这本书,他在书中读到了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毛泽东非常喜欢这句话,他认为做人就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正巧小女儿性情内向,且与他一样经常沉浸于诗书的海洋中,不喜与人有过多交流,因此他给小女儿起名“李讷”。
李讷出生在延安,许是毛主席的孩子很少有在他身边待很久的,因此李讷从小就被放在父亲身边,既没去过保育院,也没去过托儿所。毛主席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女儿,他亲切地给女儿起了个“大娃娃”的昵称,而李讷不甘示弱,也给自己的父亲起了个“小爸爸”的昵称。
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需要通宵达旦,忙起来可能一天也不能休息几个小时。对此,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忧心,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会因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出现问题。为此,他们经常劝毛主席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走一下。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毛主席也因多次被打断思路而感到烦躁。
图|李讷
后来,“大娃娃”李讷出了个招。她知道自己的父亲对自己十分喜爱,因此她说:“到时候,你们就把我也带进去,我缠着爸爸让他带我出去玩,你们也在旁边劝。这样,爸爸应该能同意出门走走。”事实证明,这招果然管用!
李讷经常在毛主席工作时间过久时,对毛主席说:“爸爸散步去。”毛主席欣然答应。年纪尚小的李讷手也小,还不能握住毛主席的手,她只能牵着毛主席的一根手指,等大了些,她就能牵住毛主席的两根手指,三根手指,甚至能握住毛主席整个手掌了。李讷说:“我就是这样陪着爸爸散步,牵着爸爸的手长大的。”
毛主席十分慈祥,他喜欢小孩子,也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有的时候,在他与自己的女儿散步时,他会扭扭腰来让自己僵直的腰松快一些。一直跟在他后面的小孩见了,立马学起来,等毛主席似有所感往后看时,小孩们又立刻停下来。
有一次毛主席在转身后发现孩子们在学他。那时他双手成爪,作势要抓住这些调皮的小孩子,孩子们立刻笑着四散而逃。不止如此,他还经常会和孩子们一起搭土房子,弄得满手都是泥,也不怕脏,还笑呵呵地和小孩子们玩耍。
毛主席工作的时间十分长,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也没有很多。他的女儿李讷的学习主要还是由她的母亲负责。母亲对李讷的要求很高,毕竟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但在闲暇时,毛主席也会亲自教导李讷。
图|毛主席
李讷说:“父亲是一位非常热爱诗词的人,他在带着我散步时,经常会念出一些诗词,然后给我讲述这些诗词的意思,还会要求我背诗。我背出来了,父亲也很高兴。久而久之,我也就喜欢上了这些诗词。”李讷在10岁之前,都没有去学校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她的学习都是由她的父母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负责的。
等大一些后,李讷就开始上学了。在学校的李讷谨遵自己父亲的教导,从不搞“特殊化”。有一天,天空突降暴雨,李讷没有带伞,正巧当时毛主席身边新来了一位警卫连连长,他对毛主席的规矩不太了解,就开车去将李讷接了回来。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大发雷霆。
不止是在上下学,在吃穿用度上,李讷也比一般的学生还要差些,李讷刚开始有些羡慕其他同学的吃穿,但时间长了,她认识到了父亲那么做的意义,也就释怀了。
李讷在勤奋学习后考上了北京师大女附中。她性情沉稳、勤奋好学、聪明机敏,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很快就到了李讷要考大学的时候了。在考大学报志愿这件事上,父亲、母亲与李讷的想法各不相同。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想让女儿考师范大学,其中是有缘由的。毛主席是教师出身,之后才投身到共产党的建设事业中。在他的心中,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好的事业,他也是这么建议李敏的。不过毛主席只是建议李讷这么做,但具体想念哪方面,他一直都遵从女儿的选择,让女儿来决定。
李讷的母亲则建议李讷读船舶制造专业。她觉得,现在国家的船舶制造专业正缺人才,李敏勤奋好学,读了这个专业,用不了多久,也能在这个领域出人头地。李讷母亲江青的想法也是当时大多数干部们的想法,都想把孩子送去读理工科,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那么李讷呢?李讷本身是不愿意当老师,也不想读船舶制造专业的。她喜欢文学,虽还没确定自己到底喜欢哪个专业,但也绝不可能是理工科。
此时的李讷比较烦恼,父亲那比较好说话,肯遵从自己的意见,但是母亲十分固执。而江青这边也有一样的烦恼,觉得女儿不肯听自己的,这时她想到了孙岩。孙岩是北京师大女附中的校长,也是她在延安中央党校的校友。江青当即与孙岩通电。
孙岩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校长,她一直避免与学生家长直接接触。若学生家长想托她给学生送什么东西,她也会让家长直接交给学生班主任。若是涉及了学生的学习,她才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图|李讷
当江青联系孙岩并表明自己的来意时,孙岩当即推脱说自己最近很忙,可能没时间。但耐不住江青的死缠烂打,孙岩还是同意了。江青本想着派专车去接孙岩,不过孙岩为了避嫌,直接说:“我自己去你那吧,你不用来接我。”
后来江青说:“那好,你来了的话,从西门进,我让主席的卫士李银桥去接你,给你带路。”
待二人见面后,江青先说了自己想让李讷报船舶制造专业的原因,并想让孙岩跟她一起劝劝李讷。孙岩听后,说:“不知你是否愿意听听我的建议?”江青说:“当然。”
孙岩说:“您给李讷选的专业固然好,毕竟扎根于祖国建设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可是,你好像从来都没从李讷的自身条件来进行抉择。”
江青当即说:“这话是怎么说的?”
图|江青
孙岩说:“第一,船舶制造专业是理工科,李讷的理科成绩并没有十分优异,理科正是她的弱项;第二,国家现在的船舶制造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一点基础都没有,自然要去国外进行学习,这就少不得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外语又是李讷的弱项。”
之后,孙岩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第三,就是李讷的自身条件了。李讷的身体素质并不好,而船舶制造专业并不是一直坐在办公室的,它是要实地进行建造的,这对李讷的身体来说显然是个负担。而第四就是李讷的爱好了。李讷受主席影响,喜爱诗词文字,她的理科虽弱,但她的文科成绩十分优秀,比与她同级的同学高出一大截。”
孙岩之后还补充了一句:“另外,李讷,人如其名,性格较为内向。在校时,虽然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但是她本身并不是活泼开朗的性格。船舶制造专业显然不适合她。”
在听了这么多后,江青动摇了自己原本的想法,经过孙岩这么一番分析,她突然觉得船舶制造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女儿。连忙问:“那你觉得我女儿适合什么专业呢?适合报哪所学校呢?”
孙岩思考一番答:“既然李讷十分喜爱诗词且文科专业也非常优秀。那么我觉得李讷报考文学专业是比较合适的。但也不一定非要是文学,因为她对各朝各代的文学创作也很感兴趣,因此历史学也是很适合李讷的。至于学校的话,若是历史学,那我建议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历史系相当不错,有很多很有名的教授,适合李讷进行学习和深造。”
在听完孙岩的回答并将她送走后,江青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遵从自己女儿的选择。李讷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本身就在为母亲逼迫自己学习理工科而感到烦恼,现在母亲愿意遵从自己的意见了,她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
图|北京大学
最后,李讷如愿进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二、“大龄”未婚李讷被催婚
1965年夏,李讷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解放军报》,担任一名普通编辑。1966年,《解放军报》因故全面改组。此时的李讷因在此次事故中表现优秀,坐上了《解放军报》总编组组长的位置,此时的李讷26岁。
1967年,毛主席将李讷调到自己身边当联络员。李讷办事认真,又因她是主席的女儿,很多事能够直接开口,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李讷如鱼得水。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李讷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已经30岁了,见自己女儿还没有结婚的想法,也没有交男朋友的念头,李讷的母亲急了,开始催婚了,但她看李讷迟迟没有动作,就想着给自己的女儿相亲。
经过江青的精挑细选,最终将目标确定在了一位名叫张永生的浙江美术学院学生身上。张永生与李讷同岁,面容白净、举止斯文,且口才很好,还画得一手好画,因此李讷的母亲十分看好这位小伙子,有意将这两位年轻人撮合到一起。
考虑到女儿是不愿意进行这些事的,因此江青并没有直接跟李讷说给她找了个相亲对象,而是换着法儿地让他们自己见面。她借口卫兵有事儿,让女儿去接这位年轻人进来。
图|李讷
李讷与张永生本就同龄,同龄人之间的话总是很多的,再加上张永生的口才极佳,三两句就让李讷心花怒放,又因张永生擅长作画,这使李讷感觉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江青见状也是十分欣喜。可李讷虽对张永生有好感,但远没有到喜爱的程度,只是当作普通朋友一样看待。
之后,江青得知张永生虽看起来比较可靠,但为人刚愎自用,满嘴跑火车,不是一位良人。因此她立即切断了张永生与李讷之间的联系。幸好这时李讷只是将张永生当成普通朋友,因此就算没有再收到张永生发来的信息,李讷也只是疑惑了几天,之后便忘记了。
1970年,中央办公厅在江西省进贤县办了一所五七干校。毛主席一向都强制要求子女下乡体验劳动,因此此时毛主席就让李讷去五七干校进行劳作。没想到,李讷在这里与一位小伙子恋爱了。
到了五七干校后,李讷被分在了一个叫红壤山的地方,且被安排了种果树的任务。李讷虽谨记父亲的教导,不搞特殊化,夹着尾巴做人,但她没种过果树啊!另外,李讷的身体不好,根本就进行不了如此重体力的活动,因此她过得异常艰难。
可就算每日都在劳作,但李讷也没有“摸鱼”,还是在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这时一位小伙子注意到了李讷,他是招待所里的一名服务员,名叫徐宁,他活泼开朗,性情乐观,看李讷总是独来独往,就经常帮着李讷一起干农活,闲暇时间还会邀请李讷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图|五七干校
李讷本就是内向害羞的性格,面对这样一位和她性格完全不一样的小伙子,她动心了。很快就与徐宁陷入了爱河,他们的恋爱也惊动了五七干校。
照理说,李讷平日虽衣着简朴,但她好歹是毛主席宠爱的女儿,怎么都算得上是一位千金小姐。一位千金小姐怎么会看上一位服务员呢?原来,毛主席早就对李讷说过:“你和工人结婚可以,和农民结婚也可以。”并一直有意让李讷找一位基层服务者,不拘泥于对方的身份,只要政治立场和自己相同就可以了。
得知女儿的恋爱情况,且对方还是一位服务员,没什么文化水平,李讷的母亲是不同意的。先不说其他原因,就单是对方无法给自己女儿一个较好的生活条件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的母亲也会和李讷的母亲一样,反对这门婚事。为此,母女俩爆发了数次争吵。
在母亲这里没得到同意的李讷,直接给她的父亲毛主席寄去了一封结婚报告。毛主席得知女儿恋爱了,且非对方不嫁的消息很是惊讶,当即询问带来了这封结婚报告的人有关女儿看中的人的信息。
经过一番问话,毛主席大致知道了对方的信息。原来小伙子名叫徐宁,在招待所当一名服务员,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好在自己愿意努力,为人踏实能干,政治立场也没有什么问题。且徐宁与自己女儿的感情是建立在劳动之上的,算是经历了风雨。从自己女儿寄过来的结婚报告上也能看出自己女儿以及徐宁都是愿意结婚的。因此毛主席同意了这份结婚报告。
图|毛主席
1970年,两人结婚了。二人在结婚时并没有大摆宴席,只是请自己特别亲近的朋友,摆了几桌酒席,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结婚了。毛主席因工作过于繁忙,就没能亲自到场,但他还是送来了自己给李讷准备的嫁妆即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后的两人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并在一年后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取名“徐小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恋爱时的轰轰烈烈已经不见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显现了出来。徐宁的精神层次远没有李讷高。
李讷想着继续学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扬光大,最好做出一番事业;而徐宁的想法较为传统,他觉得婚后女性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就可以了。另外,两人性格的差异在这时也显现了出来。李讷喜静,喜欢看书;而徐宁好动,对读书没什么感觉。
渐渐地,两人之间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少。最终,1972年,两人还是以离婚为结局,两人的孩子也由李讷带着。
三、“二婚”王景清,晚年平安幸福
离婚后的李讷,在1976年,又得知了自己父亲去世的噩耗。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李讷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
毛主席去世后,李讷的情绪十分低沉。父亲去世的悲伤,母亲被捕入狱后外界对她的非议,生活的重担,年幼的孩子还等着她来抚育等等,都压在了李讷的身上。
图|中间为李讷
李讷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经常只能买一毛钱肉,有时甚至还要带着儿子捡菜叶子,可即使经济条件这么差,她也没想过接受外界的帮助,有很多人曾给她捐钱,可她转手就捐了出去;她的身体情况也不好,幼年时留在身上的疾病,中年时的积劳成疾、郁郁寡欢使得李讷一度患上了精神疾病。
就这样,李讷一个人带着孩子过了12年。直到某一天,父亲曾经的卫士李银桥以及曾照顾过她的韩桂馨来看望她了。李银桥与韩桂馨虽早在1962年就离开了毛主席身边,但他们还是十分想念毛主席以及毛主席的孩子的。尤其是韩桂馨,李讷可以说是她一手带大的,在得知李讷过得如此艰难后,他们当即决定要帮助李讷。
他们对李讷说:“你这日子过得太苦了,找个伴吧,有个伴也能陪陪你。”可李讷说:“我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谁肯找我呢?”
在与李讷谈了婚姻问题且发现她并不反对结婚后,李银桥与韩桂馨就在注意着身边的人了。正巧,他们的老战友王景清来看望他们了。王景清为人忠厚老实,有过一次婚姻,虽年纪大了李讷一些,但是个好的。
图|王景清
最关键的是,王景清曾经在中央警卫团当过门卫,见过李讷,在当时他就对这位活泼开朗的女性很有好感。之后,李银桥与韩桂馨经常撮合王景清与李讷见面。王景清与李讷虽都未明说,但两个人互看对方的眼神早就说出了一切。不久,他们订婚了,写了结婚报告,经同意后,两人也就结婚了。
婚后的王景清对李讷很是照顾,他知道李讷身体不好,因此他将家务全包,还经常变着法儿地给李讷做各种好吃的。有一次李银桥夫妇又来拜访,这次王景清搬出了他刚做的凉粉以及扒糕。做这两样可是需要技术的。当时李银桥夫妇在看见这道菜时,眼睛都直了,说:“老王连这个都会做?”
当时的李讷莞尔一笑,说:“对啊,老王什么都会做,也经常从别人那学各种东西做给我吃,我可享福了。”据韩桂馨回忆,说这句话的时候,李讷的眼中浮现着幸福的光彩。想来,李讷心中的黑暗,已经被驱散了吧!
王景清的文化水平虽也不高,但他爱学,兴趣广泛。当他知道李讷喜爱书法时,就经常与李讷一起练字。李讷性格沉闷,他就经常逗李讷笑,李讷的性子也就这样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许多,不再如以前那般沉闷了。
图王景清和李讷
李讷的晚年生活虽没有大富大贵,甚至可以说是清贫,她穿的衣服大多时候都是在地摊上买的十几块钱的衣服,但是李讷对此并没有怨言。
毕竟她的儿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且有了自己的事业,而她和老伴儿两人相互依偎,日子虽没有那么波澜壮阔、轰轰烈烈,但对于李讷这种经历过痛苦的人来说,平静的生活来之不易,深得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