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总要想办法推翻“暖男”、“才子”展现的黄磊、原来的形象。精神气质上看起来有些冷淡,但心是无比温暖的餐厅老板,而不是优雅地烹饪。
在最新曝光的华语版《深夜食堂》的定妆照中,脸带刀疤的黄磊身着蓝色布衣,担起了中国版食堂“老板”的最终形象。据主办方介绍,“会做饭”是担任这个角色的重要条件,“会做饭的人,举手投足间是不一样的,比如切菜啊拿刀啊。”的确,会做饭的“黄小厨”成了居家好男人的代表,然而对于这样一部承载着“暖胃又暖心”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来说,仅仅这一点就够了吗?
#食堂老板#
小林薰扮演的深夜食堂老板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在东京新宿这家不起眼的小店里,每当深夜12点到第二天凌晨7点,便是人们味蕾大开、好戏上演的时候。这个时间吃饭的人,多数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脱衣舞娘玛丽琳、知名男优大木、浓妆艳抹的变性人……他们的故事复杂、深沉、隐晦,其中包含着无数难以启齿的秘密。然而对看惯了人间百态的“老板”来说,他们不过都是平凡的、饥肠辘辘的食客,脸上那道骇人的刀疤,不也是一段不愿说起的往事吗?
在日剧《深夜食堂》中,与其说小林薰扮演的是一家饭店的厨师和老板,不如说他更像一个饱经沧桑、洞察世事的智者,他是这个小市井社会的旁观者和记录者,所以说,“很会做饭”在这里并不是那么重要,不是吗?一向以“暖男”“才子”面貌示人的黄磊,必须想办法颠覆他个人原有的形象,在精神气质上更接近看起来有点酷、有点冷,而内心却无比温暖的食堂老板。
#家常菜式#
深夜食堂的陈设简单得甚至有些简陋,每道菜的食材和工序都很简单,唯有“用心”二字。“菜谱只有这些,只要我会做的,菜单上没有也可以点”,这是每集片头,老板娓娓道来的经营方针。
事实上,影片中出现的食物极为简单,煎鱼卵、鸡蛋卷、茶泡饭、土豆沙拉、猪排定食、牛油拌饭,都是日本料理中最基本、最家常的菜式。然而这些菜式与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过去和回忆,却是无数都市夜归人们在寂寞午夜时最想得到的。与之相对的,中华美食讲究的却是文火慢炖和层层递进的复杂手法,这一点是日料与中餐的巨大差异,同时也是两国美食文化的分歧之所在。
日版《深夜食堂》的每一集都是一个关于人生百态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短小,由“零度”的画外音来讲述,掺杂着同性恋、婚外情、黑帮等辛辣的社会问题。身份各异的人们在这个小空间内相遇,毕竟“食色性也”,在食物面前,再身世复杂的人都被还原为最原始的、有着共同诉求的“吃货”。当黑社会老大小龙与打扮夸张的人妖子凌在深夜食堂相遇,原本相互厌恶的两个人,因为彼此最爱的两道菜——厚蛋烧和煎香肠——而达成了和解,甚至产生了某种微妙的亲近感。
在深夜这个脆弱的时间、食堂这个温馨的地点,因为食物,一切奇迹都有可能上演。影片让社会各行业的人相遇,讲述他们各自背后的故事,将他们还原为无差别的、平等的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样节制的、反抒情的叙事风格,最终让影片达到了抚慰人心的效果。
“华语版《深夜食堂》的故事背景都是发生在中国,里面会出现很多中国的传统食物……让大家多了解中华民族食物的传统和历史,通过味觉记忆找回我们共同的东西”。这段华语版的介绍不禁让人想起“菜本位”的《舌尖上的中国》——从每一道具体的菜色出发,牵引出其背后的起源发展,以及精雕细琢、工序繁杂的做法。这类炫技的美食节目的叙述方式,未必能承担起一部有思想、有线索、有剧情发展的影视剧作品所应有的品质。《深夜食堂》的核心无疑是“人本位”的,一旦“人”让位于“菜”,便是大大偏离了《深夜食堂》那最动人的魅力。
#翻拍有雷#
2015年,同样久负盛名的《孤独的美食家》在改编为中国版之后,令无数剧迷失望至极。剧中的主角五郎是一个因工作原因游历各地,于是顺便寻访各地美食的资深“吃货”。中国版中赵文瑄扮演的五郎无疑是全剧的颜值担当,然而其表演风格却与日版中的演员松重丰大相径庭,松重丰在美食面前永远是一副舍我其谁的豪迈样,口舌生津、狼吞虎咽,而赵文瑄却吃得严谨,吃得优雅,吃得让人没了胃口。更重要的是,全剧叙事拖沓、主次不分,作为核心的美食完全让位于无意义的、虚伪的人情故事,完全丧失了原剧的生动和诱人。
以此为鉴,只希望《孤独的美食家》的尴尬不要在《深夜食堂》的身上重演。
□行超(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