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刘洪伟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天气,天气格外好,还约好了带孙某和有缘的来自西安的张老师一起去游览陶渊亭公园。我记得第一次来陶渊亭公园是女儿在读研究生的那一年,只是骑马赏花。
这几年因为住宿方便,和带孙某结缘的姐妹们来过几次,从女儿家小区出去,坐23路公交车到湖畔终点站以下,穿西横街穿过黑曜工厂街,就到了公园北门。陶渊亭公园不大,门票10元。现在是海棠观赏节,平时门票3元。北京的许多公园中,陶渊亭公园不显眼,但里面的陶渊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一。
分别是安徽泸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渊亭、长沙的爱万亭、杭州的豪情亭。现在的陶渊亭公园里有模仿各地风格的名亭。漫步东山,可以看到山峰旋转、不经意地出现在眼前、古拙、小巧玲珑、壮观优雅的亭子塔。四大名正、鹅之正、兰正、李天正、佛大正、沈月正、白坡正、单独觉醒正、沧浪正、昭陵初正正。
亭子里有故乡和故事,都有文人墨客领英的历史。不幸的是,我水平不够,文化不高,不敢闭门造车,所以墙上虚构了一派胡言。但不得不说,花园里的风雨同舟。
公园里南湖、西湖、东湖被中心岛包围,风雨亭建在公园的西湖边上,1991年我国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水,为了感谢全国人民的无私捐助,模仿徽州的沙堤亭建在陶然亭公园内。这个亭子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周有虚角,八角的屋檐分别有铁马铃、微风和叮咚声,非常壮观。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我们没有去看风雨。
陶渊亭公园是将古典建筑艺术和现代园林融为一体的设计。它是以中华民族“郑文华”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媛。陶渊亭公园的“陶渊亭”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当时窑厂监督的公使部郎中江州流建造,陶渊亭建在子维岩内,陶渊亭的名字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诗,等待国皇家成熟,空军一取便成了都兰。
陶渊亭公园的主要景点是都兰-嘉庆,陶渊和嘉庆是两个街区,中间连接着香榭丽舍湖桥这座桥。东边那个大油漆的牌匾上写着“都兰”字,西边那个大牌匾上写着“嘉庆”字。嘉庆牌匾右几步后,武竹树林有两套汉白玉墓碑。这就是高君宇和石平梅的墓地。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革命家和作家文革时代、州总理李宝石墓。
现在是清明节,墓前献花仪式也不少。墓前的石碑上刻着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两边放着花篮,墓前放着两个人的石像,雕像前还放着花。这是今天来柳园的人或烈士特别来供奉的花。
高君宇和石平梅凄美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梁祝,生不能相依,死想一起埋葬荒地。“如果我的眼泪真的凝固成一颗珍珠,到目前为止,我替你织你玉木周围的围巾。”,“我把我人生的眼泪落在了你的墓地里。“这是石平梅对高君宇无尽的哀悼,三年后也紧随其后。有时天长地久,这怨恨永无止境。
香枪、鹦鹉、赛金花庙都在这里的金秋码头上的金亭旁边,我已经制作了另一部,陶然和嘉庆两个招牌隔着腿相遇。还有自费癌症
,著名的陶然亭就建在这里,慈悲庵是一座阁楼式的亭院建于元代,进南门往里走便能看到。亭子正面黑色的匾额上是齐白石的”陶然亭”三个金色大字,下面楹联“烟藏古寺无人道,踏倚深堂有月来”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书写的,进入亭内正上方有“陶然”二字是建亭人江藻书写的,下面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是禁烟名将林则徐留下的。亭梁上有优美的苏式彩绘,采菊图,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和刘海戏金蟾。在亭子两侧的墙上还有许多非常珍贵的石刻。陶然亭还是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者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里面陈列着许多红色革命的足迹。因为疫情,这里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开放,我是前几次来时慕名进去参观的。这段时间是海棠花节,我们直接去了公园里的华夏名亭园,那里的场地上摆放着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沂州海棠花盆景,这些不同品种的花千娇百媚各有风韵,姿态优美,娇艳动人,特别是那几盆白海棠,开的含蓄又内敛,这些造型优美的盆桩,含情脉脉的花儿,跟园中这古香色墨的建筑相得益彰,如诗如画,美得令人陶醉,这情调极富古典雅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拍照留影。公园里人流如织,园中景色宜人,杨柳婀娜,花开妩媚,除了展示的海棠花盆桩景外,最引人入胜的是东门照壁旁的那几坛别出心裁的海棠花,用二十几根枝条托插编成网格花瓶式的盆景,极具艺术,让我们惊叹不已,争相拍照。
公园里有很多的海棠花树分散在每个景点,品种齐花色多样,简直就是一片海棠花的世界。还有那开的晕晕如娇靥的碧桃花,却好似一位精心打扮了的女子没有人注意去欣赏一样,苏轼有诗云”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也粗野”,何况这满眼都是开得风情万种的西府海棠,倜傥潇洒的垂丝海棠,一片火红的贴埂海棠和红情绿意的四秀海棠,还有那妖艳多姿,一花三色的复合海棠。桃花虽灼灼,这番情景下也委委实实的尴尬了。
“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是贴切的写照,只不过公园里只有湖没有塘。一排一排高大的西府海棠植于古色的围墙边,密集的花蕾和怒放的花朵浓淡有至,盛开的如晓天明霞,从容又豪放,红的艳丽,粉的娴静。含苞的花蕾娇艳欲滴,半醉半醒似胭脂点点,好个欲说还休之意境,真叫观花的人们醉在这一片仙境界里欲罢不能。听说颐和园中的西府海棠更声名显赫,据传其产于我们安徽,移植于京西极乐寺,由于受到慈禧的喜爱移至颐和园。在右边的一小道旁,又见白色的海棠花正开的艳丽夺目,翠绿相间中,一朵朵雪白的花朵素洁高雅,清新脱俗。难怪红楼梦中探春的海棠诗社就有六首咏白海棠花的诗句,可是这六首咏的都是在秋天开放的海棠花,海棠花在秋天开放是不正常的。苏东坡的名句题目就是《海棠》的那首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鱼美人》中"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
古人名家众多歌咏海棠的诗词都是在春天,不知道曹雪芹为何要借海棠诗社来个春花秋放,而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又被作者悬挂在宁国府秦可卿的房间。旷世天才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迷团,海棠诗社和海棠春花秋放只不过是众多迷团中的一个罢了。看罢海棠,我们沿路走到了一处坡道,沿着石阶上到了叫窑台茶馆的地方,在上面便是窑台映雪亭,此窑台非彼瑶台,这是明朝的朱棣皇帝在此设的一个黑窑厂,专门烧制宫殿及城墙的砖瓦,又因为前面的小山上建有高大的“窑神庙”,久而久之把这里叫成了窑台。而黑窑厂也非彼黑窑厂,即是“御窑厂”,清沿袭明治继续在此烧制砖瓦,专供皇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跟这里也有千丝万缕的渊源,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找找史记网说整理一下。
听说许多人来都没有找到这里,是偏了点又在山上。而我每次都来了这里,因为我是从北门进来的,进北门便见这个小山了。窑台映雪亭里有位穿汉服的姑娘坐在丹漆圆柱下的栏橙上。其实汉服真好看,广袖儒裙,衣袂飘飘,这一路走过来还真有不少人着汉服在园中游玩拍照呢。搞得我也想重回汉唐,穿身汉装,朋友取笑说,重回汉唐梦里回吧,我们明天就都去买一套汉服穿穿。说笑间走到一处台阶下,也有几个穿汉服的姑娘们在一丛盛开着淡紫色的丁香花树旁拍照,是想做一回戴望舒的丁香姑娘吧,可是戴望舒的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在江南雨中小巷啊。
兜兜转转,天色已近黄昏,带着意犹未尽,带着疲倦,坐公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