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一项发表在最新一期《健康物理学》杂志上的新技术,可以在核物质移走一年后,仍能检测到某个房间是否曾储放过这些有害的放射物。
论文主要作者、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核工程副教授罗伯特·海伊斯介绍说,新技术能“看”见已经不在房间内的核物质,比如,即使在一年前就被取走,通过从房间中取样,新技术能准确识别出该房间是否存放过核弹。“放射源的尺寸、所在位置、放射性强弱以及放射类型等关键信息,新技术都能捕捉到。”
新技术基于一个重要的事实:放射性物质能改变砖块、瓷器和玻璃等绝缘材料内共价键电子的排列方式,在这些材料的晶体结构内形成瑕疵。通过对房间内不同材料取样,评估出其内瑕疵处的电子排列方式,结合传统放射量测定技术,研究人员能判断房间内是否出现过核物质及其放射性强度。
海伊斯表示,通过每隔一定间隔规则取样,利用测得的相对放射量数值,可以确定放射性物质所在的三角区,以及放射源的大小。继续对某个核心样本深入分析,测量材料内不同深度的放射量,就能判断放射源的类型。“不同的放射材料发出γ射线、X射线等不同辐射,这些不同射线会以不同强度穿透材料,因此能够区分。虽有时不能区分出具体的核物质,但能准确判断是医用、工业用还是核武器级别。”因此,新技术对防止核扩散和保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危险物品将找不到藏身之地。(记者聂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