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本报曾报道贵阳市民老王(王国民)与妻子刘敏15年从未放弃寻找5岁时被拐走的儿子王毛毛,通过本报的报道,福建一小伙刘元明觉得自己很可能是毛毛,但最终DNA比对的结果却让刘元明和王国民一家空欢喜一场。
但是老王并没有放弃,五一节前几天,厦门警方给老王打来电话,说他的DNA与一在厦门打工的小伙比对上了,让他们去与儿子相认。
记者手记
孩子找到了!
对王国民的采访,也许是一生中最难忘的采访记忆。2010年儿童节前一天,一个迷迷糊糊的中年人闯进办公室,说要找孩子。找就找吧,我也迷迷糊糊的开始了为他们找孩子的新闻旅途,有些事情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迷迷糊糊的中年人就是故事的主角———王国民。
2010年6月1日,王国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本报,文章的题目《孩子,爸爸从不曾放弃找寻你》至今我依旧记得很清晰。其实在那个时期,来报社寻求帮助找孩子的事情并不鲜见,王国民为什么会引起关注呢?见报后第三天,一个年轻人拨打了商报百姓新闻网0851-86757777,说他叫刘远明,可能就是王国民丢失的孩子,于是故事就从王国民单一的个人转变为两个人之间纠结。
在本报热线新闻部办公室,王国民和刘远明第一次见面,老王激动得语无伦次,刘远明努力克制内心的波澜,但双颊涨红,手脚轻微地颤动。为了帮助他们确认相互的关系,本报联系了贵阳医学院、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先后做了血样和DNA检测。
第一次血样检测结果确定,王国民和刘远明血型同为A型,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国民90多岁的岳母也急切的赶到贵阳医学院,以家庭最隆重的仪式,迎回他们可能的孩子。与此同时,本报热线几乎被读者打爆,无数的读者来电为这一家人表示祝福。而对于我这个新闻的记录者来说,真切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贵州商报读者的善良,可以说,这一系列报道,也让我越发确定新闻是我毕生的事业。
然而,血型对于认亲肯定不是决定性因素,DNA检测才是最终的结果。在等待最终裁判的期间,王国民带着一帮丢失孩子的家长,又或是找父母的孩子来到报社,寻找的自己的亲人。这其中有个叫阿弟的孩子,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他用铅笔画了一幅过往的记忆,并且讲述他丢失后特殊经历,在写阿弟的故事时,我第一次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完成新闻采写。在系列报道不断见报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成长,对人生、社会有了更多的感触。
大约在当年6月底,王国民和刘远明的DNA检测结果终于出具,事实总是很残酷,因为比对不成功,王国民和刘远明不是父子,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亲人,因为找寻而产生的感情,不会因DNA的决断而割裂。
不过,正当王国民陷入痛苦之时,事情也出现了一些转机。宝贝回家网站因为关注本报系列报道,派出志愿者小梅和大树帮助王国民继续寻找亲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宝贝回家网站帮助王国民在公安部登记了DNA记录,一旦今后出现匹配的情况,会第一时间找到王国民。这为王国民时隔五年之后,找到儿子埋下了伏笔。
最后,王国民和我的缘分,也没有因找寻不成功而断绝,这五年,每逢节日,互祝问候成了彼此的牵挂。今年4月25日,还没过节,王国民却突然打来电话:
“周记者!孩子找到了,在厦门。这回绝对错不了!”
◎福建小伙发帖寻亲:我记得自己曾叫王毛毛
4月25日上午,老王给记者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厦门警方给他来电,说他的儿子王毛毛终于找到了,让记者分享他的喜悦,希望记者能够一同去见证他盼了20年,他们一家团聚的幸福时刻。
原来,过年前老王接到宝贝回家网站一名志愿者打来的电话,称有一个在厦门打工、名叫王毛毛的小伙发帖寻亲,并将对方所描述的对家人的记忆和小伙的照片发给了老王。这名小伙称记得自己曾叫王毛毛,小时候与姐姐睡在2层楼的房子里,爸爸妈妈住里间,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喜欢吃馒头,并喜欢穿女生的裙子。一听到这些细节,老王就知道,他的毛毛找到了。
果然,经过DNA比对,这位厦门打工小伙就是他朝思暮想了20年的儿子王毛毛。
◎一家人坐上去厦门团聚的火车
5月2日,记者和老王一家三口及南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打拐民警一行,终于买到了5月4日21时许开往厦门的火车票。
5月4日晚一上火车,老王就拉着记者说个不停,“这火车要坐33个小时,实在太久了,我多么希望现在就能飞过去见到我的儿子毛毛。”老王焦急地搓着双手说。
在火车上老王回忆起1995年的那个正月,那天他带着儿子王毛毛去头桥松山村走亲戚,当时他与亲戚在家里拉家常,自己的2个侄子就和儿子王毛毛在亲戚家门口玩耍,才三分钟时间,2个侄子就回来告诉他说,毛毛跟着一个说要带他们去钓鱼的大哥哥走了。老王一听,立即与亲戚跑出门,分头大喊寻找毛毛,但就是没找到,这一别就是20年。
老王说,虽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期间还帮助很多家长找回了被拐的孩子,但每当看到别人与失散多年的孩子一家团聚,他的心里就很痛,总是会想着儿子毛毛在外过得好不好,都是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才导致儿子被拐走。老王说毛毛不见的这20年,他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见老王又想起了伤心事,表情凝重,记者劝他早点休息,用最精神最帅气的一面去与儿子相见,老王这才趟下。
5月5日清晨天刚亮,车上的旅客大都还在酣睡,但老王却坐在过道的床边。记者询问他为何起这么早,老王说自己一宿都睡不着,满脑子都在想儿子王毛毛“我在想以后要怎么弥补毛毛。”
这时,刘敏也从床铺上起来,她告诉记者,志愿者说,那个小伙子记得妈妈是卖珠子的,当时她就是在百货大楼买饰品。志愿者还提到小伙子一喝酒就会过敏,身上长痘痘,这些也和她的毛毛一样,加上对方发过来的照片与自己的毛毛小时候的照片对比,连表情都是一模一样的,她更加肯定那个在厦门的小伙子就是她的儿子毛毛。
“以前我很少带他,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他不见以后,同事们拿玩具给我,我就想到毛毛,非常痛苦,我就另外找了份环卫的工作,一干就是20年,只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减少对儿子思念的痛苦。”刘敏说,与儿子相认后她会多陪陪他,弥补多年未尽的母爱。
◎王家女儿:我想和哥哥去鼓浪屿玩拍一张全家福
而说到即将见面的哥哥,17岁的妹妹王艺霏说,5年前本报报道她的爸妈找孩子的事,她以为小刘哥哥就是她的亲哥,与小刘哥哥相处得很好,最后发现却不是亲兄妹,让她很失望。“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围着小刘哥哥转,我就觉得父母对我的爱被夺走了,曾经自私的希望找不到哥哥,这样父母就会疼爱我多一点。”王艺霏说当时她有那样的想法是她年纪还小,不懂事,现在她长大了,她希望哥哥能回家。过年前听到志愿者反馈给他们一家人的消息后,她就把厦门那个哥哥的照片与哥哥王毛毛小时候的照片拿来比对,还把自己的照片与对方的照片进行了比对,发现十分相似。“那时我就坚信他就是我亲哥,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直觉。”王艺霏说,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来自厦门公安机关DNA比对成功的消息,她实在是太高兴了,所以在高二学习紧张的情况下,向老师请了3天假,和爸妈一同到厦门接哥哥回家。“明天我想与哥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鼓浪屿玩,吃美食,然后照一张全家福。”王艺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