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诗歌评论家 作家 魏玉山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出版过一本评论现代派诗歌的书(即《现代派诗歌解读》),也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写过几篇评论当代诗人的作品,印象深的有对罗继长先生(时任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两本诗集的评论。罗先生擅长现代格律诗创作,记得当时我是刚从现代派诗歌的朦胧迷雾中挣扎出来,突然进入现代格律诗的解读评价中,犹如踏入清新明亮的旷野中,视野猛然开阔,“诗中的意像明丽隽永,一看就懂;又像一股清泉水注入肠胃之中,顿感浑身舒畅,精神振奋。”
今天我读了高晓君先生的这本现代格律诗诗集后,又是这种感觉。
高晓君
虽然罗先生写的是现代格律诗,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刚兴起的朦胧诗尚处在传统诗派的重重包围中,所以当时现代格律诗的写作者们的命运要比现在的格律诗诗人强多了,至少它的读者群不局限于中老年人,社会上许多青年人都是它的忠实粉丝。现在的格律诗诗人面临的却是诗歌传统的断裂,“现当代旧体诗词仍被有意或无意地疏漏和遮蔽,仍处于‘无地彷徨’的尴尬境况”(人民日报: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现代诗歌在市场大潮挟裹而来的浮躁气息冲击下即将整体坍塌,又遑论命运远不及现代自由诗的现代格律诗呢!
但仍有勇敢而又倔强的诗人,如高晓君,一面在风云诡谲的商战中左冲右突,同时还要饮酒吟诗,还要“戴着镣铐跳舞”,书写受人冷眼的格律诗。这是为什么呢?他的朋友——中国商业出版社社长李宏刚先生在为此书作序时回答的好:对诗歌的深爱!
正是这种“源自心底的对格律诗的挚爱滋润了诗人的心灵”,正是这种“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熏陶浸染着诗人的性格与人品,气质与视野,我们从这部诗集中深深感受到诗人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党和领袖的拥戴,对父老乡亲好友的亲近;深深感受到诗人的豪气冲天的英雄情怀——他既有对从古至今英雄们的顶礼膜拜,又有对自身英雄难达天命的辛弃疾般的仰天长叹;深深感受到他对过往历史的拷问与求是,对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的观察与领悟,对各种人性、人情、人品的礼赞与批判。
这是一本传书,但不是叙事文体,而是用诗写成的自传。诗如其人,书亦如其人。
一、爱国忠党,不忘初心
高骁君先生是1968年生人,这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的集体记忆,即在他们懂事之时,爱国忠党的教育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中。那个时候,祖国虽然还不够富裕,不算强大,但是那时候的党和党的领导人,甚至每一个普通党员都是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不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居社会底层,心灵都是干净的。这些社会因素对高先生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当社会上盛行诋毁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思潮时,高先生却在自己的诗歌中对祖国、对党的领袖大唱赞歌
写于2009年的《祖国颂》,他热情讴歌道:“百年奋斗现盛世,六十华诞举国欢。中华崛起祭炎陵,民族复兴告轩辕。”
写于2010年9月7日的《悼念毛泽东主席》,把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对主席的无限信仰浓缩在短短的28个字的 篇幅中——
农家子弟出韶山,翻江倒海起波澜。湘江岸边求真知,宝塔山下写巨篇。
八年抗日驱倭寇,三年内战定江山。丰功伟绩昭日月,美名齐天万古传。
首联中的“翻江倒海起波澜”承上启下,总领下文,诗人选择“湘江岸边”,形象地概括出毛主席在湖南长沙师范求学期间“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而选定一生革命道路的峥嵘岁月;下一句又选择“宝塔山下”和“写巨篇”两个短语隐喻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亲自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巨著,这些伟大著作是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部分。颈联两句点出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世界瞩目的伟大胜利。尾联收束全诗,指出毛主席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他的思想和共和国缔造者的光辉形象将会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比之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却更加强烈,它在世界的流传已经超越第三世界,第一、二世界的精英们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诗人意犹未尽,时隔两日,又写了一首同名诗:用悲怆的声调悼念毛泽东主席——
哀乐阵阵随风起,泪水纷纷和雨流。红旗半降人肃立,汽笛声声举国哀。
天人同悲悼伟人,江河翻滚祭领袖。北国风光景依旧,橘子洲头水长流。
亲历过伟人逝世的人们对前两联的形象描写就会感同身受,悲从中来。诗人以“红旗半降”写出哀悼场面的特点,“泪水纷纷“摹写悼念者的悲痛形象,” “哀乐阵阵”和“汽笛声声”从声音的角度渲染哀悼场面的氛围。诗人善于选取描写对象,以形喻义,以繁化简,此诗可见一斑。
此外,他还写了怀念周总理、邓小平等伟人的诗章,他的这份爱国忠党的炽热感情在《歌唱共产党》一诗里集中喷发出来了——
一唱共产党,国家得解放。穷苦人翻身,分田又分粮。
二唱共产党,改革又开放。亿万中国人,从此始富强。
三唱共产党,统一我国邦。港澳已回归,两岸终齐唱。
四唱共产党,和谐社会倡。共同享富裕,城乡都一样。
五唱共产党,又怀新理想。幸福有尊严,中国人最棒。
这首诗一句对应一位共和国的伟大领袖,简洁精准地点出各自做出的丰功伟绩,用语通俗、直白,一看就知道诗人写此诗的受众是普通大众,这或许是文艺为大众服务的一个普及型范例。
二、忧国忧民,体恤民众
如果一位诗人只是关注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既不关注世事,也不关心民间疾苦,即使其诗艺精湛,一字千金,又有什么面目忝列于诗人之列?只有那些忧国忧民的诗者才不愧于诗人这个称号。高晓君先生收在这本诗集中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一份诗人的情怀。
写于2010年3月12日的《忧患》一诗,是该诗集分量最重的一首,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首。
大师无风范,学者无傲骨。为官无尊严,为师多杂念。
天使不纯洁,艺人只捞钱。环境被污染,花朵被摧残。
做人无道德,做事无底线。不再谈理想,不再讲奉献。
老实人受欺,善良人被骗。拜金风劲吹,腐败病弥漫。
心中无信仰,一切可交换。怀疑圣贤士,亵渎真感情。
香臭不能分,善恶不能辨。聊天皆八卦,口头尽谎言。
经商不诚信,求学谋饭碗。没有责任心,没有使命感。
缺乏感恩心,遇事不承担。头脑无智慧,只赚血汗钱。
没有大飞机,没有航母舰。国家要振兴,苦把内功练。
民族要崛起,眼光放长远。教育须重视,民生记心间。
培养创造力,重塑荣誉感。每思国家事,夙夜起忧叹。
发展生产力如果是以改变建国后前三十年铸成的上层建筑为代价,那么这个代价可就太沉重了。前几年我国的国情不容乐观,经济发展明显乏力,信仰缺失,道德沦丧,旧社会的许多沉渣消失三十多年后再度泛起,这些负面现象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国忧民的唏嘘慨叹。诗人高晓君也不愿袖手旁观,这首长诗就是他彼时彼地深思熟虑的体现。开头八句就一口气接连点出八种人改变职业操守,破坏职业规范,遗患社会,祸及民众。后边采用赋的方式,大力渲染,多角度分层次摆出各种丑恶现象,这些句子句句鞭辟入里,刀刀见血。表达了诗人浓郁的忧患意识。
诗人的这份情怀还表现在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的诗歌作品里。《地震》、《悼玉树地震遇难者》和两首《农民工》就是这样的篇什。
《地震》先从物质层面描写地震引发的巨大破坏后果:“天崩地裂万物毁,山崩海啸众生亡。都市瞬间变废墟,房屋转眼成瓦砾。”诗的颈联从灾民层面揭示地震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严重灾难。最后诗人大声质问“天界神明”为什么不“悲悯苍生”?
《悼玉树地震遇难者》与《地震》一诗的写作仅仅过了六天,作者再现了玉树追悼地震遇难者大会的场面。可见诗人对地震灾民的关心度。
在这本诗集中,有很大的比重是用来描写百姓日常生活的,两首《农民工》就是代表作。
烈日炎炎汗水洒,热浪滚滚脚手架。晨起即闻打桩声,夜晚室内忙涂刷。
背井离乡来城市,含辛茹苦建大厦。夜深人静望明月,儿含妻乳已睡下。
这是一首描写建筑农民工辛苦劳作的七律。开头两联写了农民工从早到晚一天的劳动情况。,为了突出农民工的艰辛,诗人把他们中午劳动的一组镜头放在前头,而把早晚劳动的描写放在后边。这种倒装显出了诗人的组材用心。与同是城市建筑工的国企建筑工人相比,农民工的生活更加艰辛,后两联揭示了这种差别:其一,他们是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的,他们在城市没有固定居所,只能在简陋的临时工棚中居住;其二,他们大都是农村的青壮年,有的是夫妻带着吃奶的婴儿一起出来打工。把农田留给年迈的父母耕种。劳作一天后,乡愁的情绪袭来,“望明月”时想到了什么?诗人没写,留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尾联构成的意境令人玩味。
三、英雄情节,浩气长存
诗人崇尚英雄,浩气长存。这一类作品在诗集中占的比例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类诗篇上:第一类是抒怀咏志诗;第二类是边塞诗;第三类“将军吟”词;第四类是礼赞古代英雄诗。抒怀咏志诗大都是诗人直抒英雄情怀,如“万里奔波何所求,我辈志气在千秋。艰难挫折寻常事,指点江山亦风流。”(《咏志》)。又如“求田问舍非吾志,横刀立马我所梦。”“严霜过后松柏青,丈夫须留千古名。”(《论世》)。
边塞诗大都以《出塞诗》的形式表达,共有三十一首,是诗集中最多的一类;一律用绝句形式;如《出塞》 (22)“南国春来百花开,北疆冰封积雪白。百事不如从军幸,最喜为国戍龙台“。
将军吟这一类词共有十六首,也是采用绝句。词牌虽是直称“将军”,但十六首词中,诗人都没有直接点出某将军姓名。这样写为读者阅读留下了足够多的联想空间,也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省去了不必要的限制和羁绊。
第四类是英雄礼赞诗。其共同特点是以英雄名字冠为诗题,共有五首,分别是《苏武》、《霍去病》(两首)、《岳飞》、《庞统》
诗人之所以如此喜爱这几类作品,明显地透漏出诗人的英雄情结。他喜爱英雄,从小立志要做英雄,长大后即使做不成英雄,也要在诗歌中书写对英雄的仰慕与崇敬之情。
但是,世事难料,少小立志终难实现,诗人当不了驰骋疆场的战斗英雄,却在商海中苦战多年。“独坐帷幄思从前,横刀立马商战酣。双脚踏遍二十省,单枪匹马整八年”(《忆旧》)。这四句诗勾勒了诗人孤身奋战商场的身影。虽然战场中子弹横飞,炮火连天,人的生死瞬间立判,要成英雄,概数极低;虽然商战没有硝烟,没有那般惨烈,但其诡谲难料却远比战场复杂。所以才有“商场如战场”的说法。诗人在商场征战多年,经受的挫折与失败一定不少。在许多诗中有淋漓尽致的表达。如《忆旧》中的“宝刀不老欲出鞘,重出江湖起硝烟”。为了自我激励,诗人常以古代英豪自比,如“姜尚八十守磻溪,刘邦四十一布衣”(《四十初度》)
诗人经商几十年,对这片天地有清醒的认识,他在《江湖》中这样写道——
笑容背后,是刀光剑影;灯红酒绿,掩不住血雨腥风。几多朋友反目成仇,紧握的双手,变成冰冷的面孔;几多恋人远度重洋,昨日的誓言,化作阵阵冬风。
江湖从来多争斗,非要你死我活分胜负。人害人,害不死;天杀人,不用刀。得一时,失一时,看江水永涛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君不见豪宅名车拥美人,凄风苦雨沿街乞讨,也只一步之遥。我行我素我做人,任凭世人笑纷纷。善恶因果终有报,天理自昭昭。
商海中鱼龙混杂,奸贤难辨,阴谋诡计,口蜜腹剑,但是诗人自己经商却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底线,同时也对文明经商持有必胜的信心。
经商必与人打交道,所以识人、辨人是首要大事,诗人有三首诗写得透彻——
《双面人》这样写道:酒桌发誓又拍胸,来日一概忘干净。微信深沉聊人生,生活庸俗能透顶。远行拜佛塔尔寺,为人猥琐如蚁虫。平日满口大道理,处世自私无真情。
《小人》中对小人如此刻画:一天到晚圣人言,出口伤人揭人短。自作聪明设机关,惯使阴招放冷箭。
《小丑》中的小丑是这般嘴脸:总把生活当表演,装腔作势惹人厌。话空心虚器量窄,嘴大肚小不要脸。
为了刻画双面人的两面性,诗人采用对比手法,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比,颔联的取材很新鲜,从微信聊天的角度揭露双面人的丑恶表演。在描写小人的形象时,用“惯使阴招放冷箭”作为结句,突出了小人的虚伪、阴狠的丑陋本质。
小丑的特点与小人有区别:小人的外在表现是满嘴圣人言,自作聪明,把丑的一面隐藏起来;而小丑则把丑陋的一面有意无意地表演给世人看。
双面人、小人、小丑作为英雄的对立面,两者总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作为英雄的敬仰者,诗人自然对这三种人看得真切,不会被他们蒙骗。
四、结语
高晓君先生擅长格律诗,但又不拘泥于格律。他在第一传媒网介绍自己时说“写诗随心所欲,不求韵律。”这本诗集中真正符合韵律要求的作品很少,为什么呢?性格使然。诗人性格豪放,做人狂放不羁,写诗自然不会循规蹈矩,不会带着镣铐跳舞。这样当诗歌内容与表现形式发生冲突时,就会突破形式的束缚。所以在这本诗集中并不仅仅是律诗和绝句的组合,与之并存的还有许多看似排律的长诗,却并不是排律,如《忆旧》、《祖国颂》等作品;还有比绝句还短小的作品,如《水珠》:“每个人,都是一滴水。要想得到永生,除非在大海里”。又如《迷失》,“来到都市,我不知道去哪里;回到故乡,我不知道故乡在哪里。”这是两首哲理诗,小而有味。他们本是一滴水滴,瞬间消逝,何须有型。
我与高晓君先生素昧平生,但受人所托就接受了这个吃力的差事。我二十几年前写过一些诗评,后来一直搁笔至今。况且高先生的这本诗集颇具篇幅,在几百首中筛选评论对象,不免挂一漏万,又且笔力不济。见笑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