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发展成为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并在全世界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超级细菌”每年导致70万人死亡。目前科学家们正寻找对抗有害细菌的新途径,阻止超级细菌的危害。而在近期,不断有相关新药研发进展的好消息传来。
9月25日,据媒体报道,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团队通过创新抗菌机制,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候选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种细菌生长。研究已进入动物测试阶段,将来或有望用于对抗包括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MRSA)等的“超级细菌”。
而就在此报道的前几天,在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盟科医药介绍了其首个抗菌新药康泰唑胺,不久前在一项治疗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关键性三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这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个完全拥有自主产权的抗菌类创新新药,将是对抗“超级细菌”的安全有效的利器。
而除了研发新药外,业界也一直在探讨如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并进行相关实践。9月21日,为了对付“超级细菌”,两大巨头辉瑞中国与生物梅里埃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诊疗一体化助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不过,专家们指出,我国抗菌药物管理领域在走向诊疗一体化过程中需面对两大核心痛点:一是理念层面,医疗专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念亟待提高;二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病原学和药敏检验能力需大力加强,以促进我国临床诊断与治疗需要进一步结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看来,要解决上述两大痛点问题,需要多方合作。
01
超级细菌
事实上,超级细菌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其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
据了解,药物出现抗药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使用抗生素、病患服药未持续整个疗程、农渔牧业过度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控制未落实、卫生习惯不良、缺乏开发新型抗生素等。
随着时间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
盟科医药总裁兼CEO袁征宇博士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超级细菌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而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超级细菌对人类健康已造成极大危害。
以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为例,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结果,其耐药率从2005年的2.9%左右飙升至2018年的28.6%,全国平均上升幅度高达8倍。也有研究显示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引起的各种感染,粗死亡率在30%-44%。
目前,超级细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据相关报道,2010年,一名感染超级细菌的比利时男子在布鲁塞尔不治身亡。这是全球报告的首例“超级细菌”感染者死亡病例。据法新社报道,他在巴基斯坦的一所医院接受治疗时受到感染。
随后,全球感染“超级细菌”的报道频频出现。
2017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曾发布一项病例报告——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里诺市,一位70多岁的女子感染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美国现有的26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018年2月,湖南长沙一名16岁少年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RICU病房被抢救了整整15天,原因是感染了“超级细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前,该少年不慎扭伤右踝关节,在当地骨伤科医院上了夹板后,第三天胸口疼痛,拍片诊断“疑似肺结核”。
2019年4月,一种叫做“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席卷美国,造成爆发性流行感染,致死率高达60%。
02
医院是超级细菌温床
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向21新健康记者介绍了一个病例。
13年前,张其(化名)因一场车祸导致吞咽障碍,此后因肺部感染反复往返于多家医院,并接受抗菌治疗。但大量抗生素杀死诸多病菌的同时,也“培养”出抵抗力极强的耐药细菌。医生只能不断改变抗生素药物的品种,后来张其出现了一种重症监护室内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对三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
“多重耐药菌一旦产生,即使短时间内将感染控制了,也很难彻底清除。一旦免疫力低下就会再度发作,还会传染给其他患者。”上述主任医师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
袁征宇向21新健康记者指出,超级真菌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若感染后控制措施不力,容易导致院内爆发性感染。“抗生素使用较为集中的医院是培养超级细菌的温床。细菌会毫无征兆地在患者和医护人员间播散,并可在人体内存活数月之久。我们到医院看病或探望时一定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有报道称,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发布消息,1975年182所医院的MRSA感染数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床位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而超级细菌NDM-1就是从印度的整形和外科医院患者中传播开来的。
03
新药在研发路上
一旦出现严重的耐药,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研制新药。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研发针对这些“超级细菌”的抗生素列为最高优先等级,特别是针对CRE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新型抗生素,最为迫切。
不过,由于人类研发抗生素的速度远远不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未来感染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还在逐渐提高。而多年来,抗生素的研发严重停滞。有报道称,1983年-1987年全球共有16种抗生素问世,但到了2003-2004年,仅有3种新抗生素推出,2008-2012年问世的抗生素则只有2种。
袁征宇指出,对抗超级细菌,研发出新型安全有效的抗生素药是比较迫切的事情。
幸运的是近期不断有关于超级细菌相关药物研发的好消息传出。
目前,香港理工大学团队通过创新抗菌机制,成功研发新一代候选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动物测试实验证明,该类统称为Nusbiarylins的化合物,抗菌能力远超常用抗生素,部分甚至比被有“最后防线”之喻的抗生素万古霉素更高,而且对人体细胞无显著毒性。
香港理工大学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马聪指出,研究已到动物测试的感染模型研究和药理特性研究阶段,属抗生素相关研发少有的进展,结果令人鼓舞,相信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新一代抗生素,于人类对抗“超级细菌”的战役中有所突破。
而盟科医药也在近日宣布,其首个抗菌新药康泰唑胺在一项治疗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关键性三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康泰唑胺在主要终点治愈检验期(TOC,最后一次给药后的7-14天)的临床治愈率,非劣效于利奈唑胺[注:非劣效性——检验一种药物的疗效是否不劣于另一种药物],并显示了更低的药物相关血液学不良事件。
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前所长和此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张婴元教授指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由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有非常出色的疗效,但骨髓抑制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不过,上述三期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康泰唑胺具有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疗效,且没有和骨髓抑制相关的毒性。
袁征宇向21新健康记者透露,盟科医药计划在2019年第四季度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04
加强诊疗一体化
除加快新药研发外,如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9月21日,辉瑞中国和生物梅里埃宣布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携手推动中国感染治疗领域的诊疗一体化、促进临床感染诊断与治疗的相互结合、助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据了解,我国抗菌药物管理领域在走向诊疗一体化过程中面临两大核心痛点问题:一是理念层面,医疗专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念急需提高;二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病原学和药敏检验能力需大力加强,以促进我国临床诊断与治疗需要进一步结合。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看来,要解决上述两大痛点问题需要多方合作。
他指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具有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力的医师配置不足、抗感染专业能力水平有限,要对现状进行改善,就必需大力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积极推动我国病原学和药敏工作的有效开展。双管齐下,将是抗菌药物管理实现提升的重要突破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管理科倪语星教授则认为,抗菌药物管理最终要走到诊断管理。“目前治疗方式有临床治疗、病原性治疗两种方式,前者很大部分依赖于经验治疗。但细菌比较复杂,菌种很多,每类细菌对每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也不一样,为此只有精准诊断才能有精准治疗,不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变异,遏制细菌的耐药,真正实现对抗菌药物的有效管理。”
包括倪语星在内的业内人士都特别强调,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其实更为重要,而且还有很多患者也需要了解很多注意的误区。
误区1:抗生素是消炎药。
抗菌药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真菌等起效。消炎药直接作用于炎症,临床所说消炎药指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此外,人体存在大量正常菌群,若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会抑制和杀灭它们,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局部软组织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不宜用抗菌药治疗。
误区2:抗生素越“高级”越好。
不少患者觉得抗生素越“高级”越好,但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特性和优势劣势。选用抗生素,需要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能用低级的就不要用高级的。
误区3:频繁换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能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会起效。如果疗效不明显,应先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若患者自行要求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更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误区4:抗生素种类越多越有效。
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造成细菌耐药。有研究证明,同时使用药物种类越多,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就越大。
误区5:抗生素一有效就停药。
一般用抗生素,医生会开相应疗程的用量。很多人发现,有时服用两三天,症状就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时可能认为感染已经好了,可减量或停用抗生素。但所用抗生素种类和疗程都可能不一样,一般疗程通常为10~14天,有的疗程常为10~21天。
感染症状减轻时,细菌一般尚未彻底清除,不能随意停药。因为这会使细菌消灭不完全,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因残余细菌而复发,如此反复,相当于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会使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