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的演变,对整个世界而言,影响深远。当前,美国方面对中美关系的定义依然是,竞争、对抗与合作并存。也就是需要竞争、对抗的领域,就竞争对抗;需要合作的领域,也不排斥与中国进行合作。而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义,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那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希望同美国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而其核心内涵就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合作共赢。
从中美之间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区别上,可以看出中国的期望更倾向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而美国则把合作放到了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更倾向于竞争、对抗,只有在绕不开中国的领域,才会寻求合作,譬如气候变化。在美国眼中,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显然是不太友好的,是一个潜在威胁。所以,在美国内部,炒作“中国威胁论”就成了一个时尚潮流,任何一个政客,想要获得美国选民的认可,或者引起关注,不说几句对中国强硬的话,可能很难过关。甚至是美国总统任命重要官员,在国会接受质询时,其对待中国的态度也是通过与否的关键。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美之间的竞争色彩愈发浓厚,不可回避。中国方面有意淡化这种色彩,奈何美国方面极力推动,咄咄逼人,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挑衅,到拜登时期的人权挑衅,都是美国对华强硬无礼的重要体现。长此以往,中国不得不展开针对性的反制,以给美国的疯狂反华踩踩刹车,但这又进一步“证实”了美国对中国的怀疑,那就是中国很具“威胁”。从美国方面的认知来看,中国似乎应该更顺从一些才是,但中国并没有理会美国的过分要求,在安克雷奇会谈上,中国方面更是说出了“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强硬言论,这也让美国人大吃一惊,对中国自然是更不放心了。
涉及中美竞争、中美对抗问题,中国的学界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中美博弈。无疑,这个词汇更符合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也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弈就像下棋,更多的是有输有赢,今天你赢一局,明天它赢一局,但重要的是,大家都不能把棋盘给掀翻了,那样,就都没得玩了。整体而言,博弈还是更符合中美关系当前的现状,而且它的适用范围更广、适用周期更长。当然,我们看到的美国,是来势汹汹,是咄咄逼人,好像要和中国来个鱼死网破,但深入分析后应该也不难发现,美国没有这样的决心,这也不符合其利益最大化。
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中美博弈的周期还很长,很久,即便有一天中国收复了台湾,综合国力超过了美国,中美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正如当年的美苏争霸,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彻底消亡,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大继承者,继续扛起了对抗美国霸权的大旗,道理是相当的。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美国能在20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必然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中国则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底蕴,经验更为丰富,也知道该怎么应对美国这样的霸权强权。
那么,如何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呢?或许,伟人的一句话,就可以作为标准答案,那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把敌人变得少少,把更多的力量聚拢到中国周边,美国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自然就不是中国的对手了。《毛选》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当然,这句话还有一个高度浓缩,那就是统一战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当前国际形势而言,美国正试图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中国,拜登政府尤其明显。拜登入主白宫以后,一改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先是和欧洲盟友改善了关系,强调美国回来了,后又和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韩国等,强化了双边关系,当然还有澳大利亚。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成了美国的重点拉拢对象,试图将东盟从中国的怀抱中拉走,变成美国对抗中国的工具,当然,美国并未能得逞。
不过,拜登的策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功,譬如之前在涉及子虚乌有的人权问题上,美国就成功拉拢了欧洲不少国家,一起对中国出手了。而在亚洲方向,美日澳印的四方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四国领导人成功举行了线下会晤。咋一看,中国的确属于少数派,朋友貌似只剩下了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几个国家,在对抗美国及其领导下的西方国家时,明显处于下风。但这只是一个较为狭隘的视角,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的话,中国更具优势,而且大有可为。
今年9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有关议题讨论中,继65国做支持中国的共同发言后,20余国单独发言支持中国,赞赏中国人权成就,呼吁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借口涉疆、涉港、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无疑,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中国才是那个多数派,尽管这些国家有的比较穷,有的比较小,有的比较弱,但不要紧,它们同样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中国的朋友,它们同样是推动这个世界向善向好的重要力量。
早在1974年,中国就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认为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它们具有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整个亚(除日本外)、非、拉美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如今,尽管中国足够强大了,但初心未改,始终坚定不移地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为它们的切身利益而呼吁、奋斗。
在新中国非常贫弱的时候,就曾对非洲一些落后友邦进行经济援助,虽然数额不大,但心意十足。在朝鲜、越南等国家遭受美国欺凌时,中国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援。毋庸置疑,对于朋友,中国从来是极为厚道的。中国强大以后,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并成立了相关基金,对一些落后国家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经济。同时,中国在非洲还有很多援建的项目,给它们的贷款都是无息贷款,有的甚至是直接捐赠。现在,中国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凡是关乎整个人类利益的事情,中国从来都是积极推动,努力奉献。而这些动作,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
回到美国的小圈子中来,其中,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和中国并无直接利益冲突,地理位置上也足够遥远,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它们可能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对中国进行攻击,但这往往是慑于美国的权威,不敢忤逆,其实它们未必愿意,而且从整体来看,欧洲是不愿意和中国过不去的,它们在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的强大,也可以保证它们在面对美国压力时,有一定的转圜空间,因此,欧洲诸国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它们可能不一定会成为朋友,但也不是敌人。
在太平洋方向,目前韩国已经基本脱离美国反华一线,试图在中美之间走平衡路线;东南亚多国,也越来越认可中国,反对美国在这里捣乱搅局,希望中美关系保持和平稳定。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反华马前卒,别看现在风头正盛,咄咄逼人,一旦中国在中美博弈中取得上风,澳大利亚比谁都老实。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离中国颇远,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一般,基本不具备威胁中国的能力,也算不上敌人。
日本和印度,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而且都是中国近邻,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都比较强劲,有意和中国一较高下。而且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都和中国发生过战争,一个是抗日战争,一个是对印自卫反击战。就现状而言,日本的整体战略是绑在了美国战车上,和美国也是同盟关系,对华也是以遏制为主,反对中国收复台湾,实现两岸统一,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算是对手、敌人的范畴,基本属于不可争取的对象。而印度近期较为亲美,但其整体还没有摆脱中间路线的范畴,和俄罗斯关系不错,还加入了上合组织,所以,将其定义为投机者,更妥当,可以边拉边打。
当搞清了朋友几何,敌人几何后,对于中美博弈,似乎可以更有信心了,也知道该如何应对了。当美国试图把中俄划为“邪恶轴心”的时候,我们不必纠结于美国的舆论攻势,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多为世界贡献,多为弱国发声,如此这般,随着时间的发展,胜利的天平一定会向中国倾斜,中国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崛起,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