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据说忘记精兵不会肆虐,水是反复无常的,能因敌人的变化而胜利的人是上帝。
这句出自中国古兵法的名句,侵华日军也有人耳熟能详,但能背诵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1941年,华北敌后抗战最艰难的那会儿,日军在山西和顺县马坊镇北面的堆儿梁山岗上修了个坚固异常的据点,正好卡在了沟通周边寿阳、榆社、昔阳、太谷、榆次等县联系的交通要点上。据点周边数里内的树木均被日军砍光,周边的田地均被平毁,站在据点岗楼顶上可对周边数里范围内一览无遗。别说是人了,就连猫狗都休想接近据点而不被日军岗哨发现。
驻在这里的一个日军加强小队,配有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经常借着四处“扫荡”的机会,将周边中国百姓给祸害惨了。敌后抗日武装做梦都想拔掉这个楔入根据地的“钉子”,但奈何该据点易守难攻,守敌火力强大,而我方无论是装备弹药还是攻坚技术都严重不足,因此只能暂且忍耐。
转眼到了1945年初,八路军开始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发起局部反攻。时任我太行第2军分区30团团长的李德生认为,只有坚决拔除马坊据点,我根据地方能连成一片。但当时30团仍是5连制的小团,武器装备仍很低劣,尤其是弹药严重不足,强攻如此坚固的据点必然遭致重大伤亡,因此他向上级递交申请,想亲自乔装进该据点侦察一番,寻找日本驻军的弱点。
分区首长刚开始时担心李德生的安全,死活不肯松口,但架不起李德生软磨硬泡,最后只得同意。李德生喜出望外,赶紧弄了身破旧的便服换上,头扎脏兮兮的毛巾,脸上抹了些锅灰,提上装满大饼的篮子,摇身一变成了给马坊据点日军送给养的“良民”。
为了让战斗骨干们也提前熟悉一下战场环境,他特意带上了同样装扮成送菜“良民”的1位连长、2位排长、2位班长和1个侦察员。按日军的要求,他们天刚蒙蒙亮,就来到了据点西门,和打入据点伙房做内应的地下组织成员翟富才接上了头。在翟富才的引领下,李德生一行7人顺利通过了岗哨的盘查,进入敌据点内部。日军哨兵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几个脏兮兮、看上去老实巴交,一个劲冲着他点头哈腰的良民,竟然是前来索命的弑神。
趁着在伙房卸货的工夫,李德生等人仔细观察着据点内部的情形。这个据点占地约4亩,呈椭圆形。周边的寨墙高约8米,厚达1米,全部用条石砌成。围墙上套有上、中、下三层枪眼,围墙四角各筑有1个碉堡。沿墙根修的一圈钢筋水泥结构平房为士兵宿舍,各屋内均有门相通。屋内还有梯子通向房顶。院子中间是日军小队长寝室及电台室。伙房旁是马厩、信鸽棚和军犬窝。
李德生注意到,在吹响早餐哨后,据点内除了在4个碉堡顶上值勤的士兵外,其他日军官兵都换上了日式木屐,不紧不慢地迈着鸭子步,伴随着一连串“叭嗒、叭嗒”地响声去饭厅吃早饭。这个有趣的细节,令李德生印象极为深刻。在离开据点时,李德生没从来时的西门出去,而是改走据点南门,顺便看了看位于南门外的日军操场,以及操场两边住着伪军的窑洞。
在回去的路上,李德生一言不发,满脑子都在寻思对策。等到了团部,一个颇为完整的奇袭方案也基本成形了。他连下两道命令: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筹集染成黄色的土布作斗篷。
1945年3月4日下午,和顺县境内开始直起大雪。李德生亲自率领几十人组成的突击队披上黄布斗篷踏雪而行,衔枚疾进。于当晚22时许,在我地下组织成员的接应下,秘密进入马坊据点东南坡下的3间废窑洞里藏了起来。此前,因日军兵力吃紧,住在这几间窑洞里的伪军已被调往他处。李德生据此给日军来了个“灯下黑”。
到凌晨4时许,李德生率领突击队悄没声息地走出窑洞,一点点摸到据点围墙根下靠近大门不远处,伏在了雪地里一动不动。这时雪下得愈发大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很快便隐没了突击队员们的足迹。落在斗篷上的积雪,与周边景致融为一体。趴在地上的我军指战员很快便成了一个个不甚起眼的雪堆。因为这些“雪堆”紧靠围墙根,处在据点四角碉堡的观察死角里,因此日军哨兵没有发现。
3月5日6时30分左右,对噩运即将临头却一无所知的日军,照例敞着院墙大门吹响了早餐哨。麻痹大意的他们又像往常那样换上木屐,三三两两悠闲地前往饭厅吃早饭。就在此时,我30团突击队从雪地里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大门。冲在最前面的尖刀班长罗西文挥舞着鬼头大刀,眨眼间就将两个带着枪的日军门岗劈倒在地。院中的日军士兵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慌了神,赶紧往宿舍跑,打算操枪反抗。奈何那木屐没有鞋带,全靠脚趾头夹着走,说什么也跑不快。于是在短短数分钟之内,过半的日军被打倒、被砍翻,只有少数日军得以逃进碉堡里顽抗。
不过,别看八路军一举将敌人握有的地利优势给废了,而且也让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但在攻占4个碉堡时还着实费了不少劲,直打到中午时分才最终拿下。不过,日军小队长铃木在弹药用尽后仍然挥着战刀顽抗。他大约是看出李德生是个不小的“官”,还特意用战刀指着李德生,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出言挑战。
李德生本欲不和他废话,但发现自己的枪膛已经打空了,便提起大刀上前应战。日军小队长对自己的刀法很自信,但他不知道的是,李德生不仅军龄要比他长得多,而且早在红军时期就屡次参加红四方面军突击队,刀法是从实战中历练出来的,毫无花哨可言,招招都是干净利索的索命活儿。结果几番较量之下,铃木小队长仅存的自信变成了彻底的绝望。精神崩溃的他眼见不敌,竟然顾不上所谓“武士的尊严”,忙不迭地弃刀而逃,结果被围观这场决斗的战士们一举擒获。
此战,李德生率30团突击队以伤亡10人的代价,一举拔掉了被日军吹嘘为“永不陨落的太行之星”的马坊据点,全歼日军1个加强小队,俘虏自铃木小队长以下日军官兵8人,缴获掷弹筒1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数十支。
此战结束后仅仅3天,延安《解放日报》就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此战,并高度赞誉其为典型的、智勇兼备的敌后小型歼灭战。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