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就和荣誉,我从来没有看得很重。我本来就喜欢沉迷,平静地做我想做的事,金钱和荣誉对我来说不重要。
”——张益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今中外,有很多知识分子属于幼时聪慧、大器晚成。
刘邦47岁才遇陈胜吴广,之后仅用8年时间完成素人到皇帝的身份飞跃;龙以明院士39岁才拿到硕士学位,开始潜心研究;Alxelrod教授58岁才拿到诺贝尔化学奖,为研制抗抑郁药物做出巨大贡献。
而今天的这位主人公,绝对要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科学家,他取得的数学成就堪比陈景润先生,但是年过六旬仅仅是美国一所普通大学的普通讲师。
少年天才张益唐
张益唐于1955年出生,父母也都是有成就的文化人,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13岁前他只能定居上海与外婆相依为命,因此童年生活还是比较孤独和辛酸的。
但是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刚开始由于转学落下了功课,所以很多课程他都是自学,当身边同龄人还纠结于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时,他已经自学完了初中的所有课程。
而他超强的自学能力还是源于他独自一人的成长经历,由于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加之外婆也没读过高等学校,无法指导他的功课,他总是很封闭自己,独自沉浸在房间探索知识的奥秘。
3岁时,他已经可以背诵《林海雪原》的选段,与他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连字都不认识;5岁时,他熟记地球仪上的地名,可以说出很多复杂的国名;9岁时,他便可以自己推理证明勾股定理。
但是这个阶段,他的数学天赋还并未显现出来,他感兴趣的是社会科学类书籍,保持着小孩天然的对世界的好奇,他最爱的书籍是《十万个为什么》。
攒了足足两个多月钱,他终于买下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其中一册,也正是由于这本书,使他萌生了数学兴趣。而他自己也意想不到,这个兴趣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实现少年的数学梦
之后,他顺利考到了北京大学,就读数学专业,在这里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业,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的数学家潘承彪教授,张益唐作为得意门生只要研究解析数学。
拿到了硕士学位后,张益唐想要出国深造,学习和研究更先进的数学知识,这时,他在北京大学校长的引荐之下,以公派自费的身份前往美国学习,之所以是公派足以看出校长还是希望他能学成归国。
张益唐所就读的学校是美国的普渡大学,在当时的理科学界也算顶尖的好院校,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两弹元勋”“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当年也是就读于普渡大学。
博士就读期间,他主要钻研的方向是代数,导师是著名的代数专家莫宗坚。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班内少有的拼命三郎,因此深得导师的喜爱,经常在课余时间一起研究实验项目。
原本张益唐与导师莫宗坚的关系非常融洽,亦师亦友、亦兄亦父,导师从未把他当外人,经常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与他进行分享,在他的帮助下,张益唐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学位。
但是,这也成为了他与导师关系决裂的导火索。
为何沦为学术笑柄?
事实是这样的,这位天才在博士毕业论文选题中选择了“雅可比猜想”,这被誉为数学界最难的挑战之一,很多人避而不谈。
好胜心很强的他依然选择这个“无人区”,为了佐证自己的论文,他还在论文中引用了导师的一个学术结果。
由于这个论文选题本就很有争议,吸引了数学界各路名师的眼球,所以大家对于他的引用成果也再次做了论证分析和审核,结果,发现这个已发表的成果是错误的。
这样的结果无异于把导师莫宗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已经因此成果取得成就、获得各项荣誉的莫宗坚也因为此事,身败名裂,这让他非常生气,于是,便与这位学生不相往来。
这样的一件事,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张益唐求学不够严谨、过于尊崇权威,而缺乏实践精神,有失科学实证之品格。
数学天才变服务员
最后,由于缺乏导师的推荐信,他在毕业后没能顺利找到对口的工作,甚至都无法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做饭店的服务员、搬运工、加油站工作人员等,与自己毕生之所求的数学背道而驰。一个优秀的数学天才就这样沦落街头,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历尽千辛万苦,已是人到中年。这时,昔日的老校长主动联系他,邀请他回国担任教授,他却毅然拒绝。
这条新闻轰动全国,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何宁愿在国外当服务员也不愿回北大任教,甚至好多学者站台批判他的行为。
而原本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度过了了。
孪生素数的构想和突破
张益唐后来娶了一位华人妻子,两人是在中餐厅做服务生认识的,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在闲暇之余再一次沉浸到数学研究中,好友见状,立马推荐他到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
起初,这位数学天才只能做助教和临时讲师,但他并不在乎,一心搞关于素数的研究。终于,一本呕心沥血的旷世之作《素数间的有界距离》横空出世。
他将制约数学界多年的“大海捞针”难题得以推进,以孪生素数的猜想化为“池塘捞针”,学界认为其贡献赶超陈景润先生。
同年,他的论文经过各级审核,被顶级学术刊物《数学年刊》正式刊发,这一年,他58岁。
之后,各种世界级科学家奖、天才奖等随之而来。
晚年却坦言:我想落叶归根。
结语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机会只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张益唐的成功不是个例,我国还有许多像他一样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的科学家们,任何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都会变成我们的人生事业。
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宁静致远,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