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光源7月31日电(通讯员曾赫小行)书是储存了很多快乐的幸福矿井,读鉴定处的话,人们往往皱着眉头跳舞,像龙虾一样笑起来。
而朗读就是体会书中妙处的一个绝佳方式。7月17日,在广元青川大院民族学校,四川农业大学菠萝头公益精心筹备的课程《大山里的朗读者》,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体验。一间简陋的教室,8名小小朗读者在分享各自的故事的同时,也带来了童话与名著、科幻与纪实的视听冲击。
朗读作品,分享故事
此次参与《大山里的朗读者》的小朋友年龄在9到11岁之间。他们虽然缺乏人生阅历,也不具备挖掘自身故事的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还不够细致。然而,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也有自己特殊的生活感悟,这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志愿者与小朋友的一问一答中,总会有许多新奇的答案。有的人说,“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成人才能看见蚂蚁搬家、小草冒芽、枯木开花,而大人们只能看见灰蒙蒙的天将要下雨。”
让小孩子们自由挑选喜爱的文章朗读,志愿者发问,引导孩子们说出故事,说出对生活的感悟。这一形式的巧妙运用取得了不小成果。
“我要当童话编剧”
“昨天,三只小猫回到洞里时,天已经黑了……”赵静涵小朋友分享的片段出自《笑猫日记》,一部当代童话作品。
赵静涵在讲台前声情并茂地朗读童话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行 摄
在前一天的“寻找小小朗读者”中,同学们告诉志愿者,赵静涵不仅平时上课积极认真,学习成绩数一数二,课外也常常挤时间读书,尤其对童话作品爱不释手。年仅11岁,却已经尝试过写童话故事,还在班上广泛传阅。
“你想成为童话作家吗”
“我想写很多童话,把它们都拍成动画片给大家看。我要当童话编剧。”
当被问到梦想时,赵静涵抿着嘴,两只手不断揉搓着,小脸涨的通红,汗水也不停地从额头渗出。
“为什么这么紧张呢”
“因为……因为我怕我的理想实现不了。在学校里能找到的童话我基本都读过了,可是……可是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童话编剧,只读这么一点童话是不行的。”她磕磕巴巴地说着。
据了解,大院民族学校没有图书馆,汶川地震后收到捐赠,有了少量课外书,全都摆在教室后面的简易书架上。几年的时间里,许多书已经磨破了边角,封面也不知所踪。
“孩子们爱读书,有梦想,但条件太艰苦了。如果有更多的课外书,他们一定能离梦想更进一步。”志愿者郭一帆看到这一幕,感慨地说。
“上帝能实现梦想,就像阿拉丁神灯里住着的灯神”
身穿红色运动装,身材瘦小的赵惠苡拿着稿子走上讲台。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是,她的脸上丝毫没有紧张之感,显得淡定自若。
“大家好,我朗读的内容选自是《童年》。‘姥爷的上帝让我恐惧,产生敌意……姥姥的上帝则是热爱一切生物的……’”相比其他孩子,她的朗读更流畅自然,甚至配上了小幅度的肢体语言。
“文中的姥姥、姥爷的眼里上帝各不相同,那你眼中的上帝是什么样的呢”
“我眼中的上帝能实现梦想,就像阿拉丁神灯里住着的灯神。”赵惠苡兴奋地说道,“我想当一名杰出的设计师,希望有上帝能帮我实现愿望。我要设计很多东西,尤其是交通工具,让大家以后很方便就能走出大山,到城里去。”
她详细描述了构想中的又快又稳、安全便宜的陆空两用飞机,台下的孩子们发出“哇”的惊叹声,有的甚至忍不住和邻座同学小声讨论起来,激动地比划着自己梦想中的所向披靡的战舰、性能优越的战斗机和威力巨大的炮弹。
赵惠苡和志愿者在讲台前讨论“上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行 摄
“以梦想为帆,热情为桨,你们看起来朝气十足,自信满满。但追梦的过程是艰辛和困难的,需要自己刻苦努力,而不是依靠‘上帝’的帮助。记住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志愿者曾鑫奕为孩子们描述了“上帝”之后,总结道。
“我的偶像是美猴王”
赵小峰是这次朗读的唯一一个男生。黝黑的皮肤,干净利落的短发,偏大的运动短袖让人很难把他与中国古典文学相联系,很难把他与安静挑灯夜读的身影重合在一起。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他抑扬顿挫的朗读把“猴王出世”这一情节描绘的活灵活现。然而在与志愿者交流的时候,他却显得有些局促,不敢与志愿者对视。
在调查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因为青川县的贫穷落后,为了能使自己或者自己的下一代脱掉“农皮”,许多人选择外出闯荡,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通过前几次的家访,志愿者发现赵小峰的父母也是“农民工”中的一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显得有些孤僻胆小。同学们说,他经常一个人捧着书默读,从天文到地理,从古典到科幻,学校的书他几乎读了个遍。短短几天相处中,志愿者们也留意到这个安静的小男生,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读书写字,在打打闹闹的小朋友们中显得十分特别。
“因为我的偶像是美猴王,我要变得很厉害,能保护爸爸妈妈,他们就不用出去打工了。”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个片段时,赵小峰有些害羞,小手却在身后攥紧了拳头,似乎下定决心一般。
赵小峰在讲台前腼腆地与志愿者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行 摄
课堂的最后,志愿者曾鑫奕针对孩子们朗读时出现的问题简单讲了几个朗读技巧,鼓励他们不仅要多读书,更要大声并富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专注地听着,认真做着笔记,一时间空气里只有志愿者的讲课声和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彼此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在教室里。
团队在总结时,志愿者们颇有感触,“朗读别人的故事,表达自身情感。这正是《朗读者》的意义,也是“菠萝头公益”寻找大山里的小小朗读者的初衷。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