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腾讯基金会宣布& amp# 039;科学探索奖& amp# 039;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张超 编辑|罗丽娟
刚刚经历了组织架构调整,又在技术领域“不计商业报酬”地投入10亿元,20岁的腾讯,似乎要用实际行动驳斥“腾讯没有梦想”。
11月9日,腾讯基金会宣布,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
腾讯基金会表示,将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资助该奖项,旨在奖励每年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的50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据悉,“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年龄上限为45岁,资助范围将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这九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
作为一家市值逾3000亿美元的公司,此前,腾讯被质疑“没有梦想”,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即便在腾讯定义为主业务的社交连接和数字内容领域,在算法时代面临头条和抖音的挑战时,也显得非常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
然而,腾讯却有自己的考量。对此,马化腾终于对“腾讯没有梦想”作出了解释,他称“最近腾讯股价承压,有人说腾讯没有梦想,不善于用数据,不会算法,数据没有打通。我觉得,腾讯不能套用很多其它公司的做法,把数据直接去任意打通。因为在我们的平台里面,大量全部都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社交行为数据,如果说数据可以任意打通,给公司业务部门或者给外部的客户用,那是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马化腾说,“作为很多平台运营商来说,要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把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放在优先地位。”
腾讯的技术梦
从腾讯近年的动作来看,它越来越强调“技术”标签。
众所周知,腾讯每年11月都会举办一次WE大会,迄今已连续办了5届。从WE大会诞生的那天起,腾讯就赋予它极大期待,希望这个会议无关商业、无关当下,只是把全球领先的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聚集在一起,与更多人一起预见未来。
据统计,在过去的5年里,已有近60位来自全球顶尖科学家在WE大会上演讲,内容覆盖太空探索、生命科学、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正在改变人类未来的科学领域。
每年参加WE大会的人数都高达几千人,可以预见,成本不菲。然而,在可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都难以给腾讯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
除此之外,马化腾还参与捐赠了设有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和生物学研究所的西湖大学;去年9月,路透消息还称,腾讯牵头注资了研制电动“飞行出租车”的德国初创公司Lillium。
今年年初,腾讯首提“科技向善”的倡议,希望大家主动承担起互联网企业应尽的责任。马化腾也在9月份发表的一份署名文章中提到,“自觉压实主体责任,在于发挥大平台和大业务的优势,为促进社会的平衡和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大贡献。”
还有哪些公司在投资未来?
今天,不仅是腾讯一家企业在探索前沿科技,比如,无人机行业领导者大疆也有一笔对于情怀与未来的投资。
每年夏天,大疆都会举办一次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社会培养出众多爱创新、会动手、能协作、勇拼搏的科技精英人才。
这样一季比赛中,发起人和承办方大疆的花销是:7000万元人民币。但RoboMaster本身靠门票、广告、传播费所获取的收益,远未收回成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赚钱”的生意,大疆自2015年开始,四年时间内,已花费3亿元。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告诉全天候科技:“对于大疆来说,它本身就不是一个赚钱的生意。如果你能想出来有什么商业价值的话,那可能大疆就不会办了”。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近年来公开的表态中也可以看出,其对技术开发的重视和投入越来越强。
“与其他高科技公司有所不同,我们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 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这是2014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致股东信中提到的。
到了2017年,马云就在致股东信中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我们相信技术能力将是未来阿里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拥有25000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我们还会在全世界建立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商业的世界提供高效普惠的基础设施,为数据时代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行癫)宣布正式成立达摩院,作为承载NASA计划落地的实体组织,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预计3年投资1000亿人民币,面向全球吸引人才。
中国互联网流通、消费、零售行业的高潮已经到了。那么,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今天要干什么?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上市时,时任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的蔡洪平就给出了答案,所有人都应该想想什么是国家真正的实力,什么叫生产力,他倡议所有人都应该在已有的硬软件和网络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向生产力进军;多花心思用网络技术和各种手段向生产力的深度和广度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