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儿子编辑,水青
资料来源,花花公子(公众号id: Yangongzi 2015)
第一,学会使用互联网作为工具,做好工具管理,学会不挨打地跑步。
不能忍受每天刷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抖音)。
有空就打开手机页面,哪怕是刚才看到的评论,我也会再浏览一遍。
排队买面包,等车,甚至在地铁上盯着手机,恨不得不能上网。(莎士比亚)。
.
很多人嚎啕大哭,自己得了绑在手机上的病,自制力真的不是太强。
就像减肥又贪吃的人,恨不能把嘴缝上,爱玩手机又觉得不安的人,恨不能戒网删软件。
但我想说,如果有人真这样做了,那么大概率是,过不了多久,他又会故态复萌。
心理学上有心量一词。当心空落落的时候,能量会变低。刷手机,只是我们不停填充心空的一种方式。
网络没有错,健康良性的网络软件也没有错。删除解决不了问题。
2013年,全球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跟著名的电子媒体咨询师巴拉唐德·瑟斯顿进行了一个实验。
巴拉唐德被朋友们称为“这个世界上关系最多的人”,每天他都必须使用网络。仅2012年,他就在Gmail有近6万条对话,平均每天要发165条,并在脸谱网发表了1500条动态。他感觉身心俱疲,万念俱灰,迫切地想要戒掉这种网络生活。
实验期间,他彻底屏蔽了网络,甚至连电子邮件也不去看。“第一个星期结束时,每天都安安静静的节奏,已经不显得那么奇怪了。我不用像从前那样,总是担心无法及时了解新事物。”
巴拉唐德开始尝试在现实生活中与陌生人对话,他甚至买了一辆自行车,四处骑行。但很快,因为要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要向市场销售推广自己的书籍,第25天,他被迫、极不情愿地回归了网络。
巴拉唐德原以为自己肯定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但他没有。这次他处理得非常好,他从卡尔·纽波特处得知了“任何益处法则”。于是,在工作与生活中,他极好地运用了“手艺人选择法”,避免“任何益处”带来的困扰。他这回,只是将网络当成工具。有了良好的工具管理,就不会再被其拴着跑。
什么是任何益处法则?神奇的“手艺人选择法”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有效使用网络工具?要怎样做,才能使网络工具为我所用?让我们逐个问题来谈一谈。
二、每个人都有“任何益处”思维,简单粗暴地戒网不能解决沉迷问题
什么是任何益处法则?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出,任何益处法,就是指一旦发现使用某一款网络工具,能给你带来任何可能益处,或者不使用你就觉得可能会错过某些事,那么,你就有足够的理由来使用这款网络工具了。
举个例子。某电视台曾做过一次街头访谈,咨询路人喜欢使用网络工具的理由。
答案五花八门,我们来看一看。
XX的娱乐性吸引了我,太好玩了,在里面我能忘记很多不愉快的事。
XX能让我了解到朋友们的动态,并且可以互动。
我第一次进入XX,是因为好奇,但很快,我在那里找到了成就感。因为有很多人觉得我写得很棒,他们会给我点赞、评论、打赏。
XX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感觉自己的文笔有了提高。
XX有丰富的资讯,很多很新,让我总是能第一个就跟朋友们分享。
……
回复各种各样,但有一个共通点:以我的感受为益处。
在运用网络工具时,人们的确是得到了益处。也正是因为这些益处,成为了大家持续不断进入,甚至沉迷的根源。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这些益处,带来的价值,是生活与工作中显为较次要的,还是必须的?这益处,是不是幸福感的中心?
一旦逆向思维之后,我们就不难看出“任何益处”思维的弊端:仅仅只是盯住了一些益处,而忽视了伴随着网络工具带来的损伤度。它损伤了职业和个人目标更直接帮助的活动中,那些更可贵的时间与注意力。
所以,当这种益处不是价值核心,你又过度使用后,你将陷入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乱的网络依赖状态,就像从前的巴拉唐德一样,身受其害、饱受煎熬。如果不努力权衡利弊,一看到可能的益处就决定不加限制地使用某种工具,那你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掉了在知识工作世界里取得成功的能力。
三、运用“手艺人选择法”,帮助我们有效使用网络工具
什么是“手艺人选择法”?
卡尔·纽波特告诉我们,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是要明确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艺人在对待自己的使用工具上,是很谨慎的,因为磨炼的时间足够长,出品的东西追求匠心,他们更加深思熟虑,来选择那些不会占用过多注意力与时间的工具,从而使得专注力能聚焦到自己的手艺与物品上。
手艺人选择法与任何益处法则恰好对立。后者认为任何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而前者则要求这些益处,必须是能够影响到核心因素,益处要大于害处,方能使用。
虽然手艺人方法否定了任何益处方法,但并没有忽视使用网络工具的益处。它在教你评价任何一款网络工具时,要借鉴熟练手艺人的选择哲学。
如何审视评估网络工具,让我们与工具之间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做好管理?我想提供三个策略。
001.明确高层次目标。
建立自己的目标清单,标注出一到两个自己觉得最重要的目标,并且要适当保持这个清单的高层次。
清单的高层次,是指目标设立不能太大太空,例如我要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研究员、我要成为富豪,这样就太空泛了。但也不能太细致与琐碎,不能是今天要读5页书,写200个字。明天去打一场羽毛球之类。
高层次清单目标,往往以一段时间点为规划。例如:定期阅读并理解我所在领域的最新最前沿成果。而如何阅读?就必须要对网络工具做出选择。在这段时间内,这个工具就是能给我们的目标带来益处的。
由此,我们能知道:要审慎地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所有网络工具,每一种对你平时顺利参与该目标活动是不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只有真正带来实质积极影响,并且大于消极影响的工具,我们才继续选用。
现在,你应该能看出高层次目标制定的意义了。定得太大,我们选择的工具范围会很广;定得太细碎,就会陷在不断对比工具的漩涡中。
002.运用帕累托法则,降低选择。
帕累托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也称二八定律。例如,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这说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会有大量的收获、产出或回报。只有几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前文的巴拉唐德,在之前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在戒网25天,懂得了手艺人选择法后,他开始对所有的工具进行筛选。他舍弃了推特,把时间投入到更有成效的其他活动中,从而取得了目标的更大成功。
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这是一个零和博弈。投资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将带来更多实质回报,低影响力活动只能让整体益处减少。
003.设置离线点,计划使用工具。
即便是经过审慎选择的工具,也有可能会沉迷下去。这个时候,可以用设置离线法。
给自己制定一个网络断开的离线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内,不得使用工具。看上去容易,但实际操作却有些棘手。我们很可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离线时段刚刚开始,突然来了一份需要推进的工作,我必须上网去检索某些重要信息。如果不启动在线,工作就有可以陷入停滞。
这时,我们的大脑会发出让步的指令。很快,你会发现这个让步实际上是一场诱惑:我们查了资料,开了邮箱,回了邮件,然后很难从其他浏览的网页中抽身出来了。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大脑就开始混淆上网时段与离线时段,这一策略宣告失败。
应对这一方式,建议使用补差法。即如果确实有紧急工作,可开启上线,但下一次离线时长就相应增加。使用番茄计时法来锁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在精简了工具后,设置离线最主要的让自己形成习惯。一旦大脑植入了这个工具并不能带来核心益处,另一个工具却能创造大价值时,自然就会有所取舍。
沉迷网络的原罪,不在工具,而在于使用的人。你越会整理运用,越能轻装前行。正如马天成所说,生活应该精致而美好,人生是精简而丰盛。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解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公众号:焱公子(ID:Yangongzi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