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比乌龟还慢”来形容人的速度慢,但说实话,到底慢还是慢,取决于和什么乌龟比较。
如果是跟陆龟比,那这人确实有点儿磨蹭;如果是跟海龟比,这人没准儿已经算是高速运动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记录的跑得最快的陆龟是一只南非豹纹陆龟,它每秒跑出了0.28米的成绩,换算一下大约是每小时1千米,而人每小时走个4到5千米不成问题。海龟的速度则快得多,平均时速28千米,棱皮龟更是能够达到每小时35千米(即9.7米/秒),已经相当于博尔特百米冲刺的速度了。
如果说海龟作为游泳健将游得快是天性,那它们在岸上飞奔的动力就是满满的求生欲,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只海龟都曾经历过破壳后的“生死时速”。
通常,母海龟与公海龟交配后,就要开始长途跋涉了,大多母海龟会选择自己出生的那个小岛进行产卵,而这就意味着它要游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抵达后,它们并不急于上岸,因为它们知道一旦上了岸,那就是危机四伏。
纵然有又厚又硬的壳,但是不同于大部分的龟,海龟的头和四肢都不能缩进壳里,这就给了猫科动物捕食它们的机会。
于是,母海龟会等到傍晚时分登陆,然后找到合适的地方,用鳍刨开沙子为下蛋做好准备,随后一颗颗蛋落入沙坑中,少则数十枚,多则上百枚。
如果母海龟能够顺利地产完蛋,它便会迅速把蛋用沙子埋起来,整平沙地的表面后回到大海,与自己产下的上百枚蛋就此别过,接下来就是小海龟的生命历险记了,而它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奋力破壳。
我之前孵过三个小草龟蛋,它们要用自己的破壳齿,将蛋壳敲出裂缝,然后使劲从中向外顶,直到出壳,从壳裂开到破壳而出,有的龟只需要几十分钟,有的龟则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小草龟破壳已经是艰难不易了,但跟小海龟们比起来,那真就是平平无奇。
假如一切顺利,小海龟没有被鸟类、蟹类、人类等从沙坑中挖出,也没有被涨潮或雨水淹没,而是平静地沐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大约45天到60天后,小海龟们就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孵化出来,破壳齿配合着鳍,将蛋壳击裂,并从沙堆中露出头来,然而这才是冒险的开始。
因为小海龟一旦破壳,就必须在48小时内游入大海,稍有懈怠,它们要么脱水,要么沦为等候已久的捕食者的血盆大口,因此展示真正“龟速”的时候了。
它们使出全身的力气、爆发最快的速度,向着大海的方向奔袭。这一路上,除了速度还需要些运气,螃蟹、猫、海鸟早已经虎视眈眈地等候在沙滩上,最终能如愿游入大海的可能只是百分之一。
入水后的小海龟克服了龟生首个难题,但是接下来的时间它们依旧困难重重,被捕食是绝大多数幼年海龟的宿命,但是对海龟来说,只要安稳度过了童年,龟生便没有什么难题了。
等到了30岁,它们还会降低生长速度,这也为海龟的长命奠定了基础。
虽然,海龟的平均寿命至今是个谜,但根据研究,成年海龟的自然死亡率很低,它们会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变老,一面顽强地活着,一面悠然而自在。
所以“龟速”这词儿,实属对龟的误解,它们只是平时看起来慢悠悠,等到真需要速度的时候,绝对称得上脚下生风。而对于小海龟来说,只有奔跑才是生的希望,才能达到任它们游弋的海洋,也才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再次回到那片狂奔过的海滩,让自己的后代上演新的生死时速。
当然,如今的海龟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人类捡拾尚未孵化的海龟蛋,捕杀成年海龟,又比如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涨使龟蛋被淹,还有孵化温度高造成的海龟雌雄比例失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海龟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海龟也在改变着生存的策略,比如它们减缓自己的代谢速度,减少上岸筑巢产卵的次数,待到合适的时间,找到适合的海滩后再恢复交配、产卵等等。
或许海龟早已知晓了生命的奥义,该快的时候快得上去,该慢的时候慢得下来,享受生的安稳也承担死的风险,在快慢和生死间活过了上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