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众多著名影评奖中,奖杯总是留给电影编辑。
尽管剪辑师同样是主创成员,但和导演、摄影师、编剧相比,往往显得低调、神秘。有人将摄影师和剪辑师比喻为导演的“左手”和“右手”,剪辑师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然而,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初级,以及以往对电影剪辑的重视不够,导致当前国内剪辑师的状况一时有些尴尬。今天,本文聚焦这一成就银幕神奇的幕后之手,一起来聊聊电影剪辑师。电影剪辑师都做什么
一般而言,电影剪辑师是指影片制作团队中,负责对影片全部分割拍摄的镜头素材(包括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选择、整理、取舍、剪裁,并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分解和组接,使之成为一部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电影作品的人。其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四方面:参与与导演有关的创作活动,为后期的剪辑制定方案;通过摄制镜头的编剪、组接,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进行影视片的音乐、对白、音响磁带的套剪及混录;运用纯熟的剪辑技术,针对产品特性进行剪辑创意,完成节目编辑和成片出库①。
剪辑师的工作对一部电影作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甚至是决定成败的。这项工作,需要在深刻理解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的前提下,以分镜头剧本为依据,通过对镜头(画面与声音)精细而恰到好处的剪接组合,使整部影片故事结构严谨,情节展开流畅,节奏变化自然,从而还应该有助于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提高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作为导演的左膀右臂,剪辑师对影片素材的再创作,对一部影片最终的银幕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剪辑师既应该是导演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的忠实追随者,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对镜头的剪辑来弥补、丰富乃至纠正分镜头素材中存在的不足与遗憾,甚至有可能部分调整影片的原定结构,或局部性改变导演原本的故事构思,以达到叙事更流畅、影片更具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剪辑师自己怎么说
剪辑师虽然没有明星、导演的曝光率,但作为主创成员也绝不会被忽视。很多媒体都对中外剪辑师进行了采访和报道,通过这些剪辑师的自述或回答,我们得以一窥这一连个别演员都不甚了解的工种。
2015年,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一场名为“剪辑的力量”的论坛上,有“香港电影第一剪刀手”之称的麦子善讲了一个有趣故事。有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一个明星演员颁发剪辑奖,但该明星连剪辑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看到一部好电影,观众会称赞演员的表演,会称赞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更会称赞导演拍得不错,却很少或从不会称赞剪辑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电影的剪辑也非常重要,只是少为观众所知②。
同样是在该场论坛上,曾剪过《三峡好人》《推拿》等影片的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得主孔劲蕾谈到:行内有一句老话说,剪辑师是三度创作。因为剧本是第一度,拍摄是第二度,剪辑是第三度。有的时候剪辑能够颠覆一部影片,有的时候能够把影片改为另一个类型片。只要素材足够多,剪辑师就有巨大的发挥空间,把一部青春片都能剪辑成一部惊悚片。在剪辑师的妙手操刀下,一部不好的片子可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或者一部沉闷的文艺片可能会变得悬念迭出③。
作为香港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剪辑师提名者,内地剪辑师许宏宇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自己在片场的工作进行介绍。现场剪辑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满足导演在现场的思维,比如说他设计的动作是不是能完成,或者是这个形式能不能呈现他的想法,所以有一部分的现场剪辑工作是帮导演;另外一部分,我们也是需要在现有的东西里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出来。剪辑团队里有一部分人完全是为了完成导演的思维来服务,另外一边,我们也可以开始我们的创作④。
电影《地心引力》剧照⑤
马克·桑格,凭借《地心引力》一片和阿方索·卡隆共同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剪辑奖。马克在国内媒体的采访中,回答关于该片的剪辑时表示,剪辑对于每个参与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独特的过程。尽管很多电影在制片前都运用了最尖端的技术来设计视觉特效的细节工作,但是实际拍摄时,追求细节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在开机拍摄之前就要非常准确的设计整部影片。《地心引力》在这个阶段,走位、节奏和结构并不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我知道,要一直等演员们的表演被导演逐渐筛选出来,并且结合到我们的工作中,这部电影才算被拍摄出来。和导演、摄影师、卡通绘制员、视觉特效技术总监一起合作的过程,充满了自由自在和富有创造力的愉悦之感,这个机会可不是任何员工都能得到的。这个电影故事中的环境条件,要求我们必须为故事的叙述寻找新的出路⑥。
从电影产业看剪辑师
前文对剪辑师的介绍,偏重于从个体的角度观察和展开。如果从整个电影产业的高度去观察,会有怎样的发现呢?国外电影业学者的相关研究,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具高度的视角,从中可以通过了解剪辑师在美国电影业的有关情况,对这一群体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
英国学者Stephen根据自建的个人数据库(包括过去二十年美国票房收入至少1美元的所有电影共7617部),通过对剪辑人员名单的汇总分析,研究了剪辑师在产业中的情况,并得出了一组有价值的数据。
一部电影通常需要几名剪辑师
据统计,在美国影院过去二十年间公映的影片中,77%的电影只有一名剪辑师。然而,这一显而易见的数据中,还隐藏着一个近年来出现的变化,即1997年到2011年期间,81%-75%的电影只有一名剪辑师,而近年来这一数字已有所下降,2016年为68%。这说明剪辑师在电影主创团队中的力量在增加。
哪种类型的电影更有可能需要多名剪辑师
就单部影片来看,剪辑师数量多(即5名以上)的电影往往是汇编片,其中个别影片剪辑师人数之多,甚至令人有些意想不到,如《ABCs of Death 2》动用了22名剪辑师、《Movie 43》则有13名剪辑师、《ABCs of Death》聘请了11名剪辑师、《New York, I LoveYou》和《Paris, je t’aime》由8名剪辑师参与完成。
剪辑师的数量和电影的类型的确相关,跳出单部影片而将市场主流影片按类型划分,再来观察剪辑师的人数,情况便会有些变化。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科幻片以及15%的音乐片有不止一名剪辑师。剪辑师人数因片种的不同,差别较为明显。
剪辑师通常剪辑过多少部电影
仍以过去二十年美国市场公映的影片(1997年至2016年间美国票房收入至少1美元的7617部电影)为观察对象,最常受雇的剪辑师是Pietro Scalia和Chris Lebenzon,分别出现在24部影片的工作人员名单中。然而,这两个明星剪辑师的情况并不带有普遍性,因为超过一半(56%)的剪辑师从来没有剪过第二部片子。事实上,在这二十年里,只有不到5%的剪辑师剪过十部以上影片。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因为剪辑师的流动性太高(其实他们本也没有所谓的“固定”),而是因为许多电影剪辑师也为其他媒体剪辑,如电视、音乐视频、在线内容等。这意味着,虽然大多数电影剪辑师只剪辑过一部电影,但很可能活跃在电影以外的其他领域。
关于下一代剪辑师的成长
任何产业和工种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剪辑师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对剪辑人员名单的观察,还能够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使用剪辑学徒的电影数量大幅下降。在1998年,有23%的电影有剪辑学徒,而在2016年该比例下降到仅为4%。
Stephen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是,由于家用剪辑设备的普及,新一代剪辑师得以自学成才,因此学徒式教育模式不像几十年前那么适用了。我们无法否定这一猜测,但还有其他可能,例如剪辑师的培养从原有模式向职业技能教育、学院教育的方式转变,或者更为简单,仅仅是因为不再将学徒的名字列在剪辑人员名单中。不管如何,对下一代剪辑师的培养都应给予高度关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涉及的剪辑师是指在电影工作人员名单中冠以“剪辑师”头衔的人。但是有不少较低头衔,这说明其他形式的剪辑工作也由此剪辑师完成,这些较低头衔一般在IMDb等网站上会被归入“编辑部门”。譬如Debra Neil-Fisher,该人在21部电影中作为“剪辑师”出现,但在另外7部大电影中则担任“编外剪辑师”。此外,研究数据仅关注谁进入工作人员名单,而非参与电影制作的时间长短或贡献大小⑦。
结语
看过本文,也许我们仍无法切身感受剪辑师的繁复工作和制造出的神奇,但这个工种在电影业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对影片优劣的影响,却足以略知一二。当前我国电影工业化尚处于爬升阶段,IP热、高片酬大明星、高概念影片往往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但随着产业逐渐摒弃商业带来的浮躁,重新回归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的轨道,作为主创团队重要一员的剪辑师,会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也期盼新一代中国剪辑大师的出现。
(图片、数据及有关资讯源于网络,归其权利人所有)
参考资料:
①百度百科:剪辑师(职业名称)
②人民网:走近电影剪辑师:他们用“剪刀”释放电影的灵魂
③同上
④影视工业网:一名电影剪辑师如何工作?专访剪辑师许宏宇
⑤
⑥影视工业网:专访剪辑大师马克•桑格 奥斯卡最佳剪辑奖背后的故事
⑦均引自
转载须知本文系华谊兄弟研究院出品。转载须在文首署名华谊兄弟研究院(微信公众号:HBresearch)。如有侵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