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女人长什么样,他都知道
1882年,在伦敦混得风生水起的伟大画家詹姆斯蒂索意外地遇到了爱人,去世了。
满心悲痛的他逃回了久别11年的故乡——巴黎疗伤。埃菲尔铁塔拔地而起,法国已然进入Belle Epoque美好时代
失落归失落,生活还要继续。提索相信,以自己的成就,在巴黎重出江湖也不过是一个展的事。
詹姆斯·提索(James Tissot, 1836-1902),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时尚风俗画家
于是他自信满满地推出了系列名为「La Femme à Paris 巴黎女人」的15幅大型画作,不料引起了轩然大波——
“巴黎女人”系列/1883-85
为何他笔下的巴黎女人引发众多争议,还直接导致画家的现代生活主题系列彻底“封笔”?今天,一起推开提索笔下“完美女性世界”的大门。
01
“巴黎女人”的凝视
时间来到1885年的Sedelmeyer画廊,历经两年的潜心准备,提索在这次展出的“巴黎女人”系列画作中特地融入了不同类型和阶级的女性,只待一举抓住全巴黎的心。
他的野心从尺幅就可见一斑:15幅巨大的画作齐整地排列着,每一幅都足有近一人高。其上,穿着时髦的美丽女子身处最繁华的场所,带着盈盈笑意,亲切地带观者走进一个朝气蓬勃的巴黎。
“巴黎女人”系列/《艺术家的妻子》/藏于弗吉尼亚州诺克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
如此充满“生活美好”意味的作品推出后,却不仅反响不佳,媒体还怒斥提索是个不合时宜的“巴黎的伦敦人”。他到底触犯了什么?
“巴黎女人”系列/《巴黎最美的女人》/藏于瑞士日内瓦艺术史博物馆
再看一眼画中女子,答案隐隐浮现:
那画中女人的目光几乎无不例外都直勾勾的锁定着看画人,造成一种“反向凝视”。
同时,画中女子或笑容僵硬或面无表情的漂亮脸蛋被解读为“无趣”和“挑衅”,不符合对女性“诱惑”或“顺从”的形象定义。
“巴黎女人”系列/《省级女人》/也正是这一束目光,令画作似有神秘魔力、让观者产生置身其中的感受。
“巴黎女人”系列/《时尚女性》/曾于1993年拍出1,800,000美元/私人收藏
即便是没有视线交互的几幅作品,也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了“欲拒还迎”的效果:平行的视角、与画中人物稍显熟络、亲密的距离,都在提醒观者就站在女子跟前,似乎下一秒她便回眸望来。
“巴黎女人”系列/《没有嫁妆》/曾于1993年拍出800,000美元/私人收藏
但提索的画作引发热议,除了种种表象,还有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画中女子的“特殊身份”。
02
女性“不该”出现的场合?
侧脸转向观者的女子一袭肉粉色蕾丝堆叠而成的巴斯尔裙,搭配同色系的巨大羽扇,正挽着一白发苍苍的男子走进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
这幅画被命名为《L'Ambitieuse 有抱负的女人》。她有什么宏伟“抱负”?
“巴黎女人”系列/《有抱负的女人》/藏于纽约Albright-Knox美术馆
其实,作品的英文版标题“Political Woman 政治女性”早已透露出这个女子的身份——她不仅是这场沙龙的女主人,也是为了丈夫功成,掌握复杂人脉的能者。
然而,她在许多当时的看画人眼中却是另有特殊身份。
当时许多娱乐性的沙龙都由能干的女主人张罗,宴会上的社交场合也决定了商政界的建交
因1855年小仲马的戏剧《Le Demi-Monde》的畅销,“demimonde”成为社会热词,被用来描述活跃在精英圈子里靠取悦男性上位的女子。
很快,具有一定社会地位、足以挑战传统,并赞颂享乐主义的女性也被归入其中。这,便是画中“政治女性”的另一层身份。
“Demimondaine”字面意思是“半个世界”/动图版亨利·热尔韦《歌剧院的假面舞会》/1886
上图女子为19世纪末著名的"demimondaine" Valtesse de La Bigne
但是事实上,这名「有抱负的女人」的交际、学识与智慧,才是支持丈夫事业的关键,更是她用来实现抱负——提升自己地位的武器。
“她做出了她认为公平的交换——她的美丽与她白发丈夫的地位。如果不是部长,通过她对政治沙龙的打理,她的丈夫也迟早成为其中的一员。
——《有抱负的女人》作品描述
▼
再看另一位特殊女性——《马戏团爱好者》。舞台上表演正烈,台下的观众无不看得津津有味。一位穿着时髦的淑女却收起了折扇,于人海之中转身望来。
和她身侧的女性一样,她在被视为粗俗不堪的马戏团里怡然自得地观看演出,大方地调侃台上的男子/《马戏团爱好者》/藏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大户人家的小姐出现在马戏团这种当时被认为粗鄙的地方本已“荒唐”,罪加一等的是,她所“欣赏”的,还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台上表演空中飞人的并非贫苦百姓,而是一位贵族!
台上的空中飞人精致打理的胡须和单侧金属镜片暗示了其不俗的身份:“Duc de la Rochefoucauld”,法国贵族最古老的头衔之一/此刻,他就是淑女们品头论足的对象
提索画里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贵族小姐走上街头、参与世俗活动,甚至在公开场合“欣赏”男性并评头论足。而这个场合,竟是一个专门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级马戏团、表演者也是贵族男性......
想必当时的媒体看到后的内心活动:嗯……这是可以说的吗?
背景中的淑女手持在剧院用的小型望远镜或烟支,姿态惬意
原来提索笔下看似符合主流题材的作品,实则处处是“不合时宜”的表达。
而巴黎女人们之所以能在这样一幅现实主题的风俗画中如此引人注目,亦是因为画家罕见地对这些角色进行了“重点着墨”。
03
细节里的“美好时代”
作为一个自小天赋加身,名声、金钱早已纳入囊中的大画家,提索从未受过如此冷遇。
事实上,他画中精湛的细节描绘也很少被媒体抓住把柄,“巴黎女人”系列除外。
作为大师安格尔的徒孙和巴黎美术学校的高材生,提索20岁就开始在卢浮宫临摹作品,23岁就办展并荣获奖章,风景画、肖像画或风俗画皆手到擒来
1871年,前往伦敦的提索拜倒在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作品的细腻中,于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融入了美轮美奂的刻画,且在大多出现在前景的女性角色身上刻意增添了诸多细节。
米莱斯所属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宣扬回归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极致细节和明亮色调/《春天》/(上)米莱斯1859年作/(下)提索1865年作
这一习惯,成就了“巴黎女人”系列对前景中的女性详尽细致的描绘,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那耐得住细细观摩的“提索式”裙装。
“巴黎女人”系列中的女子大多身着“美好时代”流行的巴斯尔裙/《伴娘》/藏于英国利兹市美术馆
作为一个家里做窗帘和帽饰等时尚行业出身的艺术家,提索对女性服装有种天生的敏感度。他画中的服饰搭配永远是当下最时髦的,蕾丝的花边和裙子的褶皱都被他近乎强迫症般地演绎。
“巴黎女人”身上大量堆叠的丝绸与蕾丝,和襟间、裙摆点缀的鲜花,都藏了他浪漫又严谨的小心思
“巴黎女人”系列画作中的裙摆细节
然而,与女士身上饱满的细节形成对比的是,背景中的描绘却虚化到甚至有些“敷衍”——难道提索真如时下媒体评论的那样“画工退步”吗?
巴黎女人”系列/《战车上的女士们》中除了车队最前方的女子,后侧两位战车女子的面容和服饰十分模糊/藏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博物馆
1874年,提索拒绝了德加让他参展的邀请,但他开放性地接受了印象派画家友人的一些理念/提索《船上的舞会》/1876
受到印象派的影响,提索不再一味遵循拉斐尔前派“事无巨细”的画法,而是将不重要的角色用印象派笔触做模糊化处理。如此安排,不仅能快速捕捉到场景的氛围感,还能进一步将画面的重点聚焦在前景的女人身上。
(左)提索的作品中前景和背景之间的过渡并非徐徐渐进,而是呈现割裂式/(右)场景取材一样的马奈作品《杜乐丽花园里的音乐》/1862
“巴黎女人”系列的《女店员》中女主角和背景人物的面部细节对比
而选用概括性的印象来映射巴黎美好时代的生活光景,更能凸显城市的快节奏,其实也是19世纪末风俗画新的焦点:
在战后科技进步与经济腾飞带来的繁荣时光中,艺术家尝试捕捉他们在伦敦和巴黎等快速发展的大都市看到的,现代生活背后兴奋却短暂的本质。
“巴黎女人”系列《艺术家的妻子》中的背景取自Le Doyen餐厅,就位于曾经的巴黎工业宫、现在的大皇宫入口处
只是,既然提索不经意间得罪完了巴黎有头有脸的人物,画里的用心良苦自然也就没人注意。加上媒体的有意针对,倾付了他毕生才华和巧思的“巴黎女人”系列 ,也未能令他重拾往日荣光。
1885年,思念爱人过度的提索沉迷神秘学和通灵术,只身前往中东,开始了他余生350幅宗教画作的旅程/提索《自画像》/1885
此后,他再也没有碰过现代生活主题的画作。
这个在当时被埋没了其价值与影响力的“巴黎女人”系列画作,不仅在日后成为了提索的代表作,更是学术界追寻巴黎美好时代风尚的标志性作品。
2019年奥赛博物馆和旧金山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提索:时尚与信仰”展览
光是收藏了其中单件的大博物馆就横跨欧美5个国家以上,直至今日,仍有艺术史学家锲而不舍地挖掘其中更多的传达信息。
展览上出现的“巴黎女人”系列
与此同时,一个事实却经常被人忽视:“女性凝视”的题材并不少见,描绘上流社会生活的画作也足够多。但若论二者兼备,提索的“完美女性世界”应该有名字。
小编 | CCi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