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巴陵的新书《妈妈的味道》
每当家里腊月熬猪油,我少不了要干一件事,那就是烧火炼油。
我老家在梅山深处的新化山区,家里生火用薪柴,要想火大,必须有人不停的添柴,也需要人去柴屋抱柴,还要把柴蒂捡了丢到火堆上去。烧火不是把柴堆在一起就有大火,柴薪需要搭建一个塔形的形状,柴与柴不能堆得太实,它们之间要有缝隙,又不能空得太宽。
还需要干柴与湿柴搭配着烧,尽烧干柴的火力大、不持久,尽烧湿柴老是冒烟、活力不足,只有干柴与湿柴搭配起来,干柴容易着火,顺便把湿柴烤干,烧的火力猛,又持久,也经烧。这一系列的烧火事项,既需要技术含量又要体力劳动。
我喜欢坐在柴窝里,也喜欢帮忙烧火做饭,这样可以边烧火边看书,小时候很多书籍都是在柴窝里读完的。每到要炼猪油的时候,母亲就要我去烧火,我可以把火烧得很旺,出油的效果会很好。
母亲炼猪油,她为了省时省事省柴火,喜欢把猪板油和猪肠油放到一锅来炼,用烧豆浆汤的大灶锅炼油,先把大灶锅刷洗干净,烧干锅内的水分,加一碗清水,把切好的猪板油放入锅内。
再切猪肠油,肠油比较薄,是连接大肠、小肠的油网,附着在肠壁上的部分有层薄膜裹着肠体。在宰杀猪之后,取出内脏,就要从肠子上撕下肠油,也就是把肠膜撕破。小肠大小均匀,膜比较好撕;大肠凹凸不平,膜不好撕,屠夫一般用刀来刮,一人拿着大肠,一人用尖刀轻轻的刮。肠油切的时候,要大块大块的切,否则炸完油之后油渣就成了粉末。
大火烧起来之后,油锅里冒起热气,等锅里的水烧干之后,猪板油基本熟了,也就开始出油,炼油的工作才正式开始。开始出油的时候,还需要翻动猪板油,防止底层温度过高炸烧了,否则油会有烟熏味,那吃起来就有股怪怪的烟痨味,会很难吃。
再放入切好的猪肠油,之后就不要再翻动,以免把油渣铲碎。出油的速度和效果与火力的大小关系非常密切,炼油时要保证有大火和猛火。我会马上加些干柴保证它的火力,同时也添加些湿柴棍棍,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和猛烈性。
猪肠油又名猪网油,简称网油,是猪的肠系膜、大网膜堆积的脂肪,在猪的腹内肠道上织成网状,在制作菜肴时可以当配料,被现在的厨师经常用到,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和满足他们的味觉,还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素。
经过二三十分钟之后,大灶锅里的油水慢慢往上涨,出油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水汽越来越少,油锅里的油块在缩小,炼出来的油在锅里冒着泡泡,叽叽喳喳的叫。
母亲拿起锅铲,把油渣稍微翻动一下,让所有没进入油水里的板油和肠油都淹没在炼出的油里。往往刚出油的猪板油和猪肠油都会悬浮在油水之上,不停的翻滚,在油水上冒出点尖尖来。
母亲就要问我们姊妹们,吃不吃菌子油,大伙马上站起来拍成一队,母亲到碗柜里拿出四个饭碗和一个菜碗,就开始给我们挑油水里翻滚的菌子油。
菌子油是小肠上的网油,煎熬之后,附着在小肠上的部分崎岖弯转,像蘑菇的边缘部分,极其不平整,极像鸡冠菌。油网的油被炼出了大部分,附着膜的地方也开始变焦变黄。
我们几姊妹喜欢吃焦黄的菌子油,即炸得干些的菌子油,如果母亲给我们选了稍微肥点的的菌子油,我们夹起或者丢进油锅里,或者放到她的菜碗里,等我们自己挑选到满意为止,才开始去准备佐料。我们现吃的主要是加白糖吃,那热乎乎的菌子油加上白糖,翻动几下,白糖就融化成为水。
再把菌子油翻动几下,让它充分粘上白糖或者糖水,稍凉一下,糖水就会与猪油凝固成为雪白的油脂。所以说,在我老家吃菌子油,要趁热吃。
我喜欢把一个菌子油塞到口里,再慢慢嚼,稍微肥点的,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油水冒出来,老家的土话叫油鼓鼓的,油香味在口腔里一陈肆溢,迷漫口腔,并迅速飘逸开出,满屋子里飘着油香。满嘴的猪油就像水一样缓缓流下喉咙,那种流过的感觉,香香的,滑滑的,爽快得很。
再嚼,油水慢慢减少,流过的感觉也越来越弱,继续嚼就是甜味了,接着是脆香味。菌子油无法完全咬烂、咬碎,最后只好一口吞下去。我们一般每人一餐吃三只菌子油就满足了,如果稍微炸得干点、切得小点的菌子油,我们有时一段时间很少吃油荤,也可以吃六七个小的菌子油。
母亲捡好一大碗菌子油,放在碗柜里过上一夜。母亲和父亲都不能吃上火的食物,所以很少吃热的。等到第二天早上,煮开的米饭过漏去米汤之后,把盛菌子油的菜碗放在饭上,盖好锅盖,烧火把饭蒸熟,再把其他菜炒熟之后,一起端上餐桌,加上白糖,菌子油没有刚从油锅里捡出来的时候那么油腻,没有那么香脆,味道纯香,更加甜腻,我们还要吃一两个,满足一年的馋劲。
母亲知道我们四姊妹喜欢吃菌子油,一般在出油差不多之后,就会用筷子把菌子油全部从锅里捡出来,或者等油完全炸干之后,把大灶里的火退净,炼好的猪油舀出来之后,捡出菌子油,加盐和辣椒粉,搅拌均匀,用瓷盆子储存。有的时候,母亲不加盐和辣椒粉,直接放瓷盆里冷却,再用来煮辣子皮吃,我们能也酷爱这道菜。
菌子油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热量高、胆固醇高,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食用。
亲,你有什么美食可以推荐给我吗?说出您的菜名,我就为您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