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有一种叫凉粉的街头小吃。陈粉多用绿豆粉制作,加入适量的水稀释,煮后凝结成块状,使其看起来像白玉。
凉粉这东西,或凉拌,或煎炒,爽口香浓的味道总是让人惦记。过去,阜阳卖凉粉的小贩多是担着一副凉粉挑子,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如今多出现在菜市场上。在凉粉的制作上,各家有各家的窍门,往往秘不示人。阜阳人吃东西嘴刁,谁家凉粉好,谁家凉粉孬,那是摸的门儿清。所以,往往质量好的那一家围的人多,而另外一家却“门可罗雀”。
在阜阳,凉粉的吃法按照季节的不同,一般分为热吃,凉吃两种。热吃就是煎粉,而凉吃也就是凉拌。
煎粉,就是把凉粉切成薄块,双面煎至焦黄,外皮焦脆、内里软嫩。那浓郁的香辣味道,路人顺着风老远就能闻到,吃一碗暖胃又暖心,有着别具一格的口味和风情。
过去,老城东关街口有一个卖煎粉的老人,人人都喊他老李。老李煎的凉粉很地道,生意不错。当年,卖煎粉用的是板车,一头放凉粉和调料,一头放土泥小灶,上面放个平底锅,锅腔子里几根柴火噼里啪啦的烧着火。当平底锅烧热后,在锅里放上油,把切成片状的凉粉放到锅里,翻来覆去地用慢火煎。
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煎凉粉也是如此。不管人多人少,煎凉粉的人都是不紧不慢,等凉粉煎的差不多的时候,想吃鸡蛋的,会打一个鸡蛋汁淋在凉粉上,再放上食盐、葱花、酱油,蒜汁、辣椒汁等佐料,用碗倒扣的煎粉上,让佐料入味,等用够时间和火候,才把煎粉铲进碗里。
煎粉必须趁热吃才能吃出好味道,刚煎好的凉粉味道浓香,吃起来有点烫嘴,甚至还有点粘口,但又不失香浓润滑。细品之下,除了香辣之味,那些调料汁所呈现出的酸、辣、咸、鲜、香诸味俱全,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凉粉凉吃,多在夏季,给人以清凉爽滑的感觉。在阜阳,卖凉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漏勺的工具,阜阳人叫“搜子”有人要买的话,只需用搜子往凉粉上轻轻一抚,条条丝丝的凉粉就出来了,并顺势放到碗里。其形其状,如玉丝冰挂。所以,阜阳人也把这种吃法叫着“搜粉”
凉粉搜好后,接下来就是给凉粉加上调料,因为凉粉本无味,一碗好凉粉,全靠佐料调配出来的。除了盐、辣椒油以外,为了易于入味,所有的调料都是用水稀释过的,然后一个个装在大口瓶子里,小贩可根据客人的不同口味调出满意的味道来。卖凉粉的小贩为吃客加调料的场景,看着也是一种享受,食客多时,像在表演,左手捏着两只已盛好凉粉的小碗,右手飞快地在调料盆子里舞动,还没有看明白,就已经做好了。
作为一种夏季消暑小食,凉粉也多出现在阜阳人的家庭饭桌上。把凉粉切成小片状,与黄瓜、荆芥加调料凉拌。而这道凉菜的味道好坏取决于配料是否丰富,深知这一点的阜阳人决不吝啬。食盐、花椒、胡椒、酱油、香醋、芝麻油、辣椒油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全部汇集在一起,口味真是丰富至极。而清凉爽滑的口感,由嘴而心,爽惬之至。
过去,总认为凉粉是阜阳的特色小食,岂不知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有风味凉粉,只是原料、制作工艺和风味不同而已。
有一年去四川,既然出来玩,就要吃当地小吃。四川的凉粉浇上红油、白芝麻、葱花,白的红的绿的,惊艳人眼。吃了第一口凉粉,感觉辣味太重了,快把眼泪辣出来了,实在是吃下去了。环顾四周,当地人却是呼呼啦啦的吃的带劲,我是在没有这个口福,只有羡慕的份了。
后来,才知道四川这种凉粉又叫伤心凉粉,是当地客家特色小吃。据当地人讲,伤心凉粉一说有二解:一为居住在洛带镇的当年湖广填四川来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为思念而伤心,故得名;二则指该凉粉太辣,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个个泪流满面,别人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在中国,凉粉的吃法不仅多种多样,而制作的凉粉的原料也是每个地区各有特色,比如板栗凉粉。那年夏天河南舞钢灯台架景区游玩,见一山民在山路边阴凉处卖凉粉。山民告诉我,这凉粉是板栗做的。板栗能做凉粉,反正我是第一次听说,按说板栗是不可以做凉粉的,因为板栗与豆类相比,所含淀粉较低。但人家说是板栗做的,我们也不去深究,所以就买一碗尝尝。
只见山民掀开一块灰白色的纱布,露出半坨圆圆的,咖啡色的凉粉,用抓凉粉的铁抓抓,手脚麻利的划拉着凉粉。眨眼的功夫,一大碗凉粉水盈盈的盛在碗里。然后浇上醋,滴上辣椒油,淋上蒜水,拌一拌就放在我的桌上,看着就让人有些馋。我吃了一口,凉爽爽的,果然味道不错。本来燥热的身体一下子有了几许凉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碗凉粉,不过是市井小食而已,但食物之于我们,不仅仅只是熨帖我们的胃,更能让我们记住一座城市的味道与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