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
对于90后长大的他们来说,甚至回忆起小时候无法释怀的零食,零食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感。
因为那些小吃,在如今,寥寥无几。感叹岁月无情流逝的同时,也试从某些“味道”中寻找童年的快乐。我想,对60,70,80后来说,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吧。
关于童年小吃的记忆,好像都是甜的
偶尔吃到一块有“记忆”的糖,思绪一下就飘回了以往
“叮叮糖、搅搅糖、棉花糖、钵仔糕...等等”
叮叮糖
▼
叮叮糖,原名麻糖,因制成的麻糖很大块,手艺人们会借用工具敲成小块来称斤两,敲打发出的‘叮叮声’便是它名字的由来。
反复的揉捏、拉扯,使麦芽糖、陈皮等原料味道融合,冷却后成型,做法如此繁琐复杂,大概也是后来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吧。
“叮叮糖,卖麻糖【má tāng】,麻糖甜,一角钱,麻糖酸,一角三”
其实小时候的我并不是很喜欢吃这个糖,又硬又粘牙齿,但每次看到街边有大爷挑着扁担敲击叫卖时,又总会跑过去买上几块,随后,便会有几个衣服脏兮兮的调皮小孩在旁哼上小曲“叮叮糖,卖麻糖,麻糖甜,一角钱,麻糖酸,一角三” 。我觉得,那一定是他们“羡慕”的表现。
搅搅糖
糖画
▼
那时候的大爷们摆摊总喜欢一边搅搅糖和一边转糖画,花五毛钱,买两根牙签往盆里转几圈,然后像拉面一样拉出丝缠绕成一坨,送入口中,这份甜,有点过分了。
记得第一次有刺激和期待的感觉应该就是转转盘吧。紧张于每次转盘箭头的最终定点,期待它指向最大的那条龙,看师傅大展身手。但我每次都只能转到那坨“圆粑粑”,师傅把糖浆往面板一撒,铲子一压,定型翻面,糖画,完成了...
棉花糖
▼
小时候的大冬天,你一定会在街边看到一位师傅,从机器边上的小杯里舀一勺白糖,倒进机器中心的洞槽里,用一只脚拼命地踩着棉花糖机。随着机器里吐出一丝丝的棉花糖,师傅便会转动手中的一根竹签,让吐出的棉花糖缠绕在竹签上,变成一个蓬松的球状。
棉花糖可以说是我最梦幻的童年了,轻飘飘得像被攥在手上的云朵,入口即化的瞬间,就像吃到了一口云。
但也许真的是时间过去太久了,这些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摊摊,竟已成稀有之景被路人用高科技产品拍摄。
钵仔糕
▼
对于钵仔糕,除了它伴随过的满满青春记忆以外,我想,只有一句话最能够代替我对它的评价:世界最漂亮最软的棒棒糖!
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味道,陪过我们
“爆米花筒、油茶、窝子油糕、糖油果子...等等”
爆米花筒
▼
爆米花机也许是如今众多传统手艺小吃里可见最少的吧。对于它,应该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都是捂着耳朵,等师傅炸开小黑锅,期待白烟散开后爆米花出炉的样子,爆出来的米花颗粒比电影院里的爆米花还要香。
但那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能卷成筒状的爆米花机。
师傅的手好像会变魔法一样,随着“塔塔塔塔”的声响,将机器里吐出来的热米花筒一节一节地卷成一把“伞”,喜欢甜的就多放点糖,那时候的快乐就是“打伞回家”,“吃手指头”。
油茶
▼
说起油茶,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北方,想起广东、香港,但曾经,它也是成都人民热爱的早餐之一。
成都的油茶有自己的特色:米糊糊上面撒上馓子、花生碎、黄豆、大头菜、再加点盐、辣椒油,最后加点葱花,一道美味早餐就此诞生。
不过或许是火的太早,以至于身边还是有些90后都不知道。
窝子油糕
▼
那时的油糕有两种,方块油糕和窝子油糕,方块油糕是糯米作成,内加盐、花椒,在油锅一炸,皮面金黄酥脆而内软嫩,窝子油糕则是有豆沙馅的糯米油糕,做成一面往下凹。
跟大部分人一样,我也是更偏爱窝子油糕的,或许是因为里面甜甜的红豆吧。
曾经,成都人的早餐里,爱吃它多过于油条豆浆,如今却早已被其他取而代之。
糖油果子
▼
可能会有人疑惑,为什么会放糖油果子进来,现在大街小巷也还是有很多卖糖油果子的小摊摊啊?
或许是带了点私心吧,但,它也是真的从90后的童年,或80,70,60,甚至更早的时候,跟随我们一起长大。现在,它依然是深受很多人喜爱的四川小吃。
而我的记忆里,最喜欢的还是菜市场门口的老奶奶坐在小木椅子上,烧着煤炉,捞起油炸开后,一颗颗小小的,软软的糖油果子,那个味道没有现在的甜,甚至还有点苦,没有芝麻,却有浓浓糖浆包裹。
亦如生活,因有酸甜苦辣咸,才够精彩
“酸、甜、苦、辣、咸的人生”
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人们会不断优化生活质量,追求品质健康,而淘汰一些东西,似乎是无法避免的,老手艺的失传,虽令人痛惜却也无法改变,曾经那些爱不释手的小吃,如今在某些地方细数可见,味道却不复从前。
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味道,才汇集了我们的整个精彩人生,有苦有甜,有辣有咸。
-End-
✉
编辑丨老天野
图片丨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了解更多小镇资讯,欢迎关注大城小镇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