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鸭舌、干烧线、北京鸭卷、脆鸭浦、鸭浦鲨鱼鳍等是1987年全聚德的老菜单,经典菜肴又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这一年,改革开放将近十年,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开始讲究舌头上的享受了。那么,全聚德在改革开放前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变革故事呢?顾九如,生于1954年,中华技艺技能传承大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总厨师长,北京烹饪协会副会长。
大家都知道,烤鸭是传统中餐,从来都是客人点菜,后厨现做。为了配合申办奥运,顾九如突发奇想,建议搞烤鸭自助餐。全聚德开张一百三十七年,还从来没有办过自助餐。顾九如的这个主意,对全聚德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把烤鸭办成自助餐,从菜式到服务,那都得重新设计。当时,在领导拍板之后,筹备全聚德这百年来第一次自助餐的重担,就落到了顾九如的身上。
2001年7月初,又到了北京的旅游旺季。游客们到北京旅游,总是少不了到全聚德尝一尝这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因此,这个时候,全聚德前门店的总厨师长顾九如也是分外忙碌。除了像往常一样照顾后厨之外,当时顾九如心里还惦记着另外一件事: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结果就要在一周以后公布了,身为北京旅游的标志性餐饮之一,全聚德能为这个大日子做些什么呢?
当时有一个总经理找顾九如,说咱们应该怎么办。他说咱们全聚德以前都是传统的正餐。因为客人来了,都憋着看北京申办奥运的结果,咱们不能搞一搞自助餐吗?在前门店各个角落都摆上了大屏幕电视,播放那个过程。准备了一些彩带,还有现在结婚的那个礼花弹。如果申奥成功了,就做一些配合的内容。
当时顾九如就策划,一楼摆了一个工字形的。在二楼天井两侧各摆一字台。从冷菜到面点到甜食,到前汤到粥类热菜。煎炒烹炸就布局到酒水,到烤鸭的片制,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当时在2001年,一个人卖票是200块钱,在北京做正餐的,卖自助餐票的应该算高的了,当时全场爆满。
顾九如他们做完以后,包括自己的厨师,都在那台面上留影,说没想到,这个百年多的全聚德,能有这个场面出现在这个申办奥运会成功当天,那一天,大家感到很欣慰也很高兴。
1971年,顾九如通过社会招工的渠道进入全聚德当学徒,那年他刚满18岁。在此之前,顾九如对全聚德是只闻其名,却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过这家百年老店。
顾九如觉得这个地方是个让人觉得很神秘的地方,他听老辈说,这个地方没有钱进不来。因为全聚德当时属于大饭庄,那阵老百姓生活水平比较低。
顾九如记事的时候,6、7岁的时候,听父辈念叨过。就说全聚德是一个老字号,里面有很多的大师傅很有名气,鸭子好吃,菜好吃,让人听着有点垂涎三尺的感觉。
顾九如听师傅们说,这"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据记载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后,明宫里的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经过炭火烘烤,做出酥脆娇嫩,肥而不腻的鸭子,被皇宫取名为"烤鸭"。后来明朝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且从宫里流传到了民间被进一步发展。在全聚德开张之前,京城里的烤鸭以焖炉为主流,焖炉烤鸭的特色是不见明火,烤鸭的皮肉不分离,名气最大的就是开业于清咸丰五年的便宜坊。而到了1864年,也就是同治三年,一位名叫杨全仁的商人发现了挂炉烤鸭里的商机。
挂炉烤鸭呢首先是明火,烧的是枣木,为什么用枣木呢?一个烟少,第二个火的持久力比较长。烟一多了,鸭子的感觉就熏黑了不行,烤鸭厨师,他随时取鸭、随时进那鸭子很方便。
另外,就是挂炉烤鸭,外面火烤着。炉里面的反射,就是回来的辐射来烤这鸭子,里面灌上汤,里面一烤开着锅,里面煮着外面烤着,所以达到了鸭子外面表皮酥脆,里面肉嫩的感觉。当时杨全仁做了市场调查调研,才决定做这个挂炉烤鸭的。他这个整体感觉就是在工艺上,应该说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当时这种挂炉的东西专门伺候宫里面的,而市面上没有。
当时会挂炉烤鸭这门手艺的人十分稀少,杨全仁遍寻北京城,终于重金聘请到一位曾经做过御膳,有这门手艺的师傅。随后,杨全仁在前门盘下一间倒闭的干果铺子。那铺子有三间小门脸,名字叫做德聚全。顾九如听说,从那德聚全,到全聚德的命名当中,还有段特别有趣的小故事。
为什么后来又叫全聚德了呢?因为过去做买卖都讲究风水,后来找了一个风水先生。说你这买卖已经倒闭了,你拿过来了,如果想翻身必须把它调过来,就是把全搁在前面,聚德搁在后面叫全聚德。后来他觉得全字,自己是阳泉人,自己的一个名字的音符在里面,聚德就是聚拢德行。随后他认可了,找了一个秀才,叫钱子龙,写了这个牌匾全聚德。
在全聚德内部,一直流传着这么三句话:人要能,话要甜,鸭要好。长久以来,这三句话就是全聚德的立足之本。话要甜,指的是服务要周到;鸭要好,说的是烤鸭的品质,这人要能,主要就是要求厨师们得有本事。顾九如从进入全聚德当学徒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朝着"能"的方向努力着。
开始学徒,师傅也得看你观察你,是不是这块料,是不是这块苗子。比如说他让你摸那个锅的时候,不是上来就让你炒菜的。因为在厨房中午休息了,师傅们可能都餐厅里,有时候三个凳子搭在一起,中午躺一躺。
顾九如他们就在厨房里,那些好学的这些徒弟们,就是说找点破白菜梆子,还有一些不用的下脚料,在锅里头练。有时候颠颠沙子。可能有些师傅就注意了,觉得这孩子是一个很用心的人,觉得他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别人都在休息了可他还在练。这样一来,师傅发现他是这块料,具备这些基本的要求了。
按照全聚德的传统,所有学徒都得从烧煤洗菜的小工做起,顾九如也不例外。帮厨打杂的时候,当徒弟的最重要的就是看着老师傅们是怎么做的。
每天规定9点上班,师傅有时候8点就到了,那么你作为徒弟比师傅还得要早。师傅先做烤鸭的鸭胚,鸭胚制成以后,基本上占了一半的工作量。当时的环境,并不好不像现在,晾胚间有温度有湿度,有一个专业的晾胚间。那阵没有,大房间里面有一个吊扇,吹着这个鸭子。春秋还好一点,到这个冬季到夏天,就不好干了。老师傅就在肉食胡同一巷二巷房檐下,定了两个钉子挂上铁丝,在边上挂上鸭子看着。他们跟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
在全聚德干了三年的勤杂工之后, 1974年,顾九如开始正式学习做烤鸭的手艺。以往他都只是为师傅们打打下手,如今真正上手学做烤鸭,他才明白,这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那其中真有不少门道。
这天赶上重要宴席了,平常烤一只鸭子都在45分钟,老师傅听到上面服务员说了,今天这一桌饭吃的快,30分钟必须上一只鸭子。一般的厨师做不到的,但熟手能做到30分钟熟。
因为全聚德烤鸭有一把铜壶,他把铜壶里那个汤倒出来,因为那个水是热的,反复的给他换汤,连烤加大火力30分钟,那个鸭子就能熟。
一般厨师是做不到这点,而且鸭子和45分钟烤的鸭子没什么上下。颜色红亮饱满,而且吃到嘴里头,皮酥脆肉鲜嫩。师傅确实做到家了,吃透了。一般厨师达不到这个水平。
像学烤鸭子这种传统手艺,从来都是身教重于言传。有的时候,真正的窍门那师傅也是秘而不宣的,当徒弟的要想学,就必须得在平日里处处留心。
他们盯着这个关键环节,尤其这个烤鸭的时候,那个鸭肝,轻易是不撒手的。把握炉火很重要,火大了没用,火小了没用。整炉鸭子怎么弄,半炉鸭子刚进去的怎么办,后进的怎么办。烤鸭是随时往里进的,还得记着,那鸭肝分前排肝、后排肝。前排肝怎么办,后排肝怎么办,他都有一个流程在里面。开始顾九如看不明白,只能瞄着一点点。比如说师傅打水,给师傅点颗烟。然后师傅看见他,有时候聊聊一句半句的,不见得能了解,刚上来他也不明白。师傅一举一动,不细观察是不明白的,只有有心人才能看出来。
为了学好烤鸭这门手艺,顾九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苦学。一晃5年过去,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25岁的顾九如终于正式晋升为全聚德前门店的厨师。也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入各行各业。顾九如发现,自己所处的餐饮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按照传统,学厨的人没个十几二十年,是没法闯出名堂的。而改革开放,给了勤奋刻苦的顾九如一个提早成名的机会。
顾九如是1984年评的技师,北京评了一大批的技师,当时叫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那年顾九如30岁,工作也就13年。要提技师,应该工龄在15年。他在第一服务局,被破格晋升为特二级技师。在北京,他是最年轻的特二级技师。他说他应该感谢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之后,整个餐饮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顾九如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不仅许多私营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肯德基、麦当劳这种背景雄厚的洋快餐也出现在中国大地上。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就在前门大街上离全聚德几百米的地方开张了,这一中一洋两个品牌,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身为全聚德的大厨,顾九如想当初还这是被肯德基红火的经营架势吓了一大跳。
肯德基在前门开的第一家店,快餐大家都觉得很新鲜。顾九如就进去看了看,觉得肯德基人家的环境,包括展卖商品,还有出品的速度,乃至人的节奏,还有小孩子来有一个区域,都挺新鲜的。那里客人多,而且这个前门地区又是天安门广场流量很大的,很多南来北往的外地客人,看看有个洋快餐,人都有一个猎取心,都要去吃都要去尝。客人多得真是像排队白给一样。
当时的全聚德,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传统的中国风味不再是顾客们唯一的选择,变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博取众长,改进全聚德的口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顾九如做为全聚德厨师的代表,被派到外国取经。
顾九如当时去的就是泰国,国宾大酒店。学习人家的加工方法,应对大型宴会,包括宴席的布置,走宴会的程序,管理的流程,各个菜系的搭配等等,对他的启迪很大。对于在国外这么一个大的酒店做厨师,对日后的提升,走向这个管理岗位,顾九如觉得大有裨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全聚德要服务的南来北往的游客是成倍的增长。原来单一的鲁菜风格,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各地顾客的要求,当时,顾九如身为全聚德前门店的招牌大厨,也积极地想办法进行新菜式的研发。
中国开放了,都要到中国来看一看,世界各地的,还有咱们国内的一些客人,有钱了,经济收入上去了,都要旅游。来的客人多了,对吃东西要求就不一样了,很多风味如雨后春笋般都显现出来了。比如说当时的广东菜,比如顺风,再比如说很多的合资饭店,在北京每年都增加。
如果全聚德老是按部就班,按以前的老套路走,肯定是不行的。全聚德在这个基础上,又融入了一些别的菜系代表性的东西。比如说关东菜古老肉,古老系列淮阳菜的鱼圆、鱼头、狮子头加猪头肉,他们融入一些别的菜系的核心。
当时的全聚德,不仅要面对国内游客,还要面对慕名而至的外国游客。如何照顾到这些洋顾客的胃口,是个大难题。为此,顾九如可没少下功夫。
随着全聚德一些厨师,80年代出国,赶上国外的餐饮,90年代,中国人吃的东西很丰富了,别的风味也多了。他们就研究出柠檬味道的,柠檬鸡柳,柠檬鸭柳。还有一些茄汁的等等,这些菜肴得到了国外游客的认可。因为这适合他们的口味,既有咱们自家的东西,又有一些国外人能接受的口味,所以他们很认可。这些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顾九如和同事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他们的努力下,全聚德的菜品和口味不断丰富,全聚德老店的名声越来越大,这全聚德的烤鸭更成了游客到北京不可错过的一道名菜。1993年2月,顾九如在全聚德前门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希思以前来过中国,在国宴上品尝过烤鸭,但他还从来没有亲自光顾过全聚德。顾九如琢磨着,这一次,自己一定要让这位贵客感受一下全聚德这不一样的烤鸭宴。
当时从这个菜单安排,首先第一个内脏的东西,国外人不喜欢吃了。要在这个鸭子身上做文章,他们给安排一道菜,在烤鸭的基础上,有入味的烤鸭,形成了一种烧鸭的味道。就是入味烤制把肉脱出来,然后抹上一层虾胶,再蘸上一层芝麻炸制而成。配入一些蝎子,全蝎芝麻压方,就是传统的炸鸭胗肝,因为外国人不喜欢内脏。然后他们又做汤菜,用鸭肉和一些菌类,还有一些海鲜,叫清汤四宝。就是因人而异。
除了在菜单上别出心裁,为希思量身打造之外。顾九如还带领着服务员,为希思详细地讲解吃烤鸭的规矩和诀窍。
吃烤鸭第一先吃什么,第一刀下来就是那个胸脯的一块皮,就是鸭脖子后面那块。那块皮片切下来以后,先尝尝它的表皮,到嘴里头酥脆,入口即化。蘸点白糖吃,感觉那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就是说皮肉相间的。顾九如给对方送上片成条,片成条卷食荷叶饼加入大葱,这个效果是最好的。然后到腿部了,因为腿部这个肌肉,它原来是活动的。它的肉制的感觉跟脯肉又不一样,到嘴里这个鸭肉有点弹性。
然后顾九如再给对方片成片,加食大葱。放在那个空心烧饼里面,这个片和这个烧饼匹配恰如其分,搁在里头正合适。对方吃到嘴里的感觉,那个烧饼是半发面的,有芝麻香味,再加上鸭肉柔软的香味、大葱甜面酱,那种感觉又不一样。就是说皮怎么吃,鸭肉的皮净鸭肉怎么吃,皮肉相间的肉怎么吃,条怎么吃,片怎么吃,都有服务员跟客人来一一来解答。
1994年,顾九如被任命为全聚德前门店的餐饮经理。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厨艺技能和管理才干,使得全聚德前门店的生意蒸蒸日上。1993年5月,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成立。2002年末,49岁的顾九如,被集团领导任命为全聚德集团的总厨师。在顾九如的带领下,如今的全聚德,菜品已经丰富到近五百种,每年都要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多万人次。
顾九如说这一辈子学不完,干不完。他觉得做一个厨师,有这么几句话。第一句是"历代名厨传技艺"。全聚德的厨师一代一代的,持续传播优良的技艺,从没断绝。第二句是"烹饪园地出奇葩"。现在的烤鸭就是一个金字品牌。第三句话是"传承创新寻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创新,但是要创新就要追寻文化,厨师自己要有文化,还要学习研究烹饪文化。最终做一个好的厨师,一个复合型人才。顾九如说最后一句就是"以德为先行天下"。
在全聚德干了半辈子,顾九如见证了全聚德四十年来的发展道路,也从一个侧面见证国家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四十年发展之路。2007年11月,他还亲眼见证了全聚德这家百年老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老字号餐饮企业,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现如今,59岁的顾九如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维护全聚德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开发新菜品上。其实,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不仅是顾九如座右铭,也是全聚德老店能够传承百年,如今依旧生机勃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