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方言较多的国家,汉语方言经常被分为地区八大方言。
在陕西省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韩城方言,它融合了多民族文化,非常的有趣。
韩城方言非常讲究,光“羊”这个字就有多种叫法。一般情况下,韩城人将“羊”读为“哟(yo)”,但读“羊肉”一词时,“羊”却不作“哟(yo)”音,即活着站着的为“哟(yo)”,宰杀后成肉食时为“羊(yang)肉”。在《韩城市志》中,韩城人把“母羊”称为“羊母子”,读作“哟(yo)母子”,把“公山羊”称为“骚货”,“公绵羊”称为“圪(gē)迭”。也有些复杂的情况,即羊肉既可读“yang rou”,也可读“哟入(yo ru)”,且羊头肉就是羊头肉,而羊杂碎却是“哟头肉”。
韩城人爱吃羊肉,一般不加任何调料,喜欢吃羊的本来味道,如果谁喜欢加许多调料,便会被认为是“不会吃”(这里指的是纯羊肉,不是用羊肉做成的其他食品,如羊肉糊卜,那是要加调料的)。吃纯羊肉时,主人会问:“你要甜的?咸的?还是酸的?”这里所说的“甜”就是“淡”,即什么调料也不要;咸就是要“盐”;酸就是什么调料都可以用,如盐、醋、辣椒等。
“甜”的本意是“像糖和蜜的味道”,韩城人却把它当做什么味道也没有。不仅在吃羊肉上,韩城人在许多场合都赋予“甜”字一种近乎“一无所有”的含义。例如不加调料的面汤叫“甜汤”、没写字的纸叫“甜纸”、没有意思的话叫“甜话”、无所事事的人叫“甜人”。
再说这个“酸”,一般吃羊肉类食品,外地人都不会加醋,可韩城人都愿意加点醋吃。在许多地方,韩城人又给“酸”赋予了有内容有味道的含义。例如,没写字的纸叫“甜纸”,写了字的纸就叫“酸纸”。
从韩城人吃羊肉的诸多讲究中,我们大概了解到韩城文化是汉蒙文化、宋元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融,这从其丰富多彩的方言用语上就能体会到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