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白粉,不记得确切是什么时候。
只是因为过程充满趣味,偶尔还会被父母拿出来说。那次是和我爸去他同学家做客,就在那里吃的午饭,而有一道奇特的菜吸引了我。看起来是很多大块大块的肉,被码放得很整齐,表皮呈现出红褐色,有些皱纹的感觉。隐约能够看见肉下面还有些深褐色的东西。虽然自己叫不出名字,但是看着就是喜欢。
我应该是吃了不少,具体感觉肯定不记得了,但是小孩子都只会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平常的我,是从来不吃肥肉的,油腻而且口感特别差。但是,鬼使神差,那一天就吃了很多这种肉。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妈。然后就是我和我妈之间的“谜语猜猜猜”。
妈妈,我今天吃了很好吃的肥“嘎嘎”,一点都不腻。
肥“嘎嘎”,是回锅肉?我回答:不是。
是红烧肉?我回答:也不是。
一连串地猜测之后,我妈还是一头雾水,然后我爸才说出了真相,那道菜就是烧白。
后来,烧白就成为了我会吃的极少数的肥肉,红烧肉和回锅肉都得看心情。当然了,随着年龄变大,挑食的毛病也渐渐改了,现在除了肥肠,基本上其他菜都能吃。而烧白就像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只要能够遇上,看对了眼,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最近,在重庆小面里,居然也发现了烧白的身影。原本只是好奇,想要尝个鲜,谁知吃过之后才发现,原来烧白和重庆小面搭配起来也是如此和谐。烧白这道菜,要是在选料和制作过程中有没能把控好的地方,都不能呈现它最好的状态。
作为川菜当中的经典,烧白并不是大家对川菜的传统麻辣印象,而是咸香口味,带有一点点甜,另外一种夹沙肉(甜烧白)另当别论。
烧白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所以一般是作为重量级菜品登场的。关键的难题在于制作那看起来诱人的酥皮,叫法不一,随你喜欢。需要先把肉煮好,然后放在油锅中煎炸,让猪皮形成自然的褶皱和颜色。之后再切成均匀的肉块,皮朝下,规则地码放在碗里,最后铺上宜宾芽菜,上锅蒸。待蒸好之后,用盘子放在蒸碗上,再倒扣过来,即可上桌。
这几个关键步骤就已经非常繁琐,而过程当中还涉及到很多的细节处理,整体弄下来,也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所以,不要小看你吃的这一盘烧白,在它的背后可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提到烧白,很多人必然会联想到梅菜扣肉,虽然都属于扣肉这个大范畴,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最主要的就是两者使用的辅料,也就是垫底的配菜。烧白用宜宾芽菜,而梅菜扣肉则是梅干菜。这里好像又得说一说两者的区别了,而实际上它们也属同源,只不过在腌制和加工时有一些差异。
而对于烧白,我还有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点,那就是大学。大学食堂里 ,烧白也是特色菜。虽然水平不太稳定,但是遇上好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而有一位负责烧白窗口的大叔,就是我们最愿意见到的人。
相比较其他大妈,这位大叔在打菜的时候总是会分量更足一些,特别是对于烧白而言,那简直是太好了。不过,后来这位大叔被调去了另外一个食堂,我们吃烧白的次数也就变得少了,那种对烧白充满期待的感觉,再也回不来了。
这还不够,因为其中一位室友对烧白的偏爱,我们强行将他的外号命名为“烧白”,自此烧白对于我们这群大学同学来说,就不再是简单的一道菜,而是别有深意。
更多精彩,重庆游品(CQGAC023)等你!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