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在旅行
前言:
各位读者周末好!今天国军将为您带来古巴系列的下一部。
作者人在旅途,真实名字是王瀚,男,1973年生,获得工学学士、理学硕士,通晓英语、西语、法语。曾在国有企业、高等院校、上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历任工程师、讲师、高级商务经理,后在墨西哥和智利工作和生活。目前主要从事拉丁美洲的研究,主要为国内企业赴拉美从事商务活动提供咨询和辅导,同时提供拉美地区的会展、旅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资讯和服务。作者邮箱是kelvin@modanc。欢迎和作者联系交流。
为了更好地让识局读者能够了解一些不太常见的异域国家风情,识局将利用周末时间不定期推送一些中国人民很感兴趣但很少去的国家的介绍,而且都是亲身经历的写实。欢迎各位在朝鲜、南非、东欧、拉美、中亚等国家的识局读者为识局提供您的大作。识局君甚为感谢。
新年对古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这时候孩子们一般都有两个礼拜的假期,为了迎接新年,他们家家户户都会做传统的节日大餐——烤乳猪。当然有钱的人家还会自己偷偷杀一头猪(据说政府是不允许老百姓私自杀猪的),满足全家人的胃口。即使再没钱的人家,也是要买些肉买些好东西体面地过节的。
我有幸地看到了古巴人家制作猪肉的过程,也有幸吃到了他们自己做的全猪宴。我们去的这家,大概人口众多,所以杀了一头大猪。只见他们一家人在院子里摆了至少三口大油锅,然后四五口人各司其职,一个人切猪肉,一个人划猪皮,一个人准备干柴,还有一个人负责不停地搅拌油锅里的猪肉,当然油锅里都有他们事先放好的调味料,比如盐、胡椒、salsa china(酱油)之类的。他们会先把猪皮切成小块,放油里炸成干,不要小看这些猪皮,它可是古巴人相当喜欢的一道名菜,或者准确地说,一道“零食”,叫做chichalon。做完这个之后,再是油炸猪心之类,不得不说,虽然听起来很血腥,现场看着也很残忍,但是古巴口味的油炸猪心加了盐、蒜等调料烹制,很是美味,一点儿也不油腻。
说说这个小镇的风景,它的旁边分别是Piñares省和Pina de Río省,海拔较高。因为这一片地区和中国的桂林景色相像,所以被中国游客称为“小桂林”。这个地方可谓是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空气清新,草木茂盛,完全是在哈瓦那看不到的景象。广阔的农场,零零散散悠闲地吃着草的牛马,孤独地生长着的球状树冠,满目的花树,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不知道在中国,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这样美丽的地方。
因为第二天跟当地教会的阿姨去了她家农场,所以有幸更加贴近了那里的大自然。她的女儿女婿就是刚才提到的毕业后回乡务农的博士。当地居民大都是以农场为生,每天都是早上四五点就去田里干活,然后一直到下午两三点,在田里吃顿午饭,很是辛苦。每户的农场里都会有一间自家建的小木屋,屋子里放着日常生活用品,床,炉灶,换洗的衣服什么的,虽然只是田里的一个小木屋,但主妇们也都收拾地特别干净整洁,如同自己家里一样。农场的风光、小镇居民的淳朴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巴待了两年多,从位于古巴西部的首都哈瓦那跑到过古巴最西端的Baracoa省,从愈发乌烟瘴气、追逐金钱的大城市哈瓦那游走到简单朴实、真实善良的小乡村。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和事,时间把不快和烦恼滤去,剩下的全是美好的回忆。现在想来,其实除却物质上的东西,古巴人生活得太让人艳羡。他们或许金钱上不富有,可起码精神上不贫穷。
古巴人爱美丽,爱明艳;爱音乐,爱舞蹈;爱party,爱吃甜;爱明晃晃的首饰,爱赤橙黄绿青紫蓝。他们会不惜排两个小时的队,只为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Coppelia(古巴非常有名的冰激凌广场)的冰激凌;他们会在傍晚的时候,沿着海滨大道成群地坐着,吹着海风,聊着各种有营养没营养的话题;他们喜欢在周末的时候举家外出,行走在哈瓦那的大街上,一人一个热狗一罐啤酒或土可乐,俨然是过节一般的享受。他们不像我们这样脚步匆匆,不像我们这样不懂生活,也不像我们这样拘束纠结不知如何去快乐地过活。
古巴人爱中国文化爱得比我们还深沉还用心,比如小小的哈瓦那保留着一个年岁久远的“中国城”;比如古巴有很多年轻人自幼习武,不少老人都爱打太极拳。当我们已经渐渐忘却祖先留下的这些宝物的时候,古巴人捡了起来,视若珍宝,薪火传承。我的好几位古巴友人都是学武出身,一边在古巴武术学校里当教练,一边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全都是出色的年轻人。
人们能自由地去学习,要感谢古巴的教育制度。古巴实行教育免费,自1961年就进行了“全国扫盲运动”,其民众从幼儿园到博士接受的都是免费教育,这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当然,开设在哈瓦那的孔子学院也是不收学费的,加上这几年“汉语热”的推动,古巴人学习汉语的热情让人叹为观止。每年九月份报名的时候,都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有成人、儿童,社会人士、大学生以及六七十岁的老年人。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来这儿上课的学生搭配很神奇,绝对是其他汉语学校无法比拟的。比如,有男女朋友一起学习的,有夫妇二人一起携着手来的,有祖孙俩在一个班里上课的,还有兄弟姐妹一起来的,更有甚者,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拿我教过的班级来说,我至少已经遇到过四对双胞胎或龙凤胎坐在一起上课。有一天晚上,我下了课,送走学生,正要回家,看见班上有个学生还坐在大厅的沙发上,于是就问他怎么还不走,他指了指其中一间教室,说,我在等我妈妈。我看了一下,原来她妈妈也是我上学期教过的学生。顿时感慨万千,妈妈先接触了汉语,然后又带着儿子来报名学习,这样的汉语热情,对于我们这些汉语老师而言,是多么的令人欣慰!而这样的家庭范围内的广而告之,对于我们的汉语事业来说,又是多么值得赞扬的宣传方式!
古巴的另一项大福利就是医疗免费,它是全世界少数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之一。古巴还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医疗援助,约有40多个国家里都有古巴医生在义务工作。古巴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医疗体制和社区医疗模式。据统计,在全国约八万名的医生中,将近一半是家庭医生。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就设在社区里,看病非常方便,医生还做家访出诊,病人不用出家门就能看病。而且,古巴病人就医问诊挂号治病通通不需要花钱,在古巴留学的外国人,只要凭古巴身份证,也可享受同本地人一样的待遇。在刚去古巴有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不服,严重过敏,身上长满了蚊虫叮咬一样的包,朋友带我去诊所看病,医生相当友好,问了我很多症状,细心地给我开了药方,告诉我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全程微笑服务,却未曾管我要半毛钱。
在国内听惯看惯了“病人起大早排队预约,花大钱看医生门诊,对方却待之以冷脸白眼”之类的事情,冷不丁在古巴遇到这样的礼遇让我受宠若惊感恩戴德,可,这只是古巴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诊所。我还记得有人给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在古巴,一个人在骑车时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太太,那人见状连忙扶起老人,要带她去医院,老太太一把甩开骑车人的手,不耐烦地说:“走开,我没事,去什么医院”,说罢拍拍身上的尘土就离开了。先不论故事真假,反正我觉得合情合理。想想同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国内,恐怕撞人者十有八九要逃逸,被撞者绝大多数要讹钱吧。由此可见,精神文明跟不上,跟社会保障层面多多少少还是有关系的。
因为政府的诸多福利,古巴老百姓并不像我们活得这么压力重重。他们买日常必需品有补贴,虽然好几年前,劳尔·卡斯特罗就在古共六大里提出要逐步废除购物券,不过目前看来可能还要实行一段时间。
自2014年12月古美宣布重归于好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个被美国制裁了半个世纪却依然坚强存活的社会主义岛国,眼看委内瑞拉、中国等国与其经济交往愈加密切,欧美大国们誓言也要奋起直追,与古巴开展业务。刚刚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希望美国尽快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从1992年开始,联大每年都会通过决议,要求美国停止对古巴的封锁,从刚开始的59个国家支持,到今年的191个国家赞成。这个改变来得快也好,慢也好,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至少我们是这样希望的。
现在还有几位一起去的人坚守在古巴工作,和他们联系依然很难,但是听说哈瓦那已经开始覆盖wifi,虽然上网费用很贵,但是越来越多的古巴年轻人开始追赶时代的步伐,上网刷脸书,下音乐,聊朋友。
或许此时落后,彼时就发达了,谁说得准呢?
古巴,有人恨它的落后十年,有人爱它的风景无限。爱也好,恨也罢,我想,那都是源自无限的眷恋。
附:
1、古巴的福利制度
古巴的福利制度在目前世界福利体系里面都颇为特殊。在古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古巴把仅有的“蛋糕”做到均匀合理的分配,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到所有的古巴民众身上。古巴每年的财政支出,有一半以上投向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这两项最大的“社会主义福利”上,确保民众都能公平地享受改革的成果。
2011年4月,古共六大通过的《党和革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纲要》(简称《纲要》)强调,古巴政府将继续保证全体居民享受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对居民进行适当的保护。
来源:《古巴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2、古巴首都哈瓦那简介
古巴首都哈瓦那(la Habana)也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西接马里亚瑙市,北靠墨西哥湾,东临阿尔门达雷斯河。人口220多万(1998年)。始建于1519年。1898年起成为首都。地处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
哈瓦那可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面积不大,街道狭窄,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是总统府所在地。大部分华侨也集居于此。哈瓦那老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新城濒加勒比海,建筑整齐美观,有豪华的旅馆、公寓、政府机关大厦、街心花园等,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现代化城之一。
市区中心何塞·马蒂革命广场旁立着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纪念碑和巨大铜像。在9号街的广场上,有一高达18米的赤色圆柱形大理石纪念碑,这是1931年古巴人民为了表彰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建立的功勋而建。在黑色底座上刻着“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的碑文。市内还有1704年建的古老教堂,1721年建的哈瓦那大学,1538—1544年建立的城堡等等。
圣塔玛丽亚海滩是哈瓦那的著名海滩之一,这里山环水抱,风景优美,是美好的避暑胜地。
哈瓦那是著名良港,海湾狭长,湾底建有地道沟通两岸。在海湾进口处左岸是建于1632年的莫罗城堡。陡峰峭壁,地势险要,最初是为防御海盗修建。1762年英国殖民者攻打哈瓦那时,在莫罗城堡前遭到古巴的农民自卫队的英勇抗击。十九世纪中叶起,莫罗城堡成为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监狱。1978年古巴政府在此建设旅游点,接待各地游客。海湾对面俯瞰全城的卡瓦尼亚高地圣卡洛斯城堡上,从17世纪末哈瓦那修筑起城墙和城门后,每晚9点钟都要准时举行鸣炮仪式,宣布关闭城门和港口。鸣炮的传统至今仍保留着,并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
来源:新华网
阅读古巴系列一,请点击以下链接:
独家特约:我所眷恋的古巴(上)
(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