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马i3,不少人会想到8年前宝马推出小型电动车,不过今天这个名字已经易主,变成一款标准的纯电中级轿车。这款车是基于宝马3系长轴距版“油改电”的产品,目前只推出了eDrive 35L一款车型,采用后置电机后轮驱动,售价34.99万元。这台车的零百加速、续航与特斯拉Model 3相差不大,很多用户也会在两者间对比选择。近日我们在宝马i深圳欢乐港湾店对2022款eDrive 35L进行了实拍,我们一边给大家介绍新车的特点,一边对比下两车的差异。
新车特点:
1、基于3系长轴版“油改电”,是目前宝马品牌最便宜的新能源车型
2、外形小改,采用了封闭式前脸,车身优化了空气动力学造型
3、车厢配备12.3英寸+14.9英寸的一体式曲面屏,车机搭载iDrive 8.0系统
4、搭载宝马第五代eDrive后置单电机,零百加速6.2秒,CLTC续航526km
5、底盘采用HRS液压回弹减震器,后轴配备空气弹簧,适应性更高
虽然宝马做电动车有几年了,但真正的电动车平台NK1(Neue Klasse平台)的车型据说要到2025年才能推出,在宝马电动车产品序列看是第三代车型了。为了应对当下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现有平台上改进也算是务实之举,之前的iX3做得就不错。i3是在3系长轴版(G28底盘)上实现了电动化,因此尺寸和外形都很接近。不过宝马对底盘重新做了强化与调校,保证安全性与操控性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颜色方面,提供碳黑色、墨尔本红、矿石白、波尔蒂芒蓝和摩天灰共5种配色。
前脸主要变化是宝马标志性“双肾”格栅改为封闭式,可以降低风阻,增加蓝色边框,右侧还有专属的“i”标识,提升身份归属感。下格栅变化不大,采用主动式格栅,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开度。
头灯造型变化明显,“天使眼”得到保留,分体式近远光灯配备LED光源,但日行灯改为两道弯折造型,比燃油车辨识度高多了,头灯底部也变得平直,看起来简单大方。下格栅两侧通风道造型变得很小,但内部导风槽的面积并不小。
侧面造型变化不大,主要改变是前翼子板处增加了鱼鳃式出风口,与底裙线进行了自然融合,看起来丝毫不显违和,它的作用是将前轮拱内部气流引导至车身侧面排出,也是为了降低风阻。保留了经典的短前悬长后悬的车身结构,前机舱长度充分,车身高度比较低,整体姿态依旧比较运动。
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72/1846/1481mm,轴距为2966mm,尺寸比起燃油长轴版略有增加,甚至连轴距都增加了5mm,说明底盘变化的幅度还是比较大。与特斯拉Model 3相比,轴距和长度都多出不少,看起来更像是大了一圈。
黑白双色拼接的外后视镜与燃油版基本相同,设有修长的LED侧转灯,并未布置侧置摄像头,360°全景影像需要花费8600元选装,并不便宜。外后视镜支持电动调节、折叠、记忆、加热、倒车自动下翻和锁车自动折叠,功能上比较齐全。
车身同色门把手支持选装全车无钥匙进入,特斯拉Model 3为标配。
前后轮都是18英寸的轮圈,这种半封闭式造型是为了降低风阻,铝合金材质也经过轻量化处理,造型非常有设计感。由于后轮驱动,前后轮的胎宽并不相同,前后的轮胎规格分别为225/50 R18和245/45 R18,更宽的后轮提供更足的抓地力。因为电动车瞬间扭矩很大,这台车增加了ARB防滑稳定控制单元,提升湿滑路面起步的稳定性。
车尾变化主要是底部保险杠,去掉排气管,两侧加入蓝色扰流板结构,对于底部气流进行梳理,同样能降低风阻。3D立体尾灯得到保留,灯带有悬浮式视觉效果,其余部分采用熏黑装饰,看起来更显深邃。
车厢的变化比较明显,中控台基本没有变化,采用12.3英寸+14.9英寸的一体式曲面屏取代了分体式的数字交互通道,整块联屏通过支架布置在中控台上,右侧屏幕向驾驶员一侧倾斜6°,便于观察。中央的出风口由两段改为整体式,还取消了一部分实体按键。挡杆台取消了高耸的挡杆头,显得平整很多。
采用M运动套装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直径小、握感饱满、触感舒适,不过取消了后方的换挡拨片。横幅多功能控制采用按键+滚轮组合,非常顺手,左侧用来控制驾驶辅助系统,但只提供定速巡航和主动刹车,连L1级都达不到,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L2级辅助功能需要选装,费用为5900元选装,这点是远不如特斯拉Model 3。
联屏左侧为12.3英寸全液晶仪表,UI界面采用宝马M风格的绿蓝红,看起来既时尚又不乏运动感,右侧可显示电脑调节界面,还支持选装HUD抬头显示。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是无仪表布局,宝马i3对于传统用户照顾更周到。
联屏右侧为14.6英寸中控屏,搭载宝马最新iDrive 8.0车机系统,卡片式的主界面展示很直观,左侧主菜单、右侧展开二三级页面的呈现方式也非常直观,屏幕像素较高,触控的流畅度也过得去,还增加一些上网的视听应用,比之前的车机确实提升了很多。不过,自带的导航反应较慢,地图画面老套、数据更新也比较迟缓,实用性较低。
中央出风口变成一体式,而且将燃油版出风口下方一排空调快捷键都取消了,只是保留了前后除雾键布置于下方,因为空调可以用屏幕或语音来调节。下方少数按键也全部改为平面化的触控键,只有音量键还固执地保留了旋钮,毕竟这样的操作最为便捷。
挡杆台造型基本没变化,但将“小鸡腿”电子挡杆改为小尺寸电子挡位拨杆,操作更简单,而且让整个挡杆台变得尤为平整,看起来非常舒服。周围布置的实体按键还比较多,也依然保留了iDrive控制旋钮,这些按键包括ESP开关、驻车雷达、启动键、驾驶模式、自动驻车、“P”驻车挡、电子手刹按键。前方可翻折盖板下方是储物空间,包含双杯架、12V电源、Type-C接口和手机储物格,可选装无线充电功能。
中央扶手箱开口方正,有一定深度,容积比较可观,内置一个Type-C接口,勉强满足日常用电需求。
采用黑+火山红组成的Sensatec 2.0双色内饰,中控台和门板顶部是黑色软质塑胶,门板上红色部分是仿皮材质,触感舒适。并且嵌入多色氛围灯带,这点可以让Model 3车主羡慕了。追求高品质音乐体验的朋友还可以选装带17喇叭的哈曼卡顿音响,费用是8000元(含手机无线充电)。
前排座椅采用仿皮包裹,双色搭配与车厢风格统一,皮面加入了菱形纹路点缀,显得更高级。坐垫增加了手动调节的腿托,适应性更高,靠背的侧向支撑也足够,头枕也支持前翻,填充物软硬适中,人体工程做得非常成熟,舒适性很高。主副驾座椅均支持前后、靠背、高低(4向)电动调节,驾驶位带记忆功能,腰部支撑和座椅加热都需要选装,这点也不如Model 3实在了。
后排座椅材质与前排相同,但坐垫和靠背的填充物比前排更饱满,还提供了软质头枕,靠起来很舒服,坐垫的长度和靠背的侧向支撑都不错,舒适性同样较高。空间方面,侃弟身高175cm,腿部两拳三指,头顶一拳两指,足够所需,只是中央地台隆起较高,对于中间乘客腿部活动影响较大。配置方面,提供带双杯架和储物板的中央扶手,地台式出风口,双Type-C接口,车顶还加入了可开启全景天窗。
尾厢空间与燃油车相当,容积较小是3系长期的通病,这里也同样继承过来。尾厢的纵深不算短,但宽度较窄、高度也不够,所以常规只有410L。这台车的好处是尾厢并没有被电池或电机侵占,坏处是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不能拓展空间。地板下方后端还有储物暗格,能够放置充电枪等设备,未提供备胎。
动力方面,它搭载宝马第五代eDrive的单励磁同步电机,后置后驱。与永磁同步电机不同,它的转子并非永磁体,而是由线圈绕组构成。优势是扭矩大,转速高,控制的精度更好,不需要依赖永磁体,减少了对稀土的依赖,成本可控。缺点是能耗更高一些,带有碳刷结构,风险是耐久性和长期使用的噪音。电机最大功率为210kW(286Ps),最大扭矩为400Nm,账面数据比起特斯拉Model 3单电机高了不少,不过它的零百加速是6.2秒,比特斯拉Model 3还是慢了0.1秒,这是因为它的车身重量为2029kg,比Model 3单电机多了268kg。从上图可以看到,前机舱内只安置了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少数机械部件,显得比较空旷,增加了横向铝合金板,提升前车架部分的横向刚性。
电池方面,采用70kWh的三元锂电池,CLTC综合续航为526km。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后驱采用6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为556km。因为i3的车重更大,电机能耗也高一些,官方公布的能耗是14.3kWh/100km,实际肯定要更高些。
底盘采用前双球节弹簧减振支柱+多连杆独立式的悬挂组合,与燃油版相同。不过,i3采用HRS液压回弹减震器,后轴还配备空气弹簧,可以自适应调节悬挂的软硬和高低,并增加后防倾杆。这些都是在车重增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改进,保证底盘依旧有不错的舒适性,这点要胜于特斯拉Model 3。
侃弟点评:
虽然我们并不赞成“油改电”这种行为,但也不得不承认宝马的产品是真的做得很用心。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在燃油车架装上三电,而是会根据车重变化重新调整底盘和车身刚性,保证安全性与操控性是宝马应有的水平。当然,对比下来,大家都感受到,i3与特斯拉Model 3在续航和加速上相差不大,但配置上却相差较远,加上价格高了不少,显然不会撼动后者的销量。不过,考虑它可能会有价格优惠,底盘的适应更高,乘坐舒适性好一些,相信也会有一些忠实的宝马粉丝会选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