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有个说法,类似宝马5系、奔驰E级这种豪华品牌中大型车,基本就是普通家用消费者购车的“天花板”。要这样说的话,我们做“汽车人”得就像搞装修的一样,经常看别人在天花板附近横跳。借用一个更老的梗,或许在别人眼里,我们就属于那种买不起但很懂的样子。调侃完,就该进入正题了。今天的主角“小白”就是要买“天花板”的人,而且还是要买高配“天花板”,这又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注:此故事来自于真实案例)
250匹是什么感觉
有别于对品牌或者是空间的满足,“小白”对于一台豪华中大型车而言,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动力达到250匹马力。他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喜欢开快车的人,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掏钱买这个级别的车,也不想在路上慢悠悠的,甚至被认为是图个牌子的人。从个人经验上来说,对一般民用的A、B级轿车而言,200匹马力就已经是一道坎。如果说250匹给一台A级车,想想头文字D拓海把86开爆缸之后,他爹魔改的250匹发动机。于是也有了那句经典台词“你知道250匹有多快吗”。
但对于C级车而言,200匹显然只能说是够用,250匹才能做到畅快。以宝马5系或者奔驰E级为例,它们的高功率版(530、E 300),都能很轻松地跑在7秒内。就这点来说,一向让他觉得动力很猛的凯迪拉克也做不到。因为到中大型车领域,凯迪拉克CT6还是匹配的那台237匹马力的2.0T发动机。倒是沃尔沃曾经让他眼前一亮,沃尔沃S90全系都是250匹马力,然而看到那套48V轻混系统之后,“小白”就很快把沃尔沃从备选名单中删除了。
奔驰E级在他看来属于“弃暗投明”类型,一方面砍掉了拖累产品口碑的1.5T排量,另外在售的奔驰E级全部都没有搭配48V轻混系统。本身启停功能“小白”就不太喜欢,对豪华车而言,无论什么技术路径的48V轻混都没法说服他,毕竟潜在的维修费用实在划不来。另外,宝马5系就属于非常熟悉的选项了,他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都是5系的车主。所以“小白”主要得弄清楚奔驰E级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降2.8万,只够付分期利息?
等我们到了奔驰4S店之后,发现奔驰E级的终端情况还是非常“简单”的。首先,无论是全款还是分期购车,它的现金优惠幅度都是2.8万元。而且分期购车的话,虽然没有手续费了,但是利息也还是很“可观”的。以分期2年为例,换算下来的年化利率有4%。如果首付30%,以指导价47.57万元的2022款 改款 E 300 L 运动时尚型来计算,光是利息就得2.5万元左右。这样看,感觉现金优惠幅度更像是“贴息”的存在。
还是以这款“最便宜”的奔驰E 300车型为例,优惠后裸车价为447,700元,算上接近4万元水平的购置税,1.3万元左右的保险,以及其它费用,全款落地价也基本超过了50万元大关。不过算下来也就只比低配的奔驰E级落地贵4万元左右,考虑到动力差异,对他而言还是很值得的。
但是现在这个阶段,不是你想买就可以提车的。上个月这家奔驰4S店只卖了70多台车,车源限制仍然较大。即使奔驰E级这样热门的车型,店内也只有少量现车,还好“小白”看的这一款还有黑色的车源。如果要等没有现车的车型,大概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倒是也能接受。
宝马5系也舒适了,奔驰E级的后排更诱人?
话说回来,奔驰E级现在的价格比较坚挺,隔壁宝马5系那边也是半斤八两。如果不做等等党,“小白”总得在它们之间做一个抉择。倒是排除价格因素之后,他更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产品力方面。对于奔驰而言,“小白”其实对它的立标并不感冒。正是因为有个大标加点阵式的中网,才让他这位“大叔”找回一点年轻的感觉。而宝马5系那边,缝缝补补多年辨识度还是很高。就连M套装也早就“廉价”,在5系身上更是很轻松就能获得。
没有采用现在奔驰S级的内饰,一直是奔驰E级被诟病的地方,好在双联屏还是很能打的。而且不得不说,奔驰对于营造内饰氛围确实要胜过宝马一筹。特别是在宝马5系更换了合成皮座椅之后,这个曾经的优势点也不复存在。而现在,座椅的舒适度以及座椅调节方式上,“小白”都认为奔驰E级要略胜宝马5系。特别是后排的乘坐感上,两款车在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奔驰E级的后排仍然更显阔绰。虽然都只适合满载4名乘员,但显然奔驰E级更让他满意一些。
当然,宝马5系的驾驶感也总是被津津乐道的地方。虽然他早就听说现在的5系已经舒适了不少。但从实际试驾体验的情况来看,宝马5系还是更能让他体会到乐子的一台车。相对而言,奔驰E级虽然有软硬可调节的悬架,以及可变转向比。但这些只能让E级的底盘更显质感和灵活性,还谈不上追逐驾驶的乐趣。
写在最后
产品端两款车还是具有非常典型的个性,那么再看一看保值率的情况。我们通过网上的信息来看,一台奔驰E级 2020款 改款 E 300 L 运动殊享版,上牌约2年,里程不到5万公里,二手车价大约42万元左右。另一台宝马5系 2020款 530Li 领先型 M运动套装,上牌也是大约2年时间,里程超过4万公里,二手车价格大约41万多元。
不出意外,两者的保值率情况也非常接近。毕竟对于中大型车而言,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这两款车大概率都是绕不开的选项。虽然它们的产品亮点还是各有不同,但是每当做选择的时候,总能看见“小白”们纠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