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露大腿的季节又来了,您开始吃饭变吃草,运动变呼吸,身形改造计划渗透到骨髓里了吧。其实,减肥这事,您得跟汽车学学。它们可是从外表到内在,甚至连“大脑”都积极减肥瘦身呢!不信?那就瞧瞧呗。
以重量降下来为目标奋斗吧!
近二十多年来,人们贪婪的欲望让汽车跟着也变成了胖子,WHY,要舒适,要安全,要自动化,要智能化,你要啥汽车都得给,这一项项的加上去,汽车不胖才怪呢!我计算了下,如果汽车不减重的话,一个三厢轿车超过2.5吨那都轻而易举。
于是,专家说了:
汽车每减重10%,燃油效率提高6%-8%。
汽车整备质量减少100kg,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L。
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
电动车减重10%,续航能力增加5%-8%。
这么有力的数据更是给了汽车们减肥的动力,先从重量着手。想让汽车变得更轻,无非是通过,采用更轻的材料;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优化结构设计。
从材质入手
不提汽车发展初期的木材质,自从金属成为汽车车身结构的主材料,钢就被广泛应用。随着汽车减肥的迫切愿望,更多地金属材质被尝试,如今使用铝合金、高强度钢、碳纤维以及复合材料越来越多。
Lister(李斯特)汽车公司推出捷的豹Knobbly斯特林•莫斯限量复刻版,采用全镁合金打造的车身比铝合金还要轻30%。
奥迪的ASF全铝车身的A8。
宝马i3为了让车更轻,运用多种材质。车身乘员舱部分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下车体及底盘采用铝盒金
从技术入手
奥迪品牌就把各种汽车减重的方式强强联合,称为:奥迪ultra轻量化技术(ultra lightweight technology),它是奥迪借助改进制造材料、改善零件结构从而降低车身重量,提升车辆高效性的一种技术。它既应用在最高端的奥迪赛车领域,也广泛普及到了奥迪目前的量产车上。
奥迪R8超级跑车和R8 LMS赛车都应用了轻量化的奥迪ASF结构
从大开脑洞入手
为了让汽车更轻,汽车品牌们可是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不信你看看。
车底打洞:这款车是奔驰用来参加意大利1000英里挑战赛的一款赛车奔驰SSKL,当时为了让它有更轻的重量。脑洞大开的工程师就在底盘上钻了一个大洞,听说,不但重量轻了,增压器都更好用了呢。
门把手变拉线:法拉利成立40周年时生产的一款纪念性超跑法拉利F40,门内把手变成了一条线,为的还是减重。
LOGO变贴纸:保时捷911 GT2 RS这款强调性能的大跑车,为了减重logo用了一个贴纸,贴纸,贴纸……
去油漆减重:起初F1银箭车队也想五颜六色来着。
比起知名的F1银箭车队来,以上减重方法都弱爆了。因为他们银箭车队发明了“去油漆减重法”,1934年F1赛事出了新规定,要求每款车都得低于750kg。当时奔驰公司的赛车仅仅超重1kg,眼瞅着就要无缘比赛了。赛车手突发奇想,拿起砂纸趁着夜黑就把车身油漆打了个精光,原本白色的车身变身了铝的本色,这才得以顺利参加比赛。险些无法参加比赛。为了减轻车重,赛车手连夜将车身的油漆打光,车重刚好符合标准,车身也由原先的白色变成了铝色。“因祸得福”如今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还被称作“银箭车队”。
人甩脂 车减油 携手共赴减肥路
汽车减重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减油减排,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减重本身,汽车的瘦身之路各显其招,用功用到内心深处。各种减油减排高科技全都加大马力。
缸内直喷技术
在半个世纪前,电喷发动机还没有得到普及的那个年代,油耗的高低确实是跟发动机排量大小密切相关的。在近年来各大汽车厂商采用的发动机科技中,最炙手可热的技术非缸内直喷莫属。这套由柴油发动机衍生而来的科技能够实现更好的雾化效果,从而让燃油的利用率更高。
T动力 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技术是近年来全球车企都在大力发展的技术,涡轮增压器可将空气进行压缩,使进入气缸内的空气密度更大,来达到提高进气量的目的。由于进气量的增加,混合气燃烧的更加充分,也就使得发动机动力提升、油耗降低。
油电混动技术
在发动机上加一个电力驱动系统让车在起步和加速两个大耗油过程,让电机参与进来。一方面保持了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动力好又排量低,另一方面电动机也在汽车运转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电机的电能又来源于发动机,所以只要加油就可以了。有数据统计,同样排量的汽车,混动技术的车辆比非混动车辆省油30%以上。
汽车教你放空大脑一块冥想减肥
放空大脑也能减肥?当然,高科技让行车变得更简单,把繁琐复杂程序删繁就简当然也是减肥的重要一种方式。这,好比心理冥想减肥法。我们人类的减肥大难题是什么?就是嘴里喊着减肥,心理并没有完全认同。汽车做得更好,说减就减,说让你省心就让你省心。
自动启停
这是一个可以自动帮你熄火启动的系统。在红绿灯繁多、堵车严重的城市道路,自动启停功能可以让停车超过一分钟以上的发动机休息,达到省油的目的。当你松开刹车,发动机又重新发动了。德国博世公司之前也做过这项实验,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平均节油率为8%-15%左右,越拥堵、排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测试过,节油率甚至达到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