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专业评测] 是不是看到题目之后有些不敢相信?我们可不是标题党。在测试之前,我也想不到最终自己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下那样的文字。但是,事实摆在那儿,这辆车的表现是惊人的。2016款Q7,奥迪旗舰SUV的第二代产品,用强悍的综合产品力交出了一份让人心服口服的答卷,说它开启无敌模式,还真不为过……
● 外观简介
说实话,第一眼看见全新Q7的时候,我不免开始怀旧起来,曾经那个壮硕魁梧的壮汉去哪了?相比眼前这个棱角分明的帅小伙,我更怀念之前的Q7外观。纵然这套全新的家族前脸颜值非常高,但总感觉放在Q7这样豪华中大型SUV上缺乏了那么一点厚重感。不过对于外观这东西,每个人看法都不大相同,我的不少同事对于全新Q7这样偏向年轻运动的设计就十分喜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外观乍一看就明显感觉到全新Q7相比现款“消瘦”了不少,而实际体重来看竟然减重了约300公斤,相当于车里少坐了3个成年人,看来它真的是下决心了!从厂家提供的资料来看,整车采用了复合材料结构就减轻了71公斤,车门与外壳采用铝制材料减轻24公斤、前后悬架共减重67公斤等等,奥迪的工程师在不遗余力的为这台全新Q7进行减肥行动,当然体重降轻带来的好处自然是跑得快停的住,心急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测试成绩。
当全新Q7缓缓朝你驶来,可以明显感觉的它的“气场”在慢慢朝你逼近。6边形大嘴透露出那威严的气势让你不由得驻足观看,虽然变得更加年轻精干,但它的气势还是十分强的。
作为首屈一指的灯厂,奥迪在灯光设计上的造诣值得称赞。我们试驾的全新Q7 45TFSI尊贵型配备了LED矩阵大灯,自动开启远光,遇到车辆时可以自动熄灭那个方向的远光,遇到行人时可以快速闪三下预警提示,增加夜间行车安全。
车型尺寸对比(mm) | ||||
车型 | 奥迪全新Q7 | 奥迪现款Q7 | 宝马X5 | 奔驰GLE |
长度 | 5086 | 5092 | 4909 | 4853 |
宽度 | 1968 | 1992 | 1938 | 1965 |
高度 | 1716 | 1731 | 1772 | 1761 |
轴距 | 3001 | 3013 | 2933 | 2915 |
全新Q7另一项“惊人”之举是它居然比现款车型全方位的缩小!没错,它变小了,而不是如今各种L各种变大的潮流趋势,不过即便是车身尺寸全面缩小,它在竞争对手面前依然是个“大块头”。
“居然配备了电吸门!?”拿到试驾车的时候我也感叹了一下,毕竟这个配置在豪华品牌中大型SUV中都不常见,这次奥迪将这项高大上的配置放在了全新Q7上,它又走在了竞争对手前面。只是我们暂时还未获得官方配置表,是选装还是高配采用尚不清楚。
相比来看车尾就有温和不少了,尤其是那造型优美的臀部,再配合着LED尾灯,看上去还是十分迷人的。全新Q7的尾门还采用了全包设计,尾灯灯组全部安放在了尾门上,下方条状灯组主要是起警示作用的。
● 内饰简介
对于全新Q7的外观设计,我还是持有保留意见,但是对于它的内饰设计来说,不得不说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通过简单的线条、硕大的屏幕和高档材料的拼接,令它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可以说是同级别科技感最强的内饰设计。而且人机工程设计很合理,上手快使用方便,给它个大大的赞!
虽然在豪华品牌中运用全彩色液晶仪表盘已经不足为奇,但是全新Q7上的这块液晶仪表盘不论是效果还是功能依旧名列前茅。这块硕大的屏幕可以全部显示地图,直接解放了中控台上的屏幕,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也更加安全。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第二代MMI信息娱乐系统也终于改掉了那令人抓狂的操作逻辑,现在可以以更人性化的的操作方式控制MMI系统,不用再为往哪边旋转而考虑半天。全触控手写板不仅尺寸大,反应还很灵敏,两边新增的按键令操作更加便捷。但种类繁多的菜单在不是很熟悉系统的情况下经常会找错菜单,如果能增加二级菜单预览将方便不少。
360°全景影像依旧出现在了全新Q7上,各个角度的摄像头分辨率都不错,在环境较暗的地方依旧可以清晰显示。但是在整个中控台上我没有找到可以单独开启全景摄像头的按键,在MMI菜单中也没有找到,只能通过挂倒挡开启全景摄像头,使用不便,希望可以改进。
四区自动空调很厚道,通过前后按键可以分别调整四个区域的温度,并带有粉尘过滤系统。在雾霾严重的北京,十分有必要。贯穿副驾驶前部的空调出风口设计新颖,对于将来坐在副驾驶席的妹子来说这真是很大的福音。
作为目前奥迪旗下的旗舰SUV,它对于视觉和听觉的照顾也绝对称得上旗舰级。氛围灯虽然不稀奇,但是光带的设计感很强,夜间开启非常赏心悦目。而来自丹麦的B&O音响可以给你的耳朵来一次彻彻底底的享受,多达23个扬声器将你“团团围住”,休想轻易跑出它们营造的音乐氛围。高、中、低频没有短板,声场开阔的让你感觉是在音乐厅里,再加上全新Q7非常出色的噪音抑制,行车中可以用“享受”音乐来形容。不过这么豪华的音响配置不知道是高配才有还是需要选装。
全新Q7的座椅具备18向电动调节功能,可以调节腿托和座椅包裹,同时它还具备主副座椅按摩功能,按摩的力度和位置都非常舒服。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但是后排座椅就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了。坐垫长度较短对于腿部的支撑有点不足,长时间乘坐会有一定的疲劳感。
全新Q7在细节方面的设计也值得称道,后排座椅的接口上配备了护板,在不安装的情况下盖上护板不会影响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要安放的时候将护板拆下,接口直接裸露在外,非常便于安装。这样的设计一举两得,非常不错。
● 乘坐空间体验
虽然车身全面变小,但是乘坐空间方面没有缩水。身高182cm的体验者前排头部达到了1拳,后排头部4指腿部2拳,足够满足日常使用。
后备厢的尺寸和容积也达到了同级别领先的水平,我们日常体验的28英寸、24英寸和20英寸旅行箱可以轻松放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放置其它物品。
电动后备厢具备脚部感应开启功能,手拿重物在后备厢下扫一下腿便可开启后尾门。内部还配有空气悬架调节按钮,能够降低到合适的高度放取行李。
● 动力总成
专门为中国市场提供2.0L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奥迪抢占中大型豪华SUV市场的战略之一。这次我们并没有拿到将被命名为40 TFSI的4缸车型,我们测试的是搭载V6机械增压发动机的45 TFSI,动力总成与现款的40 TFSI相同。
可能有人会质疑,为何新一代车型的4缸发动机比现款的6缸低功发动机少了20马力的最大功率,它俩却是一个名字?为何V6发动机参数没变,名字却从40变成了45?这是在“玩手法”吗?非也。奥迪在启用新的命名方式之时,便解释过它们的计算方法。车型中那两位阿拉伯数字与发动机参数并没有直接关系,有关系的是加速度水平。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测试的这款45应该比现款的40跑得快,从官方成绩上看也是如此,现款6.9秒(实测7.02秒),新一代则是6.2秒,真的如此吗?试试便知。
● 0-100km/h加速测试
新一代Q7并没有像宝马X5一样有起跑控制程序,起步转速最高2500rpm多一点,quattro系统保证了四个轮胎从始至终紧抓地面,起步时加速度并没有很高的峰值,但中后程加速十分强悍,特别是变速箱的换挡效率,高得惊人。
第一次测试时,1挡换2挡的动作吓了我一跳,加速度不降反升,像是钢铁侠从后面推了一把,随后便是动力毫无中断的继续冲刺,进3挡时又经历一次类似的换挡,这过程已经清楚的反映在下面的加速曲线上。大家可以放心,在日常驾驶中变速箱换挡很顺,只有在急加速时它才会采取这种忽略舒适的换挡策略,有效提高加速能力。
这样换挡对变速箱的承受能力是个考验,可以想象一下,断开瞬间又飞快粗鲁的结合,对结构件的强度要求很高。不过既然具备了这种模式,变速箱必然承受得起,用不着我们担心。测试几次之后,变速箱的换挡变得平顺起来,显然它进入了自我保护模式。在“正常”、平顺的换挡模式下,Q7的0-100km/h加速需要用时6.8秒,可见那种“疯狂模式”对加速的帮助有多大。休息过一段时间后,“疯狂模式”便又可以使用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发动机参数没变,新一代Q7能跑得比现款快那么多呢?其中奥妙主要就在减重工程上。前文已介绍过,通过多方面的优化,新一代车型比现款减重多达300kg,这直接让它成为同级中跑得最快的车之一。同样由于成功的“减肥”,全新Q7的油耗表现也让人期待……
● 油耗测试
官方宣称新一代Q7 V6车型的平均油耗仅为9.1L/100km,看到这个数据时我根本不信。最终的故事结果并不是完全的反转剧,但凭借这个油耗成绩,Q7已经可以傲视群雄。
拥有同级领先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表现,新一代Q7的实力之强大,足以令对手胆寒。然而这并不是结局,测试还没有结束……
● 100-0km/h刹车
有4条285mm宽的普利司通动力侠轮胎做保证,Q7在刹车测试中也做出让人惊喜的数据。全力刹车时,车身前倾的幅度比较小,属于偏舒适的中大型SUV中姿态比较好看的。这也反映出底盘并非只是一味的“软”,车身的动态响应能力也是有保证的。
● 四驱系统脱困能力测试
新一代Q7搭载了奥迪的第七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结构上与之前的区别在于,作为中央差速器的托森式限滑差速器被安置在了变速箱壳体之中,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它的前后桥轮间均为开放式差速器,轮间限滑依靠电子辅助。日常行驶时前后桥动力配比为40:60,极端情况下前桥最多分到70%的动力,后桥最多为85%。
第一代奥迪Q7的电子系统比较强悍,这使得我们对新一代车型的四驱脱困能力也比较有信心。它确实顺利通过了我们的测试,不论是在单侧前轮有附着力还是单侧后轮有附着力的情况,它都成功脱困。电子系统的制动比较果断,这个测试难不倒它。当然,同级车型基本也都具备这样的脱困能力,即便它们中许多和Q7一样,都主要生活在城市里。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Q7的空气悬架可以调整高低,它没有专门的按键,而是跟随驾驶模式一起调整。越野模式自然拥有最高的高度,运动模式则是静止状态下可以调节到的最低状态,两者的高度相差75mm。另外,时速超过120km/h时,悬架会自动再下降15mm,以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车身高度的不同会影响到通过性,这是不同的驾驶模式对越野性能的唯一影响——经过我们的体验,电子系统在任何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并没有什么区别,越野模式没有更强,舒适模式也没有更弱。此外。官方宣称,新一代Q7的最大涉水深度是500mm,这个数据在同级中属正常水平。这次测试时间比较紧,我们没能开着Q7到真正的野地里溜一溜,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试一试。
● 驾驶
新一代奥迪Q7还是我们记忆中“典型”的奥迪,它的亲和力很强,像其它奥迪车一样,驾驶难度很低,易于上手。或者应该说,它在亲和力上比其它奥迪车更进了一步,这体现在许多人性化的设计上。比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上车时地板很平。再比如,这么一个发动机舱盖很长的大家伙,它的驾驶视野却非常好,坐在主驾驶并没有感觉舱盖很大,这样你便不会感到咄咄逼人的气势,也就不会紧张。
动力总成配合十分默契,V6发动机和8AT变速箱已经搭档了很多年,干起活儿来效率特高。变速箱总是知道该用什么挡位来配合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它们对油门踏板指令的响应也非常聪明,快速踩下油门和缓慢踩下油门所获得的加速感截然不同。快踩时动力可以突然爆发,在1-2挡时甚至会给人些许眩晕感;缓踩时动力来得十分优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乘客的舒适度。
也因为动力来得够畅快,加之转向轻盈手感出色,Q7显得比较灵活。虽然比不上那些身材苗条的轿车,但肯定不会显得笨重。哦,这与悬架的表现也有很大关系,在测试时我们也看到了,即便是全力刹车,悬架依旧能支撑得很好。所以在高速并线的时候,Q7不会忽忽悠悠的,相比它的尺寸来说,这样的状态算得上是很有活力了。
当然,底盘还是很舒服的,能兼顾操控和舒适度两个极端是所有豪华品牌汽车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Q7是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了车身的动态响应能力,从实际体验来看做得不错。唯有一点,在遇到比较高的路面凸起时,比如过减速坎儿时,悬架最后的处理还有提升的空间,冲击感还是能传到车内。这一点做得最好的是奔驰,车身落地瞬间的处理每次都可以很柔。
我们的测试车配备了大量的驾驶辅助功能,包括升级版的防碰撞预警,并线辅助,还有在停下车开车门时警告驾驶员有行人和车辆从后方接近的“下车警示系统”等。此外,除了比较常见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系统组成的,可以让人们在巡航时更轻松的“半自动”驾驶功能以外,新一代Q7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拥堵辅助系统”。
顾名思义,“拥堵辅助系统”便是在拥堵时提供驾驶辅助的一套系统。它可以在0-65km/h的时速启动,没有单独的开关,在开启自适应巡航并达到相关条件后自动启动。相关条件大概包括:车道线清晰、前方有引导车、时速不超系统设定。开启后,Q7基本上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和沃尔沃XC90上的那套系统十分相似,它们是目前市面上相关系统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两个了,详细的使用感受请看下面的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视频中说在车道保持的逻辑上奥迪逊于沃尔沃,其它部分都差不多,后来我又琢磨了一下,想到奥迪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可用时速比沃尔沃的高出15km/h,并且在超出规定时速后会自动切换为自适应巡航;而沃尔沃则是达到50km/h之后车速便不再提高,一直以此时速巡航,无法和自适应巡航衔接,在这部分设定上,奥迪有优势。
总的来说,奥迪Q7就是这么一台开起来很舒服的大车,没什么特点就是它最大的特点,谁都可以轻松驾驭它。对了,它的隔音能力也很出众,看看噪音测试吧,十分惊喜。
● 噪音测试
每位试驾过Q7的同事都反映说,这辆车的隔音不错,车里很是安静。这是豪华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或者说,反过来看,就算你不会因为车内的静谧而感觉到“豪华”,但你一定会因为嘈杂的声音被传到车内而感觉到“简陋”。测完Q7噪音之后,我们都吃了一惊,它确实给人感觉很安静,但测试仪给出客观数据后还是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 总结
科技摆在那儿,亲和力放在那儿,数据是客观的,前景是美好的,只有在外观设计上,这个因人而异的环节中,它还存在一些争议。奥迪新一代Q7的综合产品力真的太强大。看看对手们,奔驰GLE车型偏老,途锐更老,目前实力和新一代Q7最接近的应该是宝马X5和沃尔沃XC90。宝马的特点在于公路性能强大,驾驶风格偏运动;沃尔沃的科技武装也很厉害,但没有6缸发动机配备,T6车型主要对标Q7的4缸版本,T8车型还未上市。所以,现在是Q7翻身的好机会,长年大幅降价的日子将会远离。
现在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价格。从目前仅有的一些资料来看,我们所测试的这台车应该是45 TFSI的顶配车型,并且应该有一些配置是选装。所以,这台车的最终售价肯定不低。产品力近乎无敌,但是否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还得看最终的定价。还是那句话,希望奥迪能给Q7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文/图:汽车之家 曹昊旻、时睦华 摄影:曹昊旻 视频解说:时睦华 视频剪辑:姬振嘉)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