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你看日本车撞了,真惨!如果是德系车,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今天的主题是能量守恒定律:
关于车身材料和安全性能的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关于厚重的德系更安全,皮薄的日系更脆弱的说法也是百家争鸣。甚至不少汽车从业者也会抱有德系比日系更安全的认识。各种安全事故案例摆在面前,大家总会本能的对德系车给予肯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关车身材料与安全性的话题。为什么总说日本车偷工减料?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片面,但事实上,的确是有一些日系车型存在着“缺斤少两”的问题。早期媒体老师们在对诸多日系车型拆检后,的确暴露出不少有关防撞梁、车身钢板厚度的问题。至于更深层次,貌似媒体老师们也没取得更深层次的发现。但光是凭借防撞梁的一点,再加上日系车普遍车重偏轻,油耗偏低的口碑,自然而然就让人联想到了日系车普遍“缺斤少两”的结论。但是实际比较一下,其实可以发现,日系车就算轻一些,整体来说也没轻多少,大概也就20KG左右。另外日系车所谓的省油不假,但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省。(混动车除外)而随着轻量化理念的提出,每个品牌其实都在追求造出质量更轻的车身。大量的高轻度铝合金正在逐渐的取代钢材,成为新一代车身材料。
重量越大越安全?
细数身边的重大交通事故,但凡小客车跟大货车相撞的,一般小车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人们得出一个结论,买车必须得买大车,买重车。重量越大,越安全。因为重量轻的受冲击力更大,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几个问题。一、大货车与小型车本身不在一个级别;二、两车撞击的冲击力一样大。
关于级别。小车和大货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可比性。就像四星安全的奥迪Q7和五星安全的Smart对撞,您说哪个伤的重?关于撞击的冲击力,双方当然是一样大的。牛顿定律就说过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瞬间力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但是AT君想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两车级别相同,是不是重一些的依然安全呢?AT君认为:重的不一定安全,但重的一定要付出更多!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算一下,两辆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撞击,并最终静止,一定是重量大一些的那辆车转化的能量更多。
故:两车要想在同样级别的测试中达到相同成绩,质量更大一些的汽车的吸能结构一定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而吸能结构吸收不掉的那部分能量,则可能就需要车内成员来吸收掉了。
车皮硬不会更安全,但确实不爱瘪
很多人说,车皮更厚的会更安全,其实这跟安全没有关系。首先不管日系还是德系,其实他们的车身板材厚度是差不多的。其次,车身板材其实更多的相当于人的外衣,真正吸收能量,能“抗劲”的,还是内在的筋骨。但有人说有些车皮用手按动会很软,其实那些跟机舱盖以及门板内部的支撑结构有关。车皮更软一些的可能也就是更容易瘪一些,不过软和硬的区别可能只是内部支撑组件的数量多少问题。与安全性能没太大关系。
防撞梁很实用,有确实比没有好!
关于大家提到最多的防撞梁,其实不一定非装不可。一般车辆的前后部都装有保险杠,杠体后面就是防撞梁。与防撞梁连接的,是吸能装置。而防撞梁对于车辆前后方撞击中的吸能过程是有用的。首先,防撞梁能够保障保险杠的最大变形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撞车的时候速度如果不够高,防撞梁可以在后方支援保险杠。其次,防撞梁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水箱等后部结构。由于防撞梁的结构坚实,所以只要梁不变形,它后部的装置就不会有多大问题。
AT总结:
关于什么车更安全,什么材料更安全的话题一直是买车非常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很多对于安全性能的认知并不完全,也并不科学,所以有时候在选车中确实会比较茫然。相对来说,买看中的那个级别里碰撞得分最高的,并且带防撞梁的,可能会好一些。以上就是AT君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