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指南:当很多中国媒体为大众吉达独立创作军鼓和呐喊时,会想起头目《阿房宫赋》中的一段话。消灭六国的人是六国道飞尘。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捷达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廉价车品牌,向下“绞杀”中国汽车、蚕食低端市场之际,值得这么欢呼吗?相反这不禁让人为中国品牌捏把汗。2月26日,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正在为万里之外的中国进行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大众捷达品牌全球首发。按照大众汽车规划,捷达是大众品牌首个子品牌,也是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的第三品牌,3月底会再在中国成都给中国人举行一次品牌发布仪式。
这标志着9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老三样”车型之一的捷达正式独立成军,成为大众汽车廉价品牌,并作为一股新力量狙击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本土品牌。
因此,当众多中国媒体为大众捷达独立成军鼓与呼的时候,不禁让人想起杜牧《阿房宫赋》中一段话:“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捷达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廉价车品牌,向下“绞杀”中国品牌、蚕食低端市场之际,值得这么欢呼吗?相反,这不禁让人为中国品牌捏把汗。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从中国汽车产业角度上来看,虽然发展几十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在产品和研发领域已经略有小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品牌溢价和价格层面,中国本土品牌溢价能力依然明显不如外资品牌。
可是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威胁论”却一直让外资品牌感到如芒在背。对欧美汽车强国而言,它们更希望中国也会像巴西、俄罗斯那样,丧失在本国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只是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不断成长和中国合资政策限制,打破了它们的野心。尤其在10万元以下市场区间,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就是自主品牌的天下。
想将中国汽车品牌扼杀在萌芽状态已不可能,所以有必要在其并不强大时痛下杀手。毕竟,现阶段代表中国品牌向上冲击的魏(WEY)和领克(LYNK&CO)品牌,尚未形成气候。
正如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毫不掩饰地指出:“大众第一个子品牌——捷达品牌,是大众提升市场份额的新行动。”虽然采用MQB平台,但有消息指出,该品牌车型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可能是国产供应商,一者能够将价格下探,二者可以实现盈利。
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销量超过420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近四成,占中国乘用车总量约18%。同期,大众汽车净利润达到170亿欧元,其中绝大部分,也是由中国贡献。
大众显然仍不满足。然而,面对丰田、本田、通用等普通外资品牌,以及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激烈竞争,大众在中高端再难有建树,因此只能将矛头指向中国本土品牌。虽然此时出招风险较大,但大众已经不得不出此下策。
也难怪,有人认为,“狼堡”的狼终于放出来了。但与过去政策催生的合资自主品牌不一样,捷达品牌的独立成军,有着更不一样的意义:
第一,这是大众品牌的,跟一汽半点边儿都没有沾,品牌是人家大众的,只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生产制造。
第二,大众借助捷达,将其低端品牌西雅特传统燃油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入中国。
更重要的是,大众在中国外资品牌中具有示范效应,会不会引起其他外资品牌效仿,来个群狼围攻?需要引起自主品牌重视。哪天再来个桑塔纳品牌、思域品牌、轩逸品牌、卡罗拉品牌……
届时,随着上汽奥迪的成立,南北大众均将实现“三品牌运作”(即:大众、奥迪和捷达/斯柯达)。
笔者认为,按照一汽-大众已公布计划300万辆规模来看,上汽大众至少也是这个量,而且只能多不能少,江淮大众估计规划也是100万辆。
所以保守估计,大众未来几年在中国将可能达到700万辆。那么,如此大的增量从哪里来呢?捷达品牌抢谁的生存空间?
不知汽车股比限制正走向完全放开的今天,一汽和一汽-大众如此兴奋是哪儿来的底气。是因为将要绞杀中国自主品牌?还是认为捷达能卖的比斯柯达还多?亦或是这个廉价品牌能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如大众一样“高品质”的产品?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不论是媒体,还是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一汽集团,还是要多把精力和资源放在一汽轿车和自主品牌。否则,与那些买办所为,又有何区别?
颇为讽刺的是,今年1月,在德国本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德国工业联合会还叫嚣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其指出德国企业需要中国市场,但中国一直拒绝开放市场,其呼吁欧盟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敦促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并称中国压价倾销和对技术转移的不公平做法越来越让外界担忧。
然而,事实却是德国不少企业都在依靠中国市场生存,甚至度过危机。
当然,中国品牌永远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外资品牌会心慈手软,想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只能依靠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华为无疑是中国汽车的好榜样。对于捷达品牌前景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