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城》这部小说里,沈从文寄托了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爱与美和谐共生,人与人赤城以对,单纯温柔的翠翠,勤劳淳朴的老船夫,体贴能干的傩送,个个美好善良,再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吊脚楼支撑的茶峒小镇,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在《边城》中,“爱”与“美”是它的核心,同时也用“爱”与“美”构筑了一个理想王国。
01爱与美的世外桃源
《边城》以讲述了湘西边城一个老船夫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描写了老船夫外孙女翠翠和当地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离都市繁华和喧嚣的质朴、恬静而又浪漫柔美的世界。
《边城》把沈从文对生活所有的爱与美都包含在了其中,并做了一个完整的阐释,展示给我们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极致的爱情美
《边城》里,爱与被爱都是极自然的事,没有外力的压制,没有利益的牵扯,一切都那么优美自然。
翠翠的爱情世界纯净美好,她对傩送的感情纯洁坚贞;而傩送,一开始就明确地追求翠翠,丝毫不受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也不受家长观念的制约,“不要碾坊要渡船”,毅然钟情于翠翠。
翠翠与傩送这对恋人,他们之间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
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他们之间自然的情爱和灵魂的高尚,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轻的心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都出于自然,双方都表现出了热烈深沉、忠贞和崇高的品质。
浓厚的亲情美
老船夫与翠翠,一位老人与一位十四五岁的姑娘,他们是边城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的相处中充满着爱与被爱、宽容与理解、其朴素纯真的亲情体现着湘西世界的和谐、纯真与美好。
端午的时候,翠翠本已说好让爷爷守船,自己去看热闹,临走时翠翠看爷爷太孤独,决定不去了,从:“要去让船去,我替船陪你~”的看似傻傻的话语里,却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翠翠隔着河向对岸的爷爷喊“爷爷,我要你”;翠翠放声痛哭而得到的就是爷爷的呵护与关爱。这里虽非天堂却胜似天堂。
温暖淳朴的乡情美
湘西没有等级之分,船总顺顺与老船夫物质生活虽然在两个层面,但是他俩的感情却始终很好。他们的倾心而谈,淳厚古朴的人情关怀中充分体现了人格平等。
《边城》以爱为中心,让我们在宁静和谐中,体悟生命中的优美、健康与自然。老船夫去世后,船总顺顺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就连被翠翠母亲拒绝过的杨马兵,也不请自来。他们这些纯真质朴的情与爱,温馨感人,显示着湘西世界的和谐。
02女主人公是作者梦中美丽的希腊女神,优美的自然风光,平和高尚的人性,淳朴老实的民风,三者和谐共存,是作者寄予在作品中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女主人公翠翠是边城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是美的化身,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她聪明美丽,纯真善良,纤尘不染的心灵和恬淡自足的生活状态,使得她成为作者梦中美丽的女神,而留给读者的是她“天真灵逸、羞怯中见娴雅的气质,是她如鱼戏水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的诗一般的神韵。”
翠翠身上的“美”,还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渐表现出来。
“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照当地习惯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却同时又自问:‘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是自己也在心里答着:‘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道想些什么。’她的确在想,又的确连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虽然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爱她,但她只爱傩送,且忠贞不渝,当她知道傩送也惦念着自己,她是快乐的,幸福的,她做着各色各样的美丽甜蜜的梦。
翠翠的恋爱纯洁真挚、倔强坚毅、义无返顾,一颗为爱情而时刻跳动着的少女的心,永远定格在湘西世界里。
天保对翠翠的暗恋,也是那样率真,充满真情实感。傩送崇尚自由,他英俊、精明,富有想象力。两兄弟爱的是同一个姑娘,两人用唱歌“决斗”,弟弟一开口,哥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很大度地成全弟弟,怀着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弟弟,浓重的手足深情让人敬畏。
老船夫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五十年如一日为来往过客摆渡,风里来雨里去,总是想着方便别人,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劳苦。
老船夫是一位慈祥仁爱为翠翠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女儿殉情后,他毫无怨言地爱抚外孙女,最大的心愿是让翠翠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
因此,他一直寻找机会撮合外孙女和傩送的婚姻,直至他逝去从未停止。
“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诗如画的边城风光,本身便是诗意盎然。
《边城》充溢着和平宁静的田园情趣,优美的如同一首醉人的牧歌。绿水青山构成桃花源式的美丽自然环境,诚实、善良、仗义的品德,构成一派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处处都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一切显得自然而和谐,是一个充满勃勃生命,纯净、诚实、友爱的理想世界。
03悲剧笼罩下的世外桃源,极致美善与苦难的碰撞,迸发直抵人心的悲痛
即使湘西环境闭塞,但依然抵挡不住社会的巨变,现代世界的喧扰和威胁使原始朴素的湘西风情无可奈何地瓦解和丧失,爱与美面临凋零。
爱情由美好变成悲剧
《边城》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虽然文字轻松酣畅,但笔墨深幽凝重,而感人处正是这个悲剧的美丽。
作者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少女朦胧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
由于从未得到过母爱,心里孤独的翠翠,面对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终于以悲剧收场。
山崖上再也没有傩送的歌声,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碾坊”的催逼,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
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那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了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杨马兵等人的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夜晚,可是那如歌的岁月已滔滔远去。
小说的结尾处更是悲壮幽深,意境深沉:“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诗歌般精妙的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余味袅袅的牵肠挂肚。作者把文章中描述的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变成了一个“善”的悲剧,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社会环境逐日被侵蚀,昔日美好不再
《边城》中的湘西水,维系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寄托。凤凰古城的风土人情,承载着他的作品主题,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特别是汉族婚俗观念的渗入,使民风淳朴的湘西向着物质性的方向过渡,其中的“渡船”与“碾坊”之争就是最形象的写照。
在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中,人们纠缠最多的就是关于“渡船”和“碾坊”的议论。“渡船”代表着苗族自然的情爱形式,“碾坊”代表着带有物质利益性质的汉族的婚姻形式。
“一种由碾坊陪嫁代表的与边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念,已经悄然进入了边城世界。”在边城乡民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已经分成了两大阵营。“我听别人说的,还说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那谁知道。横顺人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只看各人心里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渡船不会不如碾坊~”汉族婚俗观念的影响可见一般。
湘西人民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无法摆脱潜在的流动的悲剧命运。处处闪耀着人性关怀的小说却是个悲剧的结局,生活在纯自然的状态下的湘西人,却处处受命运的摆布,快乐、自由、生活的人们都有一种难解的凄凉,捧着这部证明人性美的杰作,却感沉重的忧郁。
白塔的倒塌,老船夫的去世,翠翠的爱情悲剧,都昭示着湘西古朴民风的终结,美好人性的丧失,本真爱情的陨落。一个至淳至朴,至善至美的的桃源世界所有遗风遗俗长眠于此了。
尽管结尾处,白塔已经重建,翠翠也在等待傩送的归来,但这一切真的能如沈从文所希望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湘西世界的悲剧。湘西诗般的意境也只是梦中的光环,光环笼罩下的是梦醒后的伤痛。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他在意境里构筑的世外桃源、理想世界,《边城》所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理想、一个爱情,而是基于对社会变动的理性思考,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和表述。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美好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享受,还有思考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