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米勒
弗兰克米勒,黑暗时代开拓者,现代蝙蝠侠的创始人,《罪恶之城》 (Sin City)和《斯巴达300勇士》都是他的名著。在此之前,真正让米勒国民知道的角色是蝙蝠侠。
米勒在6岁的时买到了一本黄金时代杰瑞·罗宾森绘制的蝙蝠侠漫画,被黑暗的氛围深深吸引,他开始用家里的打印纸绘制自己的漫画。进入行业后,他得到尼尔·亚当斯的赏识,来到纽约。在漫威工作时,米勒凭借现实的笔锋,将超胆侠这位原本名气不大的角色变为了一线人物,他演绎的艾丽卡和金刚狼也成为经典。接手蝙蝠侠的米勒已是而立之年,漫画中的蝙蝠侠却始终是29岁,为了保持布鲁斯永远高大的父亲形象,米勒在新作中将蝙蝠侠设定为55岁,于是便有了这本划时代的《黑暗骑士归来》。因为二代罗宾杰森·托德的死,布鲁斯放弃了蝙蝠侠生涯。十年后,哥谭市成为了变种帮的天下,这是一群无法无天的少年犯罪团伙,没有道德,没有底线。乔·齐尔当年枪杀布鲁斯的父母是为了抢劫财物,而变种帮残害无辜路人只是单纯取乐,随着治安形势的恶化,布鲁斯再也按捺不住体内沉睡十年的蝙蝠,以55岁的高龄重新披挂上阵。他拒绝接受“老兵不死,只渐凋零”的结局,他的生命就是战斗。伴随着蝙蝠侠的复出,小丑等阿卡姆疯人院关押的疯子也开始蠢蠢欲动,最后,甚至连超人都逢总统之命,加入到阻止蝙蝠侠的行列。
《黑暗骑士归来》并非正史,只是一个可能发生的未来,但它的影响力超越了任何正史作品。之前的作者大都将布鲁斯塑造成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将蝙蝠侠描绘成冷酷偏执的复仇者,米勒把两个人格真正统一,他将蝙蝠侠的黑暗发挥到极致,也将蝙蝠侠的伟大演绎到极致,后者则是无数的跟风作者都没能做到的关键。米勒笔下的蝙蝠侠充满了瓦格纳式的壮志豪情,如同一道照亮黑夜的闪电,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黑暗时代的伟大之处并非作品的黑暗程度,而是那无边的黑暗中巍然不动、照亮周围的一丝光明。正因如此,米勒本人对于黑暗时代这一说法其实相当反感,他曾说过:“我从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有多么黑暗,把一切不够乐观的事物统统打上黑暗的标签才是最肤浅的做法”。
《黑暗骑士归来》上市后被一抢而空,合订本每年都会印刷一批新货,对于任何一位想要了解美国漫画的读者而言,这都是一本必看的经典。大部分美国人多年来对蝙蝠侠的印象还停留在60年代的搞笑电视剧上,《黑暗骑士归来》的面世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这一角色。《纽约时报》《迈阿密邮报》《滚石》等主流媒体都对本作进行了详细的文学分析,并给予极高评价,它真正改变了“超级英雄是少儿读物”这一偏见,并形成一股庞大的社会现象。
《黑暗骑士归来》的很多设定影响了蝙蝠侠的正史,杰森·托德在三年后死于小丑之手,女罗宾嘉蕾·凯利(Carrie Kelley)也最终被引入正史。在本作出版之前,超人与蝙蝠侠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正因如此,读者才会被二人的决战所震惊。严格意义上讲,本作中的超蝙依然是朋友,二人都没打算致对方于死地,他们的战斗是一场展示给外人看的理念之战。蝙蝠侠虽然赢得了战斗,但这场胜利靠的是天时(超人刚刚承受过核弹攻击且缺乏阳光照射)、地利(战场上布置好的设施)、人和(超人并没有下死手,蝙蝠侠还有罗宾和绿箭的协助)。比起战斗力,米勒更重视蝙蝠侠的谋略,开创“蝙蝠侠算无遗策”这一论调的先河。
同年,DC推出《钢铁之躯》,成为黑暗时代超人的起源。这本短篇讲述超蝙二人在重启后正史的首次相遇:超人听说哥谭的蝙蝠侠作风诡异,前去调查,蝙蝠侠早有准备,宣称自己装备了特殊力场,一旦超人过于靠近,炸弹就会自动引爆,伤及无辜人士。最终超人发现,这个“无辜人士”就是蝙蝠侠自己,超人被这一作风震撼,虽然他不认同蝙蝠侠的手段,但也不再反对蝙蝠侠在哥谭的巡逻。在此后的连载中,二人依然保持着友谊,然而那种毫无保留的关系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蝙蝠侠和超人依然并肩作战,但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二者拥有不同的立场。蝙蝠侠总是抱着最坏的打算,甚至随身佩带氪石用于遏制超人,超人与蝙蝠侠的观点不尽相同,然而他对蝙蝠侠抱着宽容的态度。超人是一个单纯的角色,这种单纯很容易被利用,他的精神力也逊于蝙蝠侠,时常被反派的超能力所控制,他本人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对蝙蝠侠给予信任。
《黑暗骑士归来》获得了空前成功,但这毕竟不是正史,DC希望连载一部重新讲述正史蝙蝠侠起源的漫画。弗兰克·米勒在《黑暗骑士归来》中同时负责铅笔稿和编剧,身心俱疲,因为截稿压力大,分镜显得十分拥挤,让读者略有微词。这一次,米勒只负责剧本,他将铅笔稿交给了老搭档大卫·马祖凯利(David Mazzucchelli)。《蝙蝠侠:第一年》将故事拉回到布鲁斯刚刚出道的时期,同时讲述了戈登局长和猫女的起源。相较超级英雄漫画,本作更接近于《教父》等黑帮文学,蝙蝠侠此时的敌人不是阿卡姆疯人院的那些精神病,而是科曼·法康尼(Carmine Falcone)等意大利黑手党,作品的风格极为现实。
《第一年》为黑暗时代的蝙蝠侠确立了根基,但也不是所有编剧都完全遵循米勒的思路,猫女的设定在日后经历了多次改写。米勒本人不喜欢蝙蝠女孩这一角色,他将詹姆斯·戈登的第一任妻子改名为芭芭拉,并把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从女孩变为男孩,试图堵死小芭芭拉的存在。但此后的编辑又将芭芭拉设定为詹姆斯的侄女兼养女,与养母同名,把故事圆了回去。米勒引入的儿子小詹姆斯此后几乎消失在正史里,成了起源时代的专用角色,直到2011年才以成人的状态回归,却堕落为心理变态的罪犯,被视为戈登家族的败类,可谓造化弄人。
《蝙蝠侠:第一年》获得成功后,DC陆续出版其他角色的《第一年》,重新演绎每个人物的起源。DC在80年代末又推出了《蝙蝠侠:第二年》和《蝙蝠侠:第三年》,但没能复制《第一年》的成功,一些另辟蹊径的作品将焦点转向《第一年》之前,反而成为经典。萨姆·汉姆(Sam Hamm)来自电影行业,为伯顿导演的《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写台本,在蝙蝠侠诞生50周年之际受邀担任《侦探漫画》编剧,他撰写的《盲目正义》(Blind Justice)回顾布鲁斯早年在巴黎跟随侦探亨利·杜卡德(Henri Ducard)学技的日子,后来布鲁斯发现杜卡德黑白通吃、唯利是图,引起了他的反感。
丹尼·奥尼尔创作的《跌倒之人》(The Man Who Falls)性质类似总集篇,概括了不同时间段的故事,包括《第一年》和《盲目正义》,并加入更多细节:布鲁斯从14岁离开哥谭进行修炼,20岁时加入FBI,但发现这种生活无法有效打击犯罪,遂辞职。他周游世界拜师学技,逐渐克服心理创伤和自毁倾向,作为赏金猎人的亨利·杜卡德让他见识了智勇双全的能力,但因为拒绝私自处死疑犯,布鲁斯中止了杜卡德的训练,故事以《第一年》中他返回哥谭并决定化身为蝙蝠的片段告终。《跌倒之人》后来经过改编,成为诺兰电影《侠影之谜》前半段的剧本原型。
《自杀小队》(Suicide Squad)又被称为“X特遣队”(Task Force X),是DC在重启后变化最大的作品之一。自杀小队最初登场于1959年的《英勇无畏》,是一支没有超能力的军人组成的敢死队,执行各种危险任务,反响平平。重启后的新编剧约翰·奥斯特兰德(John Ostrander)让队伍来了个大变脸,主管变为新角色阿曼达·沃勒,一位手腕强硬的黑人女性,她召集重刑犯,以减刑为条件拉拢他们执行危险的脏活累活,并在罪犯体内植入微型遥控炸弹,以防不测。这只主要由超级反派拼凑而成的敢死队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队员各怀鬼胎,充满利用和背叛,合作并不融洽,阵亡、脱队和处决(沃勒的炸弹可不是摆设)也不算罕见,连载的变数多过那些超级英雄组成的传统队伍。死亡射手(Deadshot)原本只是一位蝙蝠侠的二线反派,重启后他成为了自杀小队的核心成员,人气迅速增长。
阿兰·摩尔
在《致命玩笑》中,小丑从工人转职为喜剧演员,遭遇失业。妻子怀孕后,为了养家糊口,他被迫接受了红头罩帮派的委托,集体打劫化工厂。案发之前,他的妻子因电器漏电而死,万念俱灰的小丑来到化工厂,遭遇蝙蝠侠,在极端的绝望和恐惧下,跳入酸液池,经历了亲人去世和毁容的双重打击,彻底陷入癫狂。在本作中,小丑将混乱邪恶的作风发挥到极致,他闯入了戈登住所、枪击芭芭拉、绑架戈登局长,他想要证明,在巨大的打击下,任何人都可以被逼疯,变为和他一样的同类,但戈登局长的坚强意志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小丑的眼中,蝙蝠侠的不杀原则只是个笑话,不杀人不代表不会造成危害,正是蝙蝠侠将他这个懦弱的可怜虫逼成了丧心病狂的疯子,这比死亡更加残忍。小丑认为,在常人看来,蝙蝠侠和他是一路货色,都属于无法理解的怪物,二者是精神层面的双胞胎。严格意义上讲,《致命玩笑》并非小丑的绝对起源,因为故事缺乏证据,唯一的证明是小丑的言辞,但小丑也表示自己的思维混乱不可信。原则上,为了保持神秘感,DC不想为小丑设定一个绝对的官方起源,但《致命玩笑》深入人心,从此成为了大部分读者公认的起源故事。
芭芭拉遭遇枪击后下肢瘫痪,坐上轮椅,无法再担任蝙蝠女孩。DC原本打算让她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约翰·奥斯特兰德和他的妻子金·耶鲁(Kim Yale)对芭芭拉的结局非常不满,二人长期担任《自杀小队》的编剧,他们为芭芭拉换上了新的代号神谕(Oracle),通过电脑技术在幕后为自杀小队提供支援。后来神谕成为了蝙蝠家族和正义联盟的情报主管,地位不降反升,成为残疾人士在漫画领域的杰出代表。芭芭拉瘫痪后依然坚持锻炼上身力量,虽然正面战斗能力大不如前,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打败的弱者。
格兰特·莫里森
与阿兰·摩尔同期进入DC的英国人还有格兰特·莫里森、大卫·麦克基恩(David McKean)和尼尔·盖曼,三人热爱超现实主义,擅长营造迷幻氛围,DC后来开辟了一个子公司Vertigo,专门连载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盖曼以自己的独特风格重启了《睡魔》,麦克基恩为《睡魔》专门绘制的水彩封面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品。
《阿卡姆疯人院》是麦克基恩绘制、莫里森编剧的作品,以小丑为首的罪犯占领了疯人院,为蝙蝠侠设下重重考验。随着剧情的深入,疯人院的历史也逐渐被揭开,这座魔窟似乎有吞噬理智的能力,连它的创建者兼第一任院长阿玛德斯·阿卡姆都因发狂死在了里面。黑暗时代的蝙蝠侠漫画一向以疯狂著称,《阿卡姆疯人院》则堪称最疯狂的一部作品,抽象扭曲的画面和对白相当诡异,带给读者极大的冲击力,Rocksteady工作室的同名游戏便是以这本漫画为基础拓展而成的作品。
重启也为二代罗宾杰森·托德的新面貌提供了机会,重启前的他是迪克·格雷森的翻版,重启后的杰森不再是马戏团的演员,变为失去父母沦为小偷的不良少年,因偷走蝙蝠车的轮胎与布鲁斯相识,成了新的养子和罗宾,但他的性格倔强叛逆,不像迪克那样容易相处。读者对于杰森的新设定依然不买账,当时的蝙蝠系主编丹尼·奥尼尔决定推出电话投票,让读者决定杰森的生死。最终的投票结果是5271比5343,以72票的微弱差距决定了杰森的死。据奥尼尔所说,后来DC发现有320票是同一个号码在8个小时内打过来的,他们听说加州有一位律师用电脑程序拨号刷了大量的票,改变了结果。
不管怎样,木已成舟,DC准备了生与死两套漫画底版在工厂候着,投票结果一出直接印刷,并没有立刻调查刷票问题,杰森的死就此注定。在《至亲之死》(A Death in the Family)这部故事中,杰森发现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活着,于是前往中东,却因为独自行动落入小丑的陷阱。杰森的母亲为求生路把他出卖给小丑,小丑却依然不领情,将母子二人关在放有定时炸弹的仓库。小丑把杰森痛扁一顿,启动炸弹将二人炸死,当蝙蝠侠赶到现场后,一切都已经晚了。被彻底激怒的蝙蝠侠一度想让小丑偿命,未曾想小丑成为伊朗大使,拥有外交豁免权。他凭借大使身份进入联合国,意图施放毒气,这一计划被超人阻止,但小丑依然逃掉了。
之前小丑在《致命玩笑》中让芭芭拉瘫痪,引起一片哗然,到了《至亲之死》更是让小丑直接干掉了杰森,议论声此起彼伏。就连弗兰克·米勒都站出来表示反对,虽然他在《黑暗骑士归来》中率先写死了杰森,但毕竟那只是回忆,而非《至亲之死》这种残酷的直播场面。杰森之死的影响超越了DC的预计,证明人们对漫画角色生死的关注不亚于对现实人物的关注。
杰森的死成为蝙蝠侠职业生涯最惨痛的失败,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但漫画连载依然要继续,第三代罗宾蒂姆·德雷克随后登场。蒂姆最初并非孤儿,他家庭富裕,父亲杰克是哥谭的知名企业家,虽无法与布鲁斯相提并论,但其资产也相当可观。他曾观看过“飞人格雷森”的表演,与布鲁斯一起亲眼目睹了迪克双亲遇害的那一夜。他自己推理出了蝙蝠侠和夜翼的真实身份,感到蝙蝠侠在失去杰森后陷入了愤怒与偏执,自告奋勇成为第三代罗宾。蒂姆的格斗技巧并不出众,但他拥有最强的侦查和推理能力,头脑冷静,思维慎密,是历代罗宾中个性最接近布鲁斯的一位。蝙蝠侠曾认为自己不需要第三位罗宾,然而蒂姆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这个位置。作为富家子弟,蒂姆拥有良好的谈吐和教养,擅长与各类人物交涉,使得布鲁斯在遗嘱中将他钦定为企业的接班人。蒂姆出众的推理和策划能力使他在布鲁斯长期病倒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完成任务,他重新定义了罗宾这一职位,不再是蝙蝠侠的单纯跟班。蒂姆在连载中担任罗宾长达20年,马夫·沃夫曼创造的这名角色完全摆脱了迪克和杰森的影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线,获得读者肯定。
与蒂姆同年登场的还有两位继承老概念的新角色。无限地球危机带来的重启消灭了地球二,DC想办法让女猎手这一角色重返连载。新的女猎手名为海伦娜·贝蒂尼(Helena Bertinelli),她拥有与海伦娜·韦恩相似的造型和能力,但不再是布鲁斯的女儿。重启后的女猎手变为意大利黑手党的后代,父母在儿时死于黑帮仇杀,因为这段家族史,布鲁斯并不待见她,但她与迪克和蒂姆这些年轻一代的关系还不错。
重启后的芭芭拉·戈登成为初代蝙蝠女孩,贝蒂·凯恩(Bette Kane,英文原名与重启前的Betty Kane存在一字之差)没有担任过蝙蝠女孩的历史,直接以新身份火鸟(Flamebird)登场,加入少年泰坦,她的称号和夜翼类似,都取自氪星传说。
进入90年代,蝙蝠系的舵手变为查克·迪克森(Chuck Dixon)。迪克森曾在漫威担任《野蛮人柯南》和《惩罚者》的编剧,1991年,奥尼尔邀请迪克森入住DC,他编写了三部以蒂姆·德雷克为主角的《罗宾》中篇,获得成功,为此后的长篇连载奠定基础。1992年,迪克森成为《侦探漫画》的长期编剧,创造了新角色史蒂芬妮·布朗。史蒂芬妮的父亲线索大师(Cluemaster)原本只是个缺乏特色的二线反派,被戏称为山寨版谜语人。史蒂芬妮得知自己的父亲重操旧业后,穿上紫色披风,以搅局者(Spoiler)的身份登场,她找到父亲的犯罪计划,帮助蝙蝠侠将其捉拿归案。此后史蒂芬妮开始常规夜间巡逻,以蒂姆女友的身份成为《罗宾》连载的常驻角色。在蝙蝠家族中,史蒂芬妮的格斗和情报能力平平,但她的性格开朗幽默,凭借亲和力赢得人气,成为一抹独特的亮色。
1992年,动画师布鲁斯·蒂姆(Bruce Timm)和编剧保罗·蒂尼(Paul Dini)联手打造的《蝙蝠侠:动画系列》开播,配套漫画《蝙蝠侠历险记》(The Batman Adventures)也开始连载,直到2004年才完结。布鲁斯·蒂姆和保罗·蒂尼凭借讲述小丑女哈莉·奎恩起源的短篇《疯狂的爱》(Mad Love)获得1994年的艾森拿奖,两人凭借另一部短篇《圣诞特辑》(Holiday Special)于1995年再次获奖,这两篇故事日后被改编为《蝙蝠侠新冒险》的动画剧集,意犹未尽的二人又在2004年推出短篇《哈莉与艾薇》(Harley and Ivy)。
动画版大获成功,很多设定在日后逆输出到漫画主世界,如原创角色女警探芮尼·蒙托亚和小丑女哈莉·奎恩,急冻人悲剧性的新起源也变为约定成俗的剧情,动画团队的干将也逐渐进入漫画领域大展宏图。负责分镜图的达文·库克(Darwyn Cooke),后来经手多部优秀短篇和中篇,如以剖析双重人格为特色的《蝙蝠侠:自我》(Batman Ego),跨界作品《蝙蝠侠/闪灵》,以猫女为主角的《赛琳娜之大买卖》(Selina's Big Score),以及风格回归50年代正义联盟的复古作《新边疆》。编剧保罗·蒂尼在日后撰写过多部蝙蝠系主力连载,成为漫画名家。
丹尼·奥尼尔在1992年亲自执笔《恶魔诞生》(Birth of the Demon),详细讲述拉撒路之池和拉斯阿古的起源。拉斯生于中东,早年只是一名博学向善的医师,当地王子垂涎他妻子的美貌,当众羞辱拉斯。随后拉斯在梦中悟到了拉撒路之池的奥妙,王子陷入病危,拉斯以德报怨,让王子通过池水康复,但王子因池水短时间的癫狂效应掐死了拉斯的妻子,国王恩将仇报,把杀人的罪名推到拉斯头上。逃狱后的拉斯决心复仇,通过下毒让王子再次患病,将王子放回拉撒路之池,这一次他故意颠倒了药剂的次序,池水变为致命的酸液,王子化为枯骨,拉斯率军毁灭了王宫,恶魔就此诞生。
除了《恶魔诞生》外,奥尼尔在这一年还执笔了《死亡天使之剑》(Sword of Azrael),引入重要配角让·保罗·瓦雷(Jean-Paul Valley)。瓦雷原本过着平淡的生活,在父亲重伤而死后,他发现了圣杜马教团(Order of Saint Dumas)的存在。这一组织源于圣殿骑士,通过心理暗示和催眠等方式培育“死亡天使”。瓦雷的父亲就是教团的手下,死于叛徒卡尔顿·李赫(Carleton LeHah)之手,瓦雷子承父业,成为死亡天使。蝙蝠侠也在调查瓦雷父亲之死,不慎落入李赫的圈套,瓦雷暂时摆脱教团的控制,救出蝙蝠侠,赢得信任。布鲁斯让瓦雷加入韦恩科技大楼的安保部门,并训练他成为新的夜巡助手,以备不时之需。
打残芭芭拉、虐杀杰森后,DC又把黑手伸向了更知名的角色——超人。当时DC编辑部准备让克拉克和路易斯结婚,但高层希望漫画中的婚礼延后,与电视剧同期进行,导致策划好的故事被搁置,编辑部需要想出一整年的新故事来填补空白,索性拿超人之死炒作一番。1992年末,超人的强敌毁灭日(Doomsday)钻出地面,杀向大都会。当时的漫画并没有解释这个怪物的来历,它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干掉超人。《超人之死》打破销量纪录,但几个月后DC又推出《超人归来》,根据漫画中的剧情,超人并没有死,只是陷入深度昏迷而已,很多读者对于这种欺诈式的剧情感到不满,导致超人的漫画销量在此后数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超人之死》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在于淡化了漫画人物死亡应有的庄重意义,死亡和复活此后成了家常便饭。
毁灭日干掉超人后不久,1993年1月,DC出版了《贝恩的复仇》,让蝙蝠侠的强敌隆重登场,作为序章引出后来的正篇《骑士陨落》。布鲁斯并非氪星人,编剧不能直接干掉他再用“深度昏迷几个月”之类的借口,滥用拉撒路之池也过于敷衍,贝恩只能将他打至瘫痪。读者怀疑超人和蝙蝠侠的编辑部是不是串通好了,把两个最知名的角色接连折磨一番,丹尼·奥尼尔否认了这一点,表示他们从1991年就开始构思让·保罗·瓦雷的剧情,为蝙蝠侠的挫折做铺垫,《超人之死》则是意外,如果他们能料到这种情况,《骑士陨落》就会延期一年推出,这样销量会更好,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不同于那个没头没脑突然冒出来的毁灭日,查克·迪克森在《贝恩的复仇》中详细描写了这位新角色的身世:他来自加勒比地区一个虚构的小国圣普里斯卡(Santa Prisca),父亲是游击队的首领,贝恩出生在监狱中,自幼替父受罚,为了生存下去,他在监狱中刻苦锻炼身体,阅读每一本能够弄到手的书,磨练自己的肉体和意志。成年后,贝恩化身头号狱霸。军方研究出一种名为“毒液”(Venom)的类固醇兴奋剂,能够大幅增强力量,典狱长将贝恩作为人体实验品,贝恩则凭借实验成功的强大力量越狱,来到哥谭。比起小丑这种纯粹的疯子,贝恩更像是一个在监狱中成长的蝙蝠侠,读者可以在他的身上看到令人敬佩的闪光点。
贝恩可不是一介莽夫,他精于谋略,来到哥谭后不久,他便凭借自己的推理能力看穿了蝙蝠侠的真正身份,为确保成功,他袭击阿卡姆疯人院,放出大批疯子,蝙蝠侠费尽力气将他们全部抓捕归案,身心俱疲,此时贝恩闯进韦恩庄园,折断布鲁斯的脊椎,并将其悬挂在广场上,以示天下。布鲁斯担心迪克的安全,选择让·保罗·瓦雷接替蝙蝠侠,瓦雷再次陷入被圣杜马教团控制的状态,精神非常不稳定。他为披风加装大量强力武器,终于击败贝恩,但他嗜血暴力,行动时对无辜群众的安全漠不关心,甚至把小偷小摸的毛贼打个半死。不止是戈登局长,就连小丑等罪犯也发现蝙蝠侠的举动反常,不堪忍受的罗宾更是与瓦雷决裂。
布鲁斯治好了腰伤,但瓦雷却不肯交出披风,布鲁斯只得刻苦修炼,恢复武功,亲手夺回蝙蝠侠之位。最终决战在韦恩庄园展开,布鲁斯不用蛮力,选择智取,他将瓦雷引入狭小的洞穴,逼他脱掉厚重的武器装备,又用机关布下强光,让瓦雷无法睁眼,同时摆脱了被教团控制的状态,恢复清醒,心服口服的瓦雷终于承认布鲁斯才是真正的蝙蝠侠。
通过这个故事,丹尼·奥尼尔和查克·迪克森告诉读者,力量并非一切,不是每个武术高手都可以成为蝙蝠侠,强大的精神才是布鲁斯的傲人之处,缺乏克制力的人无法胜任蝙蝠侠的工作,只会变成为所欲为的暴徒,玷污这一名号。作为同类题材,《骑士陨落》比《超人之死》的结构更经得起推敲。布鲁斯通过他人的超能力治好了腰伤,但他依然要通过一番严峻的修炼,才能将自己恢复到最佳状态,布鲁斯、贝恩、瓦雷三人间螳螂捕蝉式的轮番对决也成了经典。
为了让经历大战的布鲁斯得到休息,迪克暂时成为蝙蝠侠,二人的关系逐渐回暖,此后迪克来到位于哥谭郊区的卫星城布鲁德海文(Bludheaven),他加入警局,以警官和夜翼的双重身份守护这座城市。瓦雷被开除后流落街头,布鲁斯资助他离开哥谭,寻找圣杜马教团,寻找自己的根源。在拉斯阿古的帮助下,他发现自己是一名通过基因工程融入动物DNA的特殊试管婴儿,这种特殊的体质强化了他的野性,此后他继续调查教团内部的阴谋,偶尔回到哥谭帮助蝙蝠侠。贝恩戒掉自己对类固醇兴奋剂的依赖后,也踏上寻找身世之旅。
《骑士陨落》的销量虽然不如《超人之死》,但它为蝙蝠系漫画带来更长远的人气。作为跨刊物大事件,《骑士陨落》提升了周边角色的人气,罗宾、夜翼、猫女和死亡天使从此有了长期独立连载,再加上之前(1991年)就已经单飞的丧钟,蝙蝠系刊物真正形成了一个家族,枝繁叶茂。作为90年代的高产编剧,查克·迪克森长期执笔《侦探漫画》《罗宾》和《夜翼》,同时将芭芭拉·戈登进一步推上前台。迪克森创造了猛禽小队,一只由神谕和黑金丝雀组成的女性战队,后来女猎手与黑鹰女士(二战的王牌飞行员,穿越至现代),除了这四名核心人物,大芭达、猫女、鹰女、武士刀等女性角色都曾加入过这支队伍。
在《超人之死》的连载中,宇宙暴君蒙戈(Mongul)摧毁了绿灯侠哈尔·乔丹的故乡海滨城,700万人因此丧生,哈尔希望绿灯军团给予他复原城市的能量,遭到拒绝,一怒之下,他灭掉了军团,吸收巨幅能量,拥有神一般的能力,试图扭曲时空改变历史,但被正义联盟阻止。1994年的这场大事件《零时》(Zero Hour)成为了DC的第二次重启。这是一次软重启,修正了少许矛盾设定,影响远不如《无限地球危机》,但哈尔·乔丹的陨落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直到十年后,杰夫·琼斯(Geoff Johns)执笔的《绿灯侠:重生》才让哈尔真正洗清罪名并复活。
阿兰·摩尔最初以为《致命玩笑》只是个非正史作品,没想到这部短篇会对DC宇宙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以《致命玩笑》为起点,DC将连载化为屠场:蝙蝠侠残了、绿灯侠疯了、罗宾、超人、绿箭先后死亡……资深编剧马克·怀德(Mark Waid)对这种趋势感到不满,为了找回英雄的初衷,他联手画家阿历克斯·罗斯(Alex Ross)于1996年推出异界故事《天国降临》。小丑杀害了星球日报的全体员工,超人强忍着悲痛,坚持不杀原则,漠视法律的新一代英雄直接干掉小丑,反而获得民众支持。心灰意冷的超人选择隐退,大都会的治安直线下降,蝙蝠侠量产巡逻机器人,通过铁腕手段改善了哥谭的治安,两大城市的犯罪率就此反转。此后的局势越发混乱,缺乏信条的年轻英雄不在乎平民伤亡,肆意展开没有理念的乱斗。超人对此感到愤怒,为改变风气而复出,蝙蝠侠和莱克斯·卢瑟也率领不同的势力浮上水面……
马克·怀德
罗斯的画风高度写实,超越了传统漫画范畴,怀德则是一名熟读DC全部历史的活百科,他为本作增添了无数细节,每一页、每一个分格都充满了致敬与典故。《天国降临》并非正史,但它的影响力同样深远,红罗宾等设定最终被引入正史,英雄因破掉杀戒成为暴君的剧情也在日后的各类平行世界中反复出现。阿历克斯·罗斯多年后又绘制了长篇名作《正义》(Justice),并与编剧保罗·蒂尼(Paul Dini)合作,推出短篇集《世界最强超级英雄》,收录六部精彩的短篇,其中蝙蝠侠的章节名为《罪恶之战》(War On Crime),剧情简洁,其内涵却值得反复回味。
《天国降临》的成功让那些厌倦了黑暗时代的读者怀念起白银时代英雄那种英勇无畏的风格。DC决定于1997年重组《JLA》(美国正义联盟),让格兰特·莫里森担任编剧。联盟的阵容迎来大换血,变为以七巨头为核心的全明星梦之队,总部设在月球新建成的瞭望塔,因此这一时代也被称为瞭望塔时代。连载的剧情经常跨越时空和纬度,莫里森用他近乎无穷的想象力,证明了一句老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因为联盟的核心变为最强大的七巨头,队员兼具强大的个人能力和高超的合作意识,为读者带来最宏大、最精彩的战斗。莫里森笔下的蝙蝠侠拥有数不清的计谋,面对各色强敌,经常出奇制胜。正义联盟重组后,新一代英雄也迎来了变革。罗宾蒂姆、超级小子康纳、脉冲巴特新一代英雄成立少年正义联盟(Young Justice),夜翼迪克的少年泰坦队员大都已经成年,故去掉“少年”二字,改称泰坦。
1996年,DC开始连载前传性质的蝙蝠侠故事《漫长的万圣节》,时间设定在《第一年》之后,超级反派逐一浮上水面,但传统黑帮依旧兴盛的微妙节点。蝙蝠侠、戈登局长与哈维·丹特检察官成立了三人同盟,意图用法律手段彻底铲除黑帮势力。哥谭的黑手党并非铁板一块,科曼·法康尼和塞尔·马洛尼(Sal Maroni)率领的两大家族一直在争夺地下世界的统治权,连布鲁斯也因为父辈的陈年旧账被卷了进去。丹特的事业陷入瓶颈,扳倒几十年历史的黑帮家族谈何容易,一个阿波罗般光明英俊的男人渐渐被焦虑、愤怒和仇恨侵蚀,马洛尼在法庭上那瓶泼向面部的硫酸成为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变为双面人的丹特让黑帮血债血偿,最终被戈登逮捕。戈登指责双面人背弃同盟诺言,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双面人则坚称要用自己的手段将意大利黑帮赶出哥谭。蝙蝠侠和戈登不禁陷入深思:什么是正义?为了追求正义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杰夫·勒布(Jeph Loeb)出身于影视圈,他在好莱坞认识了DC总裁珍妮特·卡恩,开始为漫画做编剧,此后他还担任电视剧《超人前传》的制片。勒布喜欢推理风格的作品,虽然他并不擅长推理,故事往往老套且不严密,但他对角色的内心活动的准确把握成就了作品。勒布喜欢让各类反派如同走马灯一般接连亮相,照顾入门级读者,也保证了销量。与他常年合作的画家蒂姆·赛尔(Tim Sale)是一名色盲,只能画黑白稿,但线条充满特色,成为名家。凭借《漫长的万圣节》重塑双面人后,勒布与赛尔推出了续作《黑暗胜利》和《猫女在罗马》,依然是黑帮题材,以家庭为主题,讲述迪克和猫女的过去。
与此同时,蝙蝠侠的连载继续向后推进,哥谭经历了一系列天灾人祸,拉斯阿古在城市散布埃博拉病毒,并与贝恩结盟,但再次败于蝙蝠侠之手。哥谭刚刚解除病毒危机,又遭遇七级地震。几十万市民在地震中丧生,黑门监狱和阿卡姆疯人院被毁,大量罪犯逃脱。布鲁斯来到华盛顿游说,一去便是三个月,联邦财政吃紧,无力重建城市,国会将哥谭定为无人区,限居民在48小时内撤离,此后国民警卫队切断了一切道路和通讯,禁止出入。罪犯开始占山为王,在沦为废墟的哥谭瓜分地盘,市民却见不到蝙蝠侠的身影。三个月后,在华盛顿游说未果的布鲁斯终于返回哥谭,与戈登局长、女猎手、神谕等人竭力保护尚未撤出的平民,一点点收复失地。
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奋战,蝙蝠侠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联邦解除了无人区禁令,将哥谭重新纳入合众国领土范畴。哥谭警局坚持下来的人得到表彰,但小丑杀害了戈登的再婚妻子莎拉·艾森(Sarah Essen),悲痛欲绝又身心俱疲的戈登宣布退休。莱克斯·卢瑟乘坐直升机来到哥谭,高呼援助城市的口号,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伪造文件侵吞哥谭的大片土地。韦恩集团的CEO卢修斯·福克斯发现了这一点,恼羞成怒的卢瑟欲杀人灭口,被蝙蝠侠阻止。蝙蝠侠警告卢瑟,哥谭市属于蝙蝠,是一件非卖品。
这场名为《无人之地》的漫长大事件在诸多蝙蝠系刊物上连载了一年之久。为了直观表现哥谭的势力范围变化,丹尼·奥尼尔聘请专业插画师,以现实中的曼哈顿为蓝本绘制了哥谭的官方地图。《无人之地》将哈莉·奎恩引入漫画主世界,DC随即为哈莉开辟了一本走喜剧风格的个人连载。
《无人之地》还为蝙蝠家族新增一位黑发女孩卡珊德拉·该隐(Cassandra Cain),她拥有一流的格斗技巧,但不会说话,只能通过肢体和面部动作读取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卡珊德拉成为新一任蝙蝠女孩,并获得个人刊连载,她的身世也逐渐浮出水面。卡珊德拉是顶级杀手希瓦女士(Lady Shiva)和大卫·该隐(David Cain)的女儿,以格斗机器的方式培养长大。大卫刻意不让卡珊德拉获得语言能力,培养她对身体语言的判读力,使得她预测敌人的行动如同呼吸一般简单自然,铸就了她一流的格斗技巧。大卫在她8岁时派她执行首个刺客任务,单纯的卡珊德拉轻松干掉了一个商人,她通过肢体语言发现目标已死,第一次见识到死亡的可怕。意识到自己身背人命的卡珊德拉惊慌又懊悔,她逃离了大卫,过着流浪生活。
九年后,卡珊德拉来到遭受地震的哥谭,取得神谕的信任和教导。她清楚不杀原则,在打击罪犯时控制着下手轻重,她化身蝙蝠女孩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而是为了给自己8岁时的刺杀赎罪,因此她并不在乎自己的性命,经常做出各种危险举动。卡珊德拉后来被心电感应重写了思维结构,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但也失去了读取肢体语言的技巧,导致格斗能力大幅下降。她发现希瓦女士也可以判读肢体动作,希望重新掌握这种技巧,希瓦教授她能力,条件是要求二人在一年后来一场毫无保留的生死决斗。卡珊德拉宁可作为一流的格斗家在一年后战死,也不愿平庸度过一生,她接受了希瓦的挑战。一年后对决时,卡珊德拉迅速被希瓦打至心跳停止,希瓦恢复了她的心跳,解除寻死心结的卡珊德拉发挥出全部实力,成功击败希瓦。
2000年,马克·怀德成为《JLA》的编剧,他延续《天国降临》的风格,擅长描写英雄间的关系、角色的内心和矛盾。首部故事为著名的《巴别塔》。蝙蝠侠担心联盟的成员叛变,他仔细分析联盟众人的弱点,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了一套作战计划,以便不备之需,这些方案却被塔利亚偷走,让拉斯阿古险些全灭了联盟。巴别塔事件又是一个关于“谁来监视监视者”的故事,联盟成员都拥有莫大的力量,一旦变为反派或遭遇控制,会给世界带来严重威胁,蝙蝠侠的未雨绸缪的确具有一定道理,但从感情上讲,这样的事情却让联盟众人无法接受。在盛怒之下,众人投票将蝙蝠侠开除。后来布鲁斯向联盟公开了身份,才赢回信任,重返联盟。
平行宇宙概念在第一次重启时被消灭了,但以“蝙蝠侠对决开膛手杰克”为卖点的《汽灯下的哥谭市》开创了异界刊物的先河。DC此后打着异界的旗号推出了大量非正传蝙蝠侠,这些故事可大致分为三类:逆转类,突破传统寻找乐趣,如布鲁斯成为绿灯侠的《至暗之夜》(In Darkest Knight,绿灯系大事件至黑之夜的标题为Blackest Night,二者的英文原名略有区别)、以吸血鬼为主题的《血雨》三部曲、将布鲁斯变为阿卡姆院长的《阿卡姆之蝙蝠侠》、猫女父母双亡打击犯罪,蝙蝠侠沦为疯癫反派的《猫女:哥谭守护者》、蝙蝠侠演员因头部受伤导致思维混乱,坚信自己是超级英雄的《好莱坞骑士》、地狱魔王崛起,城市百鬼夜行的《闹鬼哥谭》、以韦恩家族和不死之人汪达尔·萨维奇的千年纠葛为主题,从13世纪一路战斗到25世纪的《黑暗骑士王朝》;跨界类,跨公司合作,如《蝙蝠侠与美国队长》《蝙蝠侠与超胆侠》和《蝙蝠侠与泰山》;改编类,剧情改编自名著,如《黑暗圆桌骑士》《诺斯菲拉图》《魅影之惑》《公民韦恩》和《疤面煞蝙》……异界漫画让蝙蝠侠这一角色突破正传束缚,展现出近乎无穷的可能性和张力。
除了异界系列,另一部以求新求变为主题的系列是《黑与白》。DC邀请各类著名编剧和画家,酝酿大量短小精悍的故事,画面一改美国漫画的全彩传统,变为黑白,独具韵味。《黑与白》系列从1996年连载至2003年,取得销量和口碑的双赢。2013年末至2014年初,DC延续传统,推出六本全新的《黑与白》合集。
原本禁锢产业的CCA条例在黑暗时代再次遭到修正,进一步放宽条例,漫画专卖店的普及让那些没有打上CCA标签的作品也能销往各地,也为真正的漫画分级制奠定了基础,作者可以使用更成熟、更现实的基调表现剧情,不过主流的漫画基本没有成人级(18禁),通过较广的销售群保证销量,对过激场面予以回避,毕竟超级英雄漫画不是恐怖漫画,无需以此为卖点。为了吸引不经常追连载的读者,DC推出大量3至6期的中篇系列和12期的长篇系列,这些作品在连载时就为完结后推出合订本做好了准备,剧情相对独立,对漫画了解较少的普通读者也能接受。
丹尼·奥尼尔于2000年从蝙蝠系主编一职卸任,查克·迪克森则于2002年离开DC,二人此后依然作为编剧创作了少量漫画,但已不再是主力。从《无人之地》开始参与连载的格雷格·卢卡(Greg Rucka)将在世纪之交接过蝙蝠系主力编剧的重任,将火炬传递下去。精彩,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