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看到明宪宗周深可能鲜为人知,但提到宪宗宠爱晚贵妃,两人是典型的兄妹恋爱故事,但也让很多人感到愉快。万贵妃被宠爱到什么程度?垄断宪宗,杀害后宫,伤害沙尘暴,无论哪一方都可以杀人。
然而宪宗却一味忍让包容,几近无后嗣,幸而有太后庇佑,皇子才得以保全。
因万贵妃独得皇帝恩宠,宪宗第一子便出自万贵妃,然而此子福薄,没过多久便夭折了。
宫中妃嫔都知道母凭子贵的道理,万贵妃便独霸宪宗,可谓是“六宫希得进御”。明朝文人沈德符也在《万历野获编》中对万贵妃所受的恩宠感慨道:"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专最久者,未有如此。"另外,有史料记载,年仅18岁的宪宗大婚不久,就撇下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吴皇后,夜夜就寝于万贞儿所住的宁贞宫,这也足以说明万贞儿在宪宗心中的地位。
不过,万贵妃虽独受恩宠,可毕竟比皇帝年长几近二十岁,年近四十的她再无能力孕育子嗣。万贵妃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便不断使用各种手段谋害皇嗣。万贵妃手段毒辣,以至“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好不容易有妃嫔诞下皇子,万贵妃也要想方设法毒害致死。后宫人人自危,致使明宪宗几乎要绝后。
即便万贵妃胡作非为,宪宗非但不处置责罚她,而且还容忍万贵妃的种种劣迹。百般忍让的结果是宪宗年近三十依旧膝下无子。老将至而无子的苦恼随着宪宗年纪见长而加深,况且历代立太子都关乎社稷大业。已有多位臣子进谏望宪宗能雨露均沾,多得子嗣,以安民心。
然而虽然宪宗有心如此,却总不如愿。宪宗虽明白万贵妃的种种劣迹,却又念在往日深厚的情分上不去处理。宦官张敏见到宪宗如此哀伤又身处两难之地,于心不忍,便向其透露:万岁已有子也……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闻此消息,宪宗又惊又喜,随即验明正身,果真是根正苗红,宪宗大喜过望,各种问题也迎刃而解。
后来得知原来是皇子的生母纪氏担心孩子遭到万贵妃的迫害,遂隐瞒皇子出生,并将其藏匿六年之久。万贵妃得知此事,颇为愤懑。自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无法容忍别的女人诞下皇嗣,尤其是皇长子。《明史》记载:纪淑妃之死,实妃(万贵妃)为之。张敏亦因怕其报复,吞金而死。由此可知,万贵妃手段之毒辣。
宪宗即刻便立皇长子为太子,这便是后来的孝宗。其实,孝宗是第二位太子,第一位悼恭太子朱祐极也是死于万贵妃之手。为了防止太子再次遭其毒害,宪宗生母周太后也无法对之前万贵妃伤害皇嗣的劣迹置身事外,经苦思冥想后对宪宗说:“以儿付我”。于是太子由东宫迁至太后所居住的仁寿宫,遂祖孙二人住在一起。
周太后为保太子周全,太子的饮食起居等皆由心腹之人负责,自己也事必躬亲。在周太后事无巨细的照料下,太子健康成长。万贵妃心中焦灼,便邀太子前来做客。周太后早已看穿其伎俩,知道这是鸿门宴,不赴约则是目无尊长,对贵妃不敬,赴约则可能有去无回,便只能提前嘱咐太子不可食一物,太子也谨言慎行,提高警惕,这倒让万贵妃无计可施。
万贵妃也知道自己回天乏术,无力阻止宪宗宠幸其他妃嫔,况且前朝众位大臣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也颇有微词,上奏万贵妃恃宠而骄,目无纲纪,置社稷江山于不顾,不识大体等等。逐渐地就不再横加干涉,迫害有孕的妃嫔。“久之,帝后宫生子渐多”。宪宗儿女满堂,其乐融融,再也没有子嗣稀缺的苦恼。这理应归功于周太后尽心尽力照顾皇嗣。
周太后细心周到的照顾也让明孝宗万般感恩。孝宗尊祖母为太皇太后,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享必亲。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欢。由此可知孝宗之孝心。
不得不说,这是善恶有报,天不绝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