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鉴定对象:《狙击手》
上映日期:2月1日
张艺谋近年来很有尝试新类型的劲头,而且一出手就是该类型的新标杆,正如之前的《悬崖之上》之于谍战片,最近的《狙击手》之于战争片。
最近几年的国产战争片多以悲壮为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着重了“悲”而忽略了“壮”。“壮”来自何处?《狙击手》给出的答案是:即使是一场小小的遭遇战,也要充分展现我方战士的战术智慧,不让其中任何一个角色轻易地牺牲。
整部《狙击手》只刻画了一场遭遇战。而这场“遭遇”,实际上是一个敌方精心布下的陷阱。值得注意的是,剧本在敌我主力的基本设置上并未刻意制造悬殊——双方都是狙击手,人数也都差不多,这是彼此能够进行战术和技术比拼的基础。但除此以外,我方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譬如,敌方研究我方狙击手已久,尤其是班长刘文武,他们对我方的战术特点甚至心理机制都了如指掌。最重要的是,敌方还抓获了一个我方战士当诱饵,这导致我方狙击手从一开始就被束缚住了手脚。
整部片子的悬念便在于:我方狙击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最终救出人质。为了让这份悬念更有分量,张艺谋和张末还给我方的任务加了一重砝码——人质必须得救,因为他身上藏有足以影响整场战争走向的重要情报。
若撇开题材本身,类似的情节架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007》《碟中谍》等动作片。都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只不过《狙击手》的主角不是一个,而是十个,而他们完成任务的场地也受限于一方冰雪之地。这也是张艺谋和张末在借鉴动作类型片的同时所进行的创新——团队作战增加了战术的多元性和可看性,场地的局限性则有利于影片打造更扣人心弦的快节奏。
《黑客帝国》系列曾让“子弹时间”载入电影史册。这是该系列的一个经典动作镜头——在放慢了速度的镜头里,主角尼奥轻松躲过了向他飞驰而来的子弹。而《狙击手》则创造了另一个意义上的“子弹时间”——我方狙击手每一颗子弹的射出,都蕴含着令人击节赞叹的战术智慧;而在片中每一颗子弹射出的那一瞬间,这场遭遇战的敌我双方力量都会产生一次微妙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里,观众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片中主角绞尽脑汁。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觉得《狙击手》风格克制——它“强迫”观众用脑,却尽量避免催泪。尽管从整部片子来看,我方狙击手几乎牺牲殆尽,但因为在每一次“子弹时间”中我方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人们会更多地感受到“敬”甚至“燃”,而不仅仅只是“悲”。
这就是《狙击手》给后来者最大的启发:真正好的战争片,除了能让观众在看完之后赞一声“了不起”,还能再赞一声:我们的战士“了不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剧照
责编 | 邵梓恒